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和成因,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认为应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不断增多,自杀、他杀等一些恶性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各大高校都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便及时排查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给予心理疏导。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進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体育运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
  关键词: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c)-0088-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分析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需要整个功能的运转处于比较正常的状态,但心理健康的运转远比身体健康的运转要复杂,因为心理健康还要涉及到人际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自己能感受到健康、幸福、快乐,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很好地与周围人保持较顺利的沟通或配合为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很多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加强,行为消极堕落;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行为作风失范; 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种种迹象表明了现今社会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水平低下,距离党和国家对大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还很遥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
  2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2.1 影响学业
  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中小学,没有人督促,完全靠自觉,初入大学的学生无法适应新型环境的话,无法很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感觉学习很困难,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记忆学习内容,对难题更是无法解决,学习感觉相当吃力,精神时常处于紧绷不放松状态,成绩日渐下降,造成压力过大。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
  2.2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入学后将要规划自己的职业身涯,不得不将毕业工作的问题提前考虑和面对,也是每个大学生必经之路。但不健康的心理会在毕业大学生面临毕业工作的问题时产生干扰,如概念不清楚,专业方向不确定,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自然会感到就业难,并陷入就业问题的困扰中。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怀疑自身能力,不坚定自己所学专业,因此不能进行完善的人生和职业规划,继而呈现怠慢,懒散,自我放弃的状态。
  2.3 形成不自信、孤僻、偏执等不良性格
  人之所以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往往是自卑心理造成,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也属于性格缺陷,是人在受尊需求没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而长期自卑,会过低的评价自己的品质,内心会缩小自己的能力,甚至不让能力表现出来,最后因怯于与他人交往变得孤独并自我封闭。这在大学生中时常可见,未经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锤炼,现实与梦想差距大,内心脆弱的大学生是经受不住打击的,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很多学生会形成不良性格。
  2.4 影响人际关系
  大学的社交圈比中学以前复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认识各种不同层面和性质的朋友,社交圈越丰富,摄取的知识文化越多,但矛盾纠纷也会越多,加上离开父母家人的庇护,遇事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但如果存在胆怯、自卑、嫉妒、猜疑等心理问题,不但人情世故处理不好,与社会脱节,还把自己推向抑郁的深渊,随时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
  2.5 破坏社会安定和谐
  社会和谐的精神内核是心理健康,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是人的不和谐情绪和心态。受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不断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使得人的思想观念频繁变化。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引导、疏导和开导,是文明创建、和谐创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内在和谐,即心理健康,才能外在和谐,即社会稳定。
  3  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1 面对新环境难以适应
  大学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与中学是截然不同的,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因而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困惑不安,再加上大学的人际关系比中学要复杂,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是无法求助于父母,很多学生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不懂如何与人有效沟通,导致无法妥善处理,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自卑、嫉妒、狂躁等情绪一触即发。
  3.2 就业压力
  近年来,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少,无法满足大量毕业生。使新生一入学就担心毕业后会失业,因而学习缺乏动力,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甚至有些学生沉迷游戏,虚度大学四年。而高校里许多高年级的大学生也有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他们因失落、焦虑、抑郁、自卑等原因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就随之产生。
  3.3 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整个社会的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学生也不例外,认为大学的学习比中学要轻松,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离开家人,无人管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染上网瘾,沉迷于网络,沉湎于虚拟世界的快感当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3.4 经济困窘的压力
  与其他同学相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首先,大学生的消费比中学之前的消费要丰富的多,诱惑也很大,除了学校要求的缴费外,还有很多因人际交往,参加活动等等的消费。再者,如果长期居住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当中还有家境优越的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容易使贫困学生心理失衡,继而产生很大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4.1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
  体育运动的多样化,为学生人格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和身体条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很多大学生在运动中能很好地施展人格特征,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竞争中努力实现目的,这样就会出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阻碍,有外来的比如竞争对手、外界环境,也有内在的比如心理原因和生理原因等等。体育的各种运动能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竞争的精神。学生在争取目标达到的过程中,培养出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5  结语
  人是身心统一的整体,身体和心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我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专注于一个既定的目标,因此体育运动为人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人做事更加专注,所以必然积极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应抓住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的规律,大力提倡大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利用健康的心理保证运动的效果,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终身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赵俊珠,董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86-87.
  [3] 吴宝利,刘军占.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J].学校体育科学,2007(30):149-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