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移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涌现也给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文章主要从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着手,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新时代网络语言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望对未来新时代网络语言背景下现代汉语言文化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化;多样化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语言主要是在移动互联网中出现或用于网络沟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不仅有拼音、英文字母、汉字、数字,还有表情、特殊符号以及特有图标等等,不同网络语言组合在一起有著自身特有的意义,与此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语言特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现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网络语言发展也来到了黄金时期,尽管网络语言出现较晚,但其增长速度持续提升,在给现代汉语言文化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众沟通交流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在这一过程中就出现了一套特有的、具备网络特色的语言体系。尽管这一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具备较为复杂的意义,但却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并频繁应用在日常语言沟通中。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主要有同音类、谐音类以及数字类,比如“围脖”代表“微博”的意思,“菇凉”代表“姑娘”的意思,“78”代表“去吧”的意思,等等。现阶段,网络语言应用过程中,大众普遍会应用多类型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把英语和汉语相结合,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把复杂的语言语境、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并且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当前较为流行的英语和汉语语言表达形式“hold 住”,既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又更深一步地表达出对当前局面的控制。除此之外,就网络语言的谐音特征而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当时特有的思想情感,比如比较经典的“酱紫”,表示“这样子”,“fans”表示“粉丝”等等,不仅有利于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其想要表达的意义,还具备强大的幽默性和趣味性。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积极影响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汉语言语言表达方式的趣味性。比如,表情符号“:)”的使用,既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发送人的内心情感,还能够进一步消除沟通双方之间的冷漠感,有效增强了人情味,让沟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现阶段,网络语言多来源于一些外来词汇,或是在以往汉语词汇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了崭新的含义,进一步简化了汉语言表达方式,言简意赅。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打字效率,网络语言对以往较为繁琐的语言组合方式进行重新组合,通过数字、英文字母以及谐音等方式进行替代,比如,就数学谐音网络语言来说,“520”代表“我爱你”,“1314”代表“一生一世”等。此外,网络语言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为现代汉语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再加上网络语言可以把多类型语言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幽默风趣,还带有极强的讽刺味道,而且部分网络语言还是某一社会热点人物或时间的代名词,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言文学词库的内容。比如,“给力”这一网络词汇既在网络沟通交流中被广泛应用,也在实际生活沟通交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产生,让青少年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在网络语言环境下,网络阅读这一超文本阅读方式,能够把不同类型信息整合到一起,充分展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为读者创建一个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在丰富了现代文学阅读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扩展读者视野、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部分网络语言背离了现代汉语规范。为寻求新奇和便利,部分词汇的意思被曲解,使用错别字,这些均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现代语文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居多,对新鲜事物普遍有很大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快,但却极其缺乏对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由于正处于语言组织和表达的重要培养阶段,在这些背离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影响下,青少年极其容易受到不规范语言点的影响,这对青少年语言学习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随着电子计算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书写水平、语言鉴赏水平不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现代汉语文化和文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三、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化产业化发展
  网络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化要想在世界语言文化领域占据有利位置,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扩充现代汉语言文化体系。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化发展要构建崭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把网络语言中精炼的部分纳入到汉语言文化体制当中,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化体制词汇多元化发展,以有效扩大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网络语言在汉语言体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崭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汉语言文化研究工作者要有效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科技,对网络中大量出现的网络语言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引入,从而让现代汉语言文化和网络语言共同进步,以为现代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化国际化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汉语言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受到世界各国受众的学习和热爱,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象征性的语言文化符号,加上网络语言的推动下,我国现代汉语言文学已经逐步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比如,现阶段,国际上成立了孔子学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汉语言文化让世界各国进行了解,网络语言已然成为我国现代汉语言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关键渠道,能够全面将我国特有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全部展现出来,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化多样化发展
  以往汉语言文学普遍局限在课本当中,人们对枯燥单一的汉语言文化难以提起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语言文化良好健康地发展。因此,现代汉语言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展现出文字形式本身的意义,还要选用崭新的方法实现多样化发展的目标。比如,实际汉语言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可以将文字或语句绘制成图片,并在对其语言表达内容、意义不篡改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让语言活泼生动起来;可以将文字或语句编辑制作成视频,利用纪录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凸显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也可以将文字或语句编成歌曲,并为其配上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收获到汉语言文化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化多样化发展。
  四、新时期汉语言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规范汉语言文化教学全过程
  现阶段,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让网络语言表达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人们在日常对话中更愿意使用幽默诙谐的网络用语,这在给我国现代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青少年汉语言写作、阅读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的培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新时代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语言文化教学发展,为了在增进人与人感情的同时,确保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不受冲击,一定要加强规范汉语言文化教学全过程。人们要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求对口语表达和汉语言写作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区分,从而使我国现代汉语言文化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重视凸显汉语言文化的民族特征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网络语言表达方式,认为这样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更真实的表达,也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愉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民族特征。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化,务必要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力,凸显汉语言文化中我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汉语言文化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从而将我国汉语言文化体系中的精髓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化的本质内涵
  面对移动互联网语言的冲击,为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就务必要重视提高国家软实力,也就是我国特有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力量。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化的本质内容,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并认识汉语言文化,全面加强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语言文化的冲击,我国现代汉语言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率先掌握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明确网络语言带给汉语言文化的主要影响,加强规范汉语言文化教学全过程,重视凸显汉语言文化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挖掘汉语文化的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丽.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课外语文(下),2017(5).
  [2]吕锦鹏.浅谈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神州,2017(25).
  [3]张永丰.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7).
  [4]张东.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北方文学旬刊,2017(5).
  [5]吴政坤.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沖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
  作者单位: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