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华州皮影的特点及文化创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华州皮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戏剧品种之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风土民情融入到一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华州皮影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理念,在影人造型、制作工艺、表演者表演动力及演唱者唱腔等方面独具一格,不断扩大其文化影响力,丰富其自身文化内涵,塑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
  [关键词]华州皮影;发展现状;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1 华州皮影的起源
  华州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的东部地带。华州是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一个小县城,如果只说名字的话,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诞生在这里的一个艺术门类,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就是——华州区的皮影戏。
  皮影又被叫做灯影,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为材料制作成的人物剪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门类之一。皮影表演通常将音乐、美术等融为一体,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艺术的形式之一。 据《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记载,中国影戏的发源地为陕西,在秦汉到隋唐发展最为繁荣。皮影原本一直属于宫廷戏,唐代以后才开始流传到民间,并且不断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中国很多地方的戏曲剧种,就是从皮影戏的唱腔中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
  2 华州皮影的发展热点
  2.1 历史文化悠久
  皮影戏在古代一直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到了宋代它才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清代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也越来越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在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华州皮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品种之一,它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如此在众多戏曲文化已经逐渐衰落的景象下,华州皮影依然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2 贴近市农阶层
  华州皮影之所以能受人们的青睐,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自身的魅力,而是因为它越来越贴近市民阶层,更多的是融入了当地人的情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产生共鸣,亲民性也是其吸引众多人慕名而来的原因所在。只有多多贴近市民的生活,使其既能保持原有魅力,又能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将传统戏曲和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样华州皮影才能走得更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2.3 制品形象丰富
  华州影人的制品形象以丰富多彩著称,其中包括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华州皮影紧随时代步伐,传统单一的皮影文化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只有做到稳重求变,才能发展的更好,华州皮影也在不断地追求创新,由原来单一的制品到现在多变的制品形象,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同时更是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扩展。丰富多彩的制品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知名度也在不断扩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支持。
  3 华州皮影的文化创意分析
  文化创意指的是以原有文化为背景,结合其他相关文化,对原有文化进行再开发和利用的文化策略,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利用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发达的现代科技对旧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再次挖掘,整合相关资源,以此创造出新的产业链。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创造出高额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文化产业,因此,搞好文化产业,最终实现的将会是经济、文化效益的双丰收。
  3.1 华州皮影的影人造型极具观赏性
  华州皮影的造型一直以来都很特别,不论是在外观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和其他的皮影制品大有不同,艺术价值也远远高于其他皮影文化。华州影人整体的形体比较小,但是其外观形象却非常生动, 看起来栩栩如生。华州影人的整体造型是以镂空为主的,而且影人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既充实又生动,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还能传达出真实的情感,引起共鸣。华州皮影独特的影人造型不仅体现出了一种创新的文化理念,同时也是当地民众的知识、智慧的一种物化表现。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为华州皮影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
  3.2 华州皮影的制作工艺精益求精
  华州皮影在制作工艺上一直以来都比较追求精益求精。生旦的角色一般都会使用阳刻,用线条来代替脸部的轮廓;而净角则更多用的是阴刻,面部的轮廓显示用的都是镂空的线条;而丑角就用的是阴阳结合的方法,但是面部还是阴刻,这样就可以突出一些脸部的明显特征。在色彩上,华州皮影的色彩通常以鲜艳为主色调。华州皮影在做工一直是精益求精,因此做出来的作品近乎完美。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正是因为华州皮影一直以来都在制作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在产品创新和研发等方面不断追求突破,所以也使得华州皮影的文化价值更高,更加独树一帜。
  3.3 华州皮影的表演者表演功力精湛
  华州皮影的表演者表演功力一直为人们所称赞。艺人们的每场演出都分工比较明确,几个人就可以默契地将一场表演完成。在华州当地,每次的演出艺人们都各司其职,华州皮影的表演主要由“上档”“签手”“前手”“下档”“坐槽”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前声”,比如著名的皮影艺人潘京乐就是负责“前声”部分,有时候很多表演都是他一个人全权负责,在表演的时候还要弹琴打鼓,很多时候表演起来就用好长时间。接着是“签手”,通常负责的是皮影表演的力度掌控,像其他地方的皮影演出,签手一般需要好几个人,有的地方表演人数甚至需要上十个,但是华州皮影只需要四五个人。而“上档”,则指的是主要负责吹唢呐的人。“下档”指的是负责配合签手和拉二胡进行表演的人。“坐槽”,一般也称为打后台,表演的时候会坐在舞台后面,主要负责的是敲锣、打碗碗等一些乐器。虽然表演人数比较少,但是每次呈现出来的舞台都异常的精彩。
  3.4 华州皮影演唱者唱腔清丽婉转
  华州皮影戏的唱腔大体上分为碗碗腔和眉户这两种,它们同时又被称为迷胡和曲子,在陕西及甘肃、青海等地方比较流行。碗碗腔在本质上其实是板腔体,它的板式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板式都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碗碗腔的腔调分为花音、平音、哭音这三个音,每个音所表达的感情都不同,通常表达平常不悲不喜的情绪时用平音,表现开心的情绪时用花音,而表现比较激烈的情绪时则用哭音。花脸戏表演的吐字音节重,怒喊声比较大;生旦戏的表演则比较温柔,吐字也较轻,转音也不同于花脸戏,其声音比较尖细、响亮,就仿佛微风轻轻拂过脸庞,飘逸而又清新。眉户这种唱腔是属于比较少见的,其实用眉户表演皮影戏的记载挺少的,但是用碗碗腔这种唱腔的却很普遍,它是皮影艺术的一种新式唱法,和以前的腔调完全不同,但是都同属于板腔体。眉户的声音刚柔并济,唱腔也偏向委婉。清丽婉转的独特唱腔为华州皮影增添了不少魅力,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戏曲文化的地方,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唱腔给华州的皮影文化带来了高附加值。
  3.5 传统的戏曲艺术与华山神话传说相结合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与宠妃李夫人的爱情故事,在《汉书》里是有记载的,以前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提到过,但是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和华州皮影戏关联最大的,这一爱情故事为华州皮影文化更添几分神秘色彩。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不仅为当地的人们所津津乐道,同时也为华州皮影增添了朦胧的神秘色彩,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是扩大了华州皮影的知名度。这样的文化创意策略可谓一举两得。华州皮影文化之所以一直以來经久不衰,和其独特的创意以及创新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若能将这种独特的文化创意继续发扬光大,华州皮影文化会发展得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江玉祥.中国影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2] 纪荣,王二梅.华州皮影艺术漫谈[J].传承,2010(36).
  [3] 韦凯等.华县皮影雕刻艺术造型研究[J].美术大观,200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