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式医患关系的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中国式医患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为基础,辅以国家的政策支持,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在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崇尚“以和为贵”,最终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关键词:中国;医患关系;对策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entered a new sta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rooted causes of the problem,aiming at the spiritual streng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en through the policy support of the state,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media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set up correct values in the whole society,admired "harmony and people-oriented",and finally to slow down the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China;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countermeasure
  医因患生,患因医愈,此谓医患,所谓医患关系,广义上可涵盖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狭义上仅指医疗服务中直接发生联系的医务及其辅助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友之间的医疗服务关系。我国现阶段每个大医院的运作经营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导致各种原发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式医患关系”。而这种扭曲的医患关系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尝试立足于我国国情,深入政府体制,信息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提出构建新版中国式医患关系的方法与对策。
  1. 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当前的时代,我们渐渐失去了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放弃了先辈们留给华夏子孙的仁、义、礼、信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失去了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则无法在当今时代中发挥其独有的效用。我们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缓解医患关系,必须要将精神内化进具体措施当中,这不仅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支持,还需媒体的配合。
  1.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仁”
  从汉代开始,儒家文化就确立了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则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为“仁”。孔子提出“仁”,“仁者爱人”,集中体現了人文主义思想。“仁”的思想对内有助于提升人格修养,对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而“和谐”为现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建立新版中国式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1.2 优化政府规制
  1.2.1 恢复政府主体职能
  我国应以自身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医改,彻底消除医患之间“经济对立”的根源,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发展成果[1]。在新的医疗服务制度下,政府应恢复主体职能,秉承“仁者爱人”的思想,合理的公平的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2.2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每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家属都会情绪激动,无法接受事实,可能会出现过激语言,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法律代表着公平正义,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使基于传统道德制度的关系运作形成的一种初级的、不稳定的和不健康的互信,由于现代法律制度的融入而转变成一种高级的、稳定的和健康的互信,才能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缓解医患关系。
  1.2.3 重组教育模块
  政府不光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实质问题,还要解决群众的心病。因此,要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足功夫[2]。政府更要重组教育模块,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步入各学校日常教学中,鼓励和支持国学的发展和国内外孔子学院的发展,在青少年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逐步缓解医患关系打下教育基础。
  1.3 舆论媒体的正确导向
  1.3.1 记者职业素养提升
  一些都市类媒体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在报道医疗纠纷时,容易过激,没有经过专业性的考量,片面的发布消息,容易误导读者,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记者在写医患纠纷的文章前,应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沉淀。记者的职业性决定了他们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不光要广,而且要专。正如翟惠生所说“记者的脑子必须比同龄人要复杂,因为你干的是这种工作,政策积累、人文积累、社会积累、文化积累都要有,这样看问题才能全面,才能少出一些专业上的纰漏。”[3]
  1.3.2 官方对接,促进医患交流
  新闻媒体报道的立场绝不是对“患方”的一味迎合,而是“有悲悯之心,但以专业为标准”的报道态度,用客观事实说话,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媒体报道承担的角色是开辟一个公众讨论的话语空间,各方理性,自由,平等的交流,而不应“劫医济患”,片面的接受患方的言论。当遇到一件医疗纠纷时,首先应与医院官方对接,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自我表达空间被严重压缩的当代,给予医方发表严谨合理解释的机会,促进医患交流,缓解医患矛盾。
  1.3.3 弘扬时代主旋律
  根据刘安琪的研究,48.9%的公众认为报道为负面批评的报道数量多,认为正面宣传更多的仅占10.9%,这意味着媒体反映的医患关系不容乐观[4],不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所说“医疗行业肯定也有问题,但不能把个别问题无限扩大,不能老强调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媒体是要弘扬主旋律的。”媒体本身应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强化正面引导,弘扬典型事迹的报道,积极地向公众展示医生的良好形象,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
  参考文献:
  [1]鞠传宝,曹鲲.中国政府规制中的“政府失灵”现象分析——以医患关系为例[J].桂海论丛,2014,30(02):110-113.
  [2]赵雨薇,贝文馨.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缓解当代医患关系[J].光明中医,2016,31(06):894-896.
  [3]本刊记者.改善医患关系,媒体的责任与作为——《中国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医卫界和新闻界部分政协委员[J].中国记者,2015(04):51-53.
  [4]刘安琪 媒体医患纠纷事件报道对公众影响研究 吉林大学研究生论文 2017,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