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动化检测ELISA质控对照优化设置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ELISA检测早已从手工加样和检测发展为自动化加样和检测。但是不论是进口试剂还是国产试剂质控对照的设置却和二十多年前的手工检测一样,只能够反映检测条件的有效性,而不能够反映自动化检测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优化质控对照的设置,以适应自动化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血液检测;自动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质控对照
  检测条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检测过程中的时间、温度、试剂分配和加样量是否符合试剂说明书的要求,判断标准为阳性对照大于某OD值,阴性对照小于某OD值,空白对照小于某OD值,以及为判断该次检测是否在控的标定浓度室内质控品的OD值检测情况。目前ELISA试剂的质控对照设置可以反映上述指标有效性。
  检测过程的有效性主要是指ELISA检测板96个检测孔是否从第一孔到第96孔都加到了规定的试剂,所加试剂的量是否足够。目前ELISA试剂的质控对照设置只能证明第一排的质控对照加到了规定的试剂,但从第二排到第十二排的试剂分配是否完成却不能得到验证,不能反映检测过程的有效性。
  以下以本检验科使用的8种ELISA试剂的质控对照设置为例,对质控对照的优化进行探讨。
  目前本检验科共使用3种进口ELISA试剂,5种国产ELISA试剂,从设置位置可以看出8种试剂的质控对照都位于第一排。在自动化检测中试剂分配是按第一排到十二排的顺序进行分配,位于第一排的质控对照对照肯定首先分配到试剂,但位于第二排到第十二排的样本检测孔是否分配到足量的试剂是没有得到验证的。如果由于分配器的气密性下降或试剂量准备偏少导致分配器上部有气泡,将会导致最后几个检测孔没有加到试剂或所加试剂量不足。当检测结束后,我们用肉眼对微板进行观察,国产试剂由于本底很低,阴性结果呈透明无色状,如果有少加或漏加试剂,肉眼是无法分辨的,而位于第一排的PC、NC、QC都显示为正常。进口试剂本底较深,如果漏加显色剂可以肉眼发现,但是漏加或少加酶试剂同样无法用肉眼发现。因此存在漏检样本的风险。
  在检测中碰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就思考是否可以优化质控对照的设置,使其既可以对检测条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也可以对检测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我们对8种ELISA试剂质控对照的优化设置如下:
  我们的优化思路是将原来设置有2孔或3孔阳性对照的试剂,分出一孔设置到微板尾部最后一孔处,有四个国产试剂和一个进口试剂这样优化设置。如果该试剂原来只设置了一孔阳性对照,则将临界值的质控对照设置到板尾最后一孔。这样设置质控对照后,如果位于第一孔和最后一孔的阳性对照或临界值质控对照都符合要求,可以认为位于它们之间的每一个检测孔都足量的加到了规定的试剂,那么不仅可以证明检测条件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证明整个检测过程的有效性。该优化方案没有增加对照孔数,没有增加检测成本,只是改变了设置的位置。
  该优化方案中以国产试剂HBsAg2、抗-HCV2、抗-TP2优化为佳,第一孔和最后一孔都为相同的阳性对照,这样可以直观的判断两孔阳性对照的检测值是否一致。如果检测值不一致,则需判断该差别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如果该差别不能接受,则需查找原因。如果最后一孔未能检出,可以认为检测过程有问题,需查找是因为酶试剂没有加到还是显色剂没有加到,或者其他的原因。
  该优化方案中的抗-HIV1进口试剂是将三个不同的阳性对照中的第三种优化到最后一孔,这样它就不能和第一孔的阳性对照检测值进行对比,只能和自己以前的检测值进行对比。但只要检测结果符合说明书要求就可认为检测过程有效。
  该优化方案中的HBsAg1、抗-HCV1、抗-TP1由于说明书只要求设置一孔阳性对照,因此是把临界值质控品优化到最后一孔。这样设置除了不能和第一孔阳性对照的检测值进行对比外,还存在临界值质控对照的信息处理问题。现在实验室都用LIS系统进行质控信息的处理,目前的软件都是对固定位置的质控信息进行判断处理,而不能对变化位置的质控信息进行处理,因此该方案不能被现在的LIS系统接受。这三种试剂的优化需要对说明书的质控对照设置进行修改来解决这个问题,HBsAg1和抗-HCV1原设置为1阳2阴可改为2阳1阴,抗-TP1原设置为1阳3阴可改为2阳2阴,这样就可把一孔阳性对照设置到最后一孔而把临界值质控品设置到第一排的固定位置,总的质控对照孔数未变,不增加检测成本。
  综上所述,目前ELISA试剂的质控对照设置在自动化检测条件下不能对检测过程进行验证,存在漏检样本的风险,在自动化检测ELISA时需要对检测条件的有效性和检测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通过优化质控对照的设置,分别在第一孔和最后一孔设置阳性对照,可以实现对检测条件和检测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使ELISA检测的有效性验证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陳飞.ELISA定性实验的室内质控方法建立探讨[B].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427.
  [2]杨寿旺,李睿,周振达等.ELISA质控存在的问题探讨[B].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34(5):334-336.
  [3]吴先玉,张杰,帅荣,等.浅谈如何做好ELISA法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48-49.
  [4]张永俊.ELISA法室内质控模式的建立[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5):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