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空间设计中接受美学带来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引入接受美学的观点,为创作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新的视角。这能提高城市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声誉和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资本和创造,那么城市的精神形象就会得到改善。文章论述了接受美学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主要包括两方面:设计师与空间使用者互动,实现视野融合;使用者填充“空白”,参与空间的生成。文章可为接受美学对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和探索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接受美学;建筑空间;空间设计
  1美学及接受美学概述
  “美學”这个词的希腊语原意是感知。美学在广义上指的是寻找感受环境及其内部位置的方法。莫因百科全书将美定义为“美的方式和品质”,并写道:“它是伴随着对象的伟大和纯洁的秩序和和谐,刺激着伟大的智力和想象力,带来愉悦和放松。”完全理解美学是困难的,但是把它理解为环境愉悦的有效因素是可行的。乔治·桑塔亚纳把美学分为三种:感官美学、形式美学和象征美学。感官美学分析具有很强的内在性和主观性。象征美学是指从人的心理历史和心理愉悦的形态和所营造的环境特征。接受美学(ReceptionalAesthetic)又称为接受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HansRobertJauss)提出。他激烈抨击传统的唯本文理论,提出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文学作品及读者三者构成,不仅仅是作者艺术创造的结果,首次将读者加入了文学史的研究。同时把读者由以往的被动、从属地位提高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支配地位,突出强调读者在文艺欣赏和文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2接受美学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2.1使用者填充“空白”,参与空间的生成
  2.1.1使用者参与到建筑空间的生成环节
  建筑空间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容器,可以提供众多潜在的可能性,而这种充满“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和预留的“空白”正是满足空间使用功能上的延续性和人们生活变化需求的重要设计手段。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世博会的水建筑以电子感应的方式引发观众的互动。该建筑外观为水墙,内部包括咖啡厅、展览空间等。“水墙”由喷射的水流构成,墙体上端设置了数千个智能小喷头,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控制喷射和关闭。传感器可以感应到靠近的物体,并能够迅速作出相应反应[1]。当参观者从外面靠近建筑时,喷头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形成一道门,参观者可以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会将“水门”关闭。该水建筑展现出多重意味:建筑聪明地感应与迎合参观者,参观者也创造与生成着建筑的“墙”和“门”。使用者体验填充“空白”的乐趣,参与空间的生成,成为设计的创作者。声音生活住宅室内外形态把空间中“人的行为和感觉”作为设计核心是荷兰实验性建筑事务所NOX的基本特点。
  2.1.2实例分析
  在荷兰森恩布鲁戈尔工业园区设计的《SON-O-House》,兼有建筑与多媒体声响装置的特征。空间中设置了23个传感器组成5个“声域”,参观者的动作会使交互式艺术容器发出相应的声音,从而真实地记录与反映着身体与行为在空间中的变化,人们音乐结构中体验与欣赏声音,并参与声音的合成,感受形成音响的实际作曲过程。参观者在空间中的活动被附近的传感器探知,所测算的结果将被储存在一个数据库中,之前已经合成的声音可以在新的组合中得到再次编辑,即数据库是一个进化性的记忆空间,随着空间中参观者的行走活动而不断发展变化,成为空间的一个组成元素。设计师通过参观者填充“空白”的行为,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引发参观者与空间对话,正如伊泽尔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求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具有现实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2.2设计师与空间使用者互动,实现视野融合
  2.2.1设计师与空间使用者的互动融合
  简而言之,接受美学理论注重读者的接受过程。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是被动接收,而是带着“期待视野”在积极参与。使用者的“自己类似和沟通的事物”受传统观念、家庭背景、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影响,最终形成内在的“期待视野”。因此建筑空间的审美价值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取决于使用者的参与和体验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要重视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地位,积极与他们互动,考虑他们的期待视野和期望,关注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是建筑的抽象功能,努力使自己的创作视野与使用者的期待视野融合,才能更好实现建筑的空间价值。这不是要设计师一味地迁就迎合和拒绝独立的艺术创作,而是与使用者沟通交流,在使用者期待视野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二次加工设计[3]。这种形式要求设计者本人对于使用者需求和生活方式具有充分的认识,并且需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同时两者互动能够改变设计师一贯的设计思维和经验定式,发挥使用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作品使使用者满意,有利于设计目标的实现。阿尔巴罗·西萨曾说“建筑师不是专家,或者说是没有专业的专家”。他十分重视团队合作,在方案设计中,他总是在听取业主或空间使用者的表达与反馈,意识到一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别人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4]。他认为建筑师与客户缺乏沟通和互动交流,是阻碍建筑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他看来“没有对话与共识的设计,将是无法想象的”。
  2.2.2实例分析
  在加纳泽斯教堂项目中,从一个现代的模型出发到最后完成,都是他与教堂神父辛诺的紧密结合下完成的。辛诺神父思想和开放,很多意见和建议都在设计中被采纳,同时到建筑最后被当地人所接受,也做了很多解释工作。这座白色朴素的教堂也成为西萨最纯粹和有力的作品之一。PROMETEO音乐馆设计师深度挖掘空间使用者内心需求,改变以往设计以空间环境中心的设计模式,强调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以营造美好的空间体验。大多剧院的舞台设置在观众坐席的前部或者中心,伦佐·皮亚诺设计的PROMETEO音乐馆在旧建筑的改建中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欣赏视听方式。他把400座的观众席设置在中心,将周围三层走廊作为舞台围绕在四周,表演者在走廊上不断地移动,观众在可旋转和倾斜的椅子上可实时跟上表演者的步伐[5]。这种具有动感和互动性的观演方式,适应了现代建筑新功能的要求,顺应了现代音乐观演模式的变化,对建筑功能、使用行为的反向思考才是真正的设计创造。在合理组织行为设计的过程中,诸多心理学和认知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必然成为交互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决策依据。
  结语
  接受美学把以往对设计师、空间环境的关注转向对使用者、设计师及空间环境三者关系的探讨,为空间设计带来一种新的视角,让“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注重使用者的感受、肯定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地位,设计重心从以往被动、静态的物质审美行为逐步转变为积极、动态的行为审美体验,这种设计思维模式开阔了设计视野,实现了设计研究角度的根本转变,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和创作具有及其重要的开拓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春蕾.论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9):1-2.
  [2]鬲鹏军.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分析[J].四川水泥,2018(04):96.
  [3]欧阳风雷.浅谈建筑美学设计之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J].河南建材,2018(01):192-193.
  [4]熊伟.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分析[J].江西建材,2016(16):37.
  [5]冯林林.空间美学的节奏韵律研究[J].美术大观,2016(04):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