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绍兴市上虞区水稻害虫防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的重要保障。而病虫害问题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水稻害虫的预防、多种害虫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及生态平衡型农业应用3个方面对水稻害虫防控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在农业生产中能指导水稻种植实践,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稻;虫害;生态防治
  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不仅在于先进的农业设备和因地制宜地选择水稻品种,还在于对水稻害虫的有效控制。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需要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够确定具体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而实现病虫害防治目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常年早稻种植面积0.93万hm2左右,单季晚稻0.93万hm2左右,连作晚稻1.01万hm2左右,水稻种植面积较广,要想获得水稻优质高产,加强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对于水稻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抑制、化学杀毒、水稻自身抗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进行防治。此外,还需要注意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时机,避免农药残留于水稻中,以提高水稻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绍兴市上虞区水稻害虫防控成效
  (一)害虫的预防
  害虫的发生具有时间特性,在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程度不同。害虫的预防通常采用以下3种途径:(1)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害虫发生规律进行探究和记录,并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定时预警;(2)建立基层水稻害虫防治信息采集中心,通过信息采集中心将病虫害信息及时反映到上级农业部门,并通过区域性分析,得到害虫的分布范围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进行相应的预防;(3)向上虞区现有各乡镇水稻病虫害测报(观察)点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浙江省农民信箱”、种粮大户微信群等发送病虫情报,为种粮大户提供水稻病虫害发生信息、防治适期、农药品种和浓度、防治方法等[1]。
  (二)多种害虫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水稻害虫防治过程中,主要根据水稻害虫的种类进行分类防治,也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对已经发生的水稻害虫进行毒杀。还可以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投放天敌、灯光诱捕或性诱杀等方式对水稻害虫进行防治。这些都能起到相对较好的水稻害虫防治效果[2]。
  (三)生态平衡理论的应用
  现在已经有很多种植粮大户、家庭农场开始采用生态调控技術进行水稻害虫的防治工作。例如,通过创造一个完善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中各个层级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人为调控,可以获得很好的投入产出比,减少农业生产中人为的参与,在获得有机农产品的同时实现对水稻害虫的有效控制。例如,田埂路边种植香根草诱蛾产卵,使其卵无法孵化[3]。
  二、绍兴市上虞区水稻害虫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害虫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水稻害虫发生的预防方面,虽然已经建立了预防预警机制,但是,这些基础设施还不能全面覆盖所有农业地区,很多地区在这方面还不完善甚至缺失虫害预警机制,因而存在水稻害虫预防盲区,无法及时地对某些区域进行较好的预警,甚至当该区域水稻害虫蔓延时,也无法对周边地区进行及时的预报。这无疑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大降低,甚至会使得种植户不得不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对害虫进行治理,影响水稻的品质[4]。
  (二)多种防治方法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水稻多种防治方法综合利用方面,往往无法做到多种作物、多种害虫、多个区域的联合害虫防治。害虫发生时往往不是某一块农田的问题,而是该区域内几乎所有农田都会遭受该种害虫的侵袭,如果只针对某一块水稻田进行治理而忽略了临近区域的治理,那么防治工作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如果只采用同一种水稻害虫防治方法对某一特定害虫进行灭杀,虽然该种害虫得到了较好的治理,但是同一种生态位的其他种类的害虫反而会因为缺少竞争而加重对水稻的危害[5]。
  (三)生态平衡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生态平衡理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其中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如下。一是滥用农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户在病虫害防治上对农药过于依赖,他们认为农药是消灭水稻病虫害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较为简单的方法。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农户在病虫害防治上施用农药的次数偏多、选用的农药浓度偏高,虽然病虫害被农药消灭,但在扑杀病虫害的同时也扑杀了大量天敌,随着天敌的减少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大。不仅如此,对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增大病虫的抗药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大量使用,对农田附近的水资源造成污染,生态环境随之恶化。二是化肥用量过大。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肥料的施放能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但是部分农户在施用肥料方面缺乏相关的知识,他们认为化肥用量越多,秧苗就能长得快,产量能随之提高。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他们在种植水稻时缺少使用有机肥,而化肥的施用量严重偏高,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给田地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加之稻田灌水漫灌,肥料流失严重,导致水源(河道)富营养化,影响农田生态环境。三是除草剂的使用不合理。在水稻种植时,杂草会吸收部分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影响秧苗生长,所以需要对稻田中的杂草进行及时清除。农户在清除杂草时,为图方便,一般会选择除草剂。大量使用除草剂特别在田间路边也使用除草剂,使大量天敌无法寄生生存繁殖,破坏生物链,致天敌数量大大减少。随着天敌的减少,使得虫害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大。四是秸秆返田。为避免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政府明令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提倡秸秆返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其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有的农户在进行秸秆还田时,未对秸秆进行发酵处理,直接施用于土壤,从而为多数害虫提供越冬生存条件,为近几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水稻害虫防控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害虫预防工作的改进措施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水稻害虫预警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不仅需要在多个区域建立农业病虫害监测站,还需要及时将病虫害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上报上级植保部门。上级植保部门的农技人员针对不同区域的水稻害虫分布情况、害虫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附带相应的能及时有效实施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行下发,使种植户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虫害防治。在水稻虫害发生较轻时即虫害基数较少时,在不影响水稻群落数量的情况下,对个别虫害可以不使用农药防治。在适期防治和采取正确防治方法的前提下,建议注意按说明书的用药浓度用药,同时引导水稻种植户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农药品种。只有这样,才能使上虞区的水稻害虫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大范围联合治理能更加有效地消灭害虫,达到较好的水稻害虫控制效果。
  (二)多方式综合防治的改进措施
  水稻害虫发生的同时往往还伴有其他的病虫害现象,这些现象有时会持续性地对水稻造成侵害,甚至会在当前害虫被减灭之后暴发,有时还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等到合适的条件再暴发,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不仅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消灭害虫,而且需要在病虫害防治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观测害虫的伴生效应、连锁效应、潜伏特性等问题,在解决当前虫害问题的同时预防其他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比较好的害虫治理效果,同时不影响粮食产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生态平衡理论应用的改进措施
  在生态平衡型农业生产建设中,应针对上虞区的生产环境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并根据该种水稻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循环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效率,这样才能尽可能少地投入人力、物力,获得较好的农业生产效果。相应的,需要农技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环境建立多套不同的生态循环系统,根据不同投入成本,让种粮大户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圈,有效控制水稻虫害[3]。指导农户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浓度,做到适期防治,在不影响水稻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可不施用农药防治。科学施肥,推广应用配方测土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缓释肥和增施商品有机肥,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以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轻水源富营养现象。提倡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
  四、結语
  很多水稻害虫防治问题并不是普通的种粮大户能解决的,这不仅需要该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水稻害虫的分类、生活习性、防治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和总结,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农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具体的水稻害虫防治问题,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害虫控制方法与实际害虫方式效果完全不符、造成水稻减产等问题。同时,利用生态平衡理论可以获得较好的水稻虫害防治效果,这也是以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从水稻害虫预防、水稻害虫多种方式的治理及生态平衡型农业生产3个方面对水稻害虫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切实提高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上虞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廖明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控制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0):11-12.
  [2]陈桂华,朱平阳,郑许松,等.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在金华的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1):31-36.
  [3]黄炳超,张扬,肖汉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优化集成及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6(5):31-33,37.
  [4]徐红星,郑许松,田俊策,等.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925-939.
  [5]何忠全,毛建辉,张志涛,等.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2004(2):2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