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奥尔夫音乐教育之综合性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今越来越认识到奥尔夫以人为本的综合性教育特征,以及领悟奥尔夫强调通过语言、音乐、舞蹈、动作、戏剧等原本综合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实践。同时也思考有哪些教育理念能够帮助高职高专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奥尔夫;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在一批辛勤、无私的教育工作者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音乐教学法所具有的创造性、参与性、综合性、本土化等特征对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自十五世纪科学萌发时代以来,人们逐渐习惯用分析主义的理性思维去剖析所有的事物和现象特质,在技术理性的思想框架下,课程设置常常被固化为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呈线性的、互相没有关联的形式;并忽视教学对象的存在,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缺少联结知识与建构整体思维方式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只得到支离的知识片段、学生因此失去自主创造的学习行为与联结学科知识的能力。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家全面实施音乐新课标标准、艺术新课程标准,走出以单一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仅就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近十年来,学科综合性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这才引起我们思考“何为综合?”是不是将音乐课和美术课的内容加起来就是综合艺术课?还是在音乐课中有节奏、歌唱、律动等内容就是综合音乐课呢?怎样界定综合性课程?如何实施综合性课程?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本文试图以整体课程论、综合课程论、后现代音乐教育视角、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依据,以奥尔夫教育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奥尔夫综合性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把握奥尔夫教学对课程综合性实践的意义,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本人通过十几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学习,认识到奥尔夫以人为本的综合性教育特征,以及领悟奥尔夫强调通过语言、音乐、舞蹈、动作、戏剧等原本综合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实践。这个教育理念与音乐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科综合”恰恰相同,新课标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基于奥尔夫教学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课标,结合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等课程,以及结合笔者近年对奥尔夫教学的实践,笔者选择了奥尔夫教育中显著的特征——综合性教学实践,研究生毕业后,笔者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工作至今,现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进行研讨。
  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岗位中所使用的重要技能与学校课程挂钩。因而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成为了技巧技能的重点培养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影响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从政治、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的转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音乐教育正处在反思现代音乐教育学科定位、音乐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音乐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教育理论依据等在传统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反思都带来了我们对从线性课程转向非线性课程设置,从单一文化和单一学科向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综合,以及重视人文与理解等問题的关注。这个影响是巨大的,从音乐教育体制来看:我们承袭了西方过去的教育体制,接受的是“条块分割式”①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专业教育,多年以来由于受到单一学科及技术理性支配下,我们音乐课程培养了一批解决音乐“疑难杂症”问题的学生,并且学科与学科之间泾渭分明,互不往来,这种教育使得学生习惯于线性,单一思维方式,不能够把各门学科的知识关联起来,头脑中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当我们在进行对这些观点进行反思的时候: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要怎样改革?怎样的课程才能够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②2001年新课标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改革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如综合艺术课程,从单门的音乐,美术学科体系的设计转变为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从而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联合贯通,综合的艺术课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我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哪些内容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国内现在常见的是廖乃雄先生编著的《节奏-旋律教材》,以及翻译过来的奥尔夫原著,包括《学校音乐教材》,《为儿童的音乐》主要是音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合奏谱例。另外,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些翻译教材,例如《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德),凯勒 著;金经言 译;《音乐花园》,与台湾杨惠燕编著的《第一千零一场奥福研习》内容包括节奏合奏,世界多元文化,以及律动表演。这些教材当中大多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以及奥尔夫教学理念,其中实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课例对笔者的研究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出版了《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是新型艺术课程规定的总体目标。当我们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的综合性特征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及教育理念恰恰相同时,给予我们综合艺术课程的发展很大的启示,思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教育理念给予综合艺术课程发展的帮助。也因此为高职高专院校得到诺大的启示,高职高专也要在此教育理念下继续发展,不断前行。
  注释:
  ① 指将课程安照指定领域、非指定领域进行条块分割,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时或者不同的年级分别开设,这一模式机械理解并分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几块内容。摘自万伟:《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② 摘自:艺术课程标准 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4.
  [2]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卿.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
  [3] 音乐课程标准研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