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展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长。然而,不少地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在缺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上新项目和大项目。一些新品种引进项目因未遵循引种程序,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而夭折,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损失。科学进行气候论证,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程序,是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气候论证;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S16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48
现代农业已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联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的特质决定了其与气候条件关系的密切程度。遵循气候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以科学的方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反之,不遵循气候规律的盲目发展,势必会导致产业发展成本的增加,使产业效益不达预期,甚至造成产业失败,给投资者和劳动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大大降低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决定引进品种前要做好农业气候论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1 开展农业气候论证的重要意义
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又以水、热、风能等资源形式供人类利用。低温霜冻、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气象现象会对农作物造成减产或死亡的严重危害,所以被称为农业气象灾害。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气象为农业服务也应依法行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六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特点,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做出规划。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同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设。”
2 新品种引进过程与气候的关联性
2.1 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
我国气象部门已普遍积累了五六十年的基础气候资料,加上高科技在气象部门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全国气候资源的共享,甚至可以与国外进行农业气象信息互换,为农业引种气候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农产品引种之前需要做准确细致的气候分析。同一纬度线上的地区会因地形地貌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进行气候论证不能仅从常规的年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总降水量等数据分析而忽略了温差、极端温度、降水时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多年来,各气象部门通过对各地区热量、光照条件及降水的时空分布为所在地区的农业引种开展了气候可行性论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2 品种试验栽种的气候论证
在做好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后,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过程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多个区域内进行试种,可以取得新品种的各项主要生长指标,为推广栽种提供可判定的依据。任何物种的生长过程除了受物种自身因素的影响外,环境、气候、土壤以及人为因素等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气候影响往往不能通过人为因素改变。因此,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过程中气候风险性最大,做好引种前的试栽种,做出可行的气候区划,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气候风险。
3 气候论证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展气候论证的时间不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颁布实施使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从初级阶段向规范化、法制化阶段发展。目前,气候论证工作开展了农业栽种适应性论证、城市规划、能源开发利用等,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部门的业务能力,而当地政府根据气象部门所掌握、了解的气候资源状况可以更好地进行建设规划。但是,气候论证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3.1 认识偏差
尽管法律法规对气候论证工作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相关行业和部门的职责义务,但相关行业和部门对气候论证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深入。此外,气象部门对气候论证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人们对气候论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气候论证工作無足轻重,没有主动进行气候论证工作的意识。
3.2 技术支持能力不足
气象部门自身业务技术支撑不够:1)气象预测预报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不能精确预报出气象灾害发生的时段及区域;2)气象监测数据不全,系统分析能力偏弱,不能满足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需要。
3.3 人才短缺
气象行业从事气候论证的应用型人才奇缺,该类人才培养工作滞后。
3.4 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执行落实不全面,同时具体的技术规范尚未成型。
4 未来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4.1 政府对气候论证的认可和措施
为了加强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管理,规范气候可行性论证行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其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应强制推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台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该办法中明确规定:“负责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的部门应当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和专家评审通过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结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申请报告中未包括气候可行性论证内容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或者核准。”
4.2 气象部门的主动作为
气象部门在工作中应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领域,对当地的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做出科学合理分析,并给出决策的依据,为多元化农业的发展指出顺应当地气候规律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加强气象现代化在气象研究、气象服务中的运用。气象工作在群众的认识中多是每天发布天气预报,地方各级往往是在极端气候出现时才要求气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以供决策。例如,虽然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安装了“风三”“风四”卫星,但是气象局并不能直接获得卫星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因而不能实时共享气候状况。为促进德阳市罗江区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应加快“风三”“风四”实时资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4.3 引种论证遵循的原则
4.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农业气候论证表面上看主要是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给投资者服务的行为,但最根本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农业气候论证,可以因地适时地用好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并获得最大回报,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
4.3.2 效益性原则
农业是一项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的长期性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品种更新日益加快。因此,在农业产业项目实施前进行农业气候论证工作,能够为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避免投资失误,为获得预期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5 结语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先后已有引进油橄榄、麻竹等失败的教训,而小面积栽种的蓝梅、山桐子等也因各种原因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而消失。如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应该让农业气候论证走在前面,以保障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双溪,殷剑敏,李迎春.充分发挥农业气候论证在农业开发中的重要作用[J].江西气象科技,2001(2):4-9.
[2] 鲁永新,刘刚.多元化农业产业与楚雄州气候[J].云南农业科技,2007(4):63-64.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