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与优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论述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的內容,为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的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管理机制;优化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102-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7.1        文献标志码:A
  1  国家储备林建设现状
   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培养具有众多珍稀树种、大径材林以及工业原料林的森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可以提升林业生产力,保证我国木材市场的供给,满足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
  2  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
   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国家储备林试点自建设以来,推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进程,建立了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试点储备林的管理。管理机制主要分为决策层(国家)、执行层(省、市、县级)和操作层(承储主体)。决策层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国家储备林的业务指导、协调以及监督等。执行层由各省、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成,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作,并执行国家储备林基底的建设、收储、轮换和动用等任务[1]。省级林业部门负责细化运行管理机制,贯彻落实林业储备任务。同时,采取契约制管理方式,通过与其他层级的部门和承储主体签订《国家储备林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对承储主体进行委托和管理。
  3  优化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议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责任主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储备林的作用,要明确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各个地区要结合本地情况、树种生长特点、木材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规模和树种。同时,还要明确国家储备林的责任主体及职责。一方面,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责任上升到政府部门,提高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度,了解建设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细化国家储备林管理方法,明确国家储备林的准入条件、动用轮换机制、融资机制、收益分配和监测评价办法[2]。
  3.2  打造多元化市场融资格局和模式
   国家储备林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资以及金融信贷,但由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受限制,导致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贷款力度不足。仅依靠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信贷无法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需求,所以应当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信贷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PPP模式,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社会群体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依靠市场运作以及各方协作配合的市场融资格局。使用多样化融资工具(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采用基金、信托、证券发行等融资模式,筹集国家储备林资金。
  3.3  完善项目收益回报机制
   提升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创收能力和现金流的循环能力。通过适当减少可行性缺口补助,创新国家储备林项目收益回报机制,提升国家储备林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在经营周期内,以森林旅游项目、木材采伐、加工出售项目以及林业碳汇项目获得现金流,提升项目的创收能力和还款能力。
  3.4  优化国家储备林的政策体系
   首先,申请扩大对国家储备林资金补助的范围。其次,出台健全的林业贷款政策,并有效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再次,修改国家储备林采伐政策。最后,建立完善的林业贷款贴息制度,通过专项贴息,为国家储备林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持[3]。
  4  结束语
   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只有明确建设目标,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投资,才能提高国家储备林的创收能力,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国家储备林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喜麟,秦涛.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J].林业资源管理,2018(5):8-13.
  [2]张菥.国家储备林建设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2):27-31.
  [3]高娜.实事求是 科学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之路[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5(1):1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