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乡村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发展要务。通过分析农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联系,明确生态文明理念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结合国内外农村发展的情况,探索促进我国乡村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比较视野;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9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X321 文献标志码:A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走向富裕和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问题所提出的重要决策。乡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发展和保护各地乡村的生态文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不仅意味着提高乡村的经济实力,增加人均收入,而是要让经济与生态发展齐头并进。乡村要想可持续发展,就不能过度破坏当地的环境,也不能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了保障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动力。
1 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
乡村是包括农村和乡镇在内的地区统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同城市一样,乡村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的重要区域。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与时俱进的乡村产业建设,乡村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逐渐展现出自身的经济活力。然而,如今我国乡村发展仍然存在困难,是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克服的难题[1]。
1.1 生态理念相对落后
生态理念是指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保之间关系的观点和看法。在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污染大的企业进驻乡村,破坏植被建设工厂、将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开矿挖土导致岩石裸露等屡见不鲜。除此之外,乡村居民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盲目开垦土地,砍倒大片森林,长时间过度捕捞水中的鱼虾,这些做法虽然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
现如今,我国大力强调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关闭了很多高污染的工厂,提倡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活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也较为完善,但是我国乡村的生态发展依然存在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人民的生态理念相对落后,人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关系。我国部分乡村比较偏远,人们对于信息的关注度不强[2],很少主动了解生态知识,如果当地的宣传力度不够,环保教育普及范围小,就会影响居民对生态环保的认知。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村民应该加强对生态的关注度,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护以及改善环境。
1.2 经济发展方式较落后
同国外的乡村农业经济相比,我国乡村的经济建设仍有不足。欧洲部分地区耕地面积较少,土地不适宜开展农耕活动,因而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从海外进口农产品,保证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在当地建设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个农场主往往只种植一种作物,购买大型农机开展作业,节省了人力资源,扩大了生产规模。与之相比,我国农业发展不成规模[3],受传统种植活动的影响,农民大多依靠种植经验进行劳作,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比较低。
我国很多乡村地区的发展并没有结合当地的特色,传统的乡村经济包括耕种农作物以及加工农产品,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很多企业虽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目前,我国很多乡村依然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政府需要帮助他们改变现状,振兴乡村经济,保护乡村资源与生态环境。
2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
2.1 合理利用乡村资源
我国部分乡村的发展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靠山的乡村炸山、挖矿、采石、烧砖;靠水的乡村养鱼、养虾、发展水产养殖;土地资源丰富的乡村就发展种植业,很多地区的经济就是依靠消耗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但是,这样的产业模式对生态的影响很大,过度开发会造成环境恶化,降低乡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出现恶性循环。乡村要振兴,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并利用乡村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产业改革。发展农产品二次加工技术,促进区域联合和城镇联動,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设生态友好的新经济产业。
2.2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风景优美,乡村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景。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乡村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特色发展经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可以去粗取精,大力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推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4]。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可以科学地规划景区,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农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具有种植优势的地区可以联合农户,开展采摘活动,大力推广当地特色产品,打造本土品牌等。缺少自然景观和文化优势,且没有特色农产品的乡村可以集中发展特色产业,用当地的地名为产品冠名,创办当地的品牌,以此发展经济。通过各种独特的乡村优势,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经济,不仅可以远离高污染企业,还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农村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2.3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
如今,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收入日益增加,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人民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也在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意识到青山绿水对于人类自身和后代生存的重要性,保护生态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各地乡村必须加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采用广播、刊登报纸、开办讲座等乡村居民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从大龄村民到幼年学童,都要接受生态教育,让乡村居民将环保理念牢记心中。加强乡村的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增设垃圾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等,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逐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以及居民共同努力。生态文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只有把环境建设好、维护好,才能稳定发展经济,推动乡村的发展。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理念,也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要结合我国乡村的现状,分析乡村发展的难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让乡村成为富饶繁荣而又清洁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杨钟悦.比较视野下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2):15-17.
[2]曹志立,孙德超.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J].商业研究,2018(12):11-19.
[3]梁铭豪.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性特色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1):258-259.
[4]刘艳.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9):106-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