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不仅要求成型后的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密实性和强度,并且还要求具有美观的外形。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可谓突飞猛进,这也为我们在相关施工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标准必须要更加规范和严格。在建筑工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规范并不断提高和改进相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
2.1 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护养阶段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工程时,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很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时,也是会出现干缩裂缝。这种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蒸发,而且由于墙面所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導致各处的混凝土的水分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的现象,因此干缩裂缝拥有不可逆的特点。另外,混凝土是由不同的材料严格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个成分之间的比例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2 沉陷裂缝
在地基方面:沉陷裂缝主要出现在地基中,造成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所选的地址中土质的质量很差,不仅松软而且还分布不均匀,此外在地基建好后填土时,地基坑不干燥有水渍,或者是在地基打夯时,没有把地基打实,这样同样会造成沉陷裂缝。模板方面:有些模板为减少成本,在制作过程中减少了钢材的加入,使得模板的刚度达不到国家的要求,这就会造成沉陷裂缝。
2.3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的太快,导致混凝土的一种收缩,而这一种裂缝主要会在混凝土的凝结之前发生。因为在混凝土凝结之前混凝土的强度很小,如若水分流失过快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的流失的主要的因素是由自然天气造成的,例如,大风天气、炎热的天气等都会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塑性收缩具有一定的特点:就像一个梭子一样,中间比较宽,两端比较窄,并且裂缝形成的长短是不相同的。
2.4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这就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3.1 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应当按照重量比来计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经试验室试配以后,才可以将配比数据予以提供及采用。当石砂含量出现变化后,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各类材料要称量准确,切勿采取换算的体积比。及时的矫正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最终误差值。试验室应当以干燥为准,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储存的石材料、砂材料中有水分存在,并且含水率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应当随时按照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状况,将采取的配合比正确的换算成为施工配合比。
3.2 重视原材料的验收
混凝土材料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强度、品种以及材质合格证件。水泥的标号应当与设计相关要求相符合,水泥的安全性要切实的与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应当对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泥量明显的超出标准规定值,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掺合料、外加剂必须全面的经过试验,真正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必须严格的根据试验配合比以及产品技术说明书中的具体规定来控制掺量。
3.3 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湿度
混凝土施工时湿度与温度的控制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其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对其分析如下:如混凝土施工环境温度高、干燥,可在保障建筑工程合理施工的基础上,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厚度,有助于混凝土表层热量的蒸发;温度过高会加快混凝土水分的蒸发,混凝土搅拌的环节中,可加入适量的水,一方面帮助混凝土原材料冷却,一方面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保持湿润;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利用掺混合料等相关措施代替水泥,避免水泥内部囤积热量;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暴露面。
3.4 强化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性的浇水,充分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良好的湿润状态。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维持7天的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14天,如果有条件则应当蓄水养护。以此同时,还应当采取薄膜养护,也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2小时至4小时,从刚好散失泌水水分开始,重点养护重要的结构部件,以便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
4.1 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4.2 置换法
此方法主要是将已经裂缝而且情况比较严重的混凝土结构预先处理,之后利用新的混凝土代替被处理的部分,在保障新旧混凝土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裂缝的混凝土替代,一方面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效果,在进行混凝土置换时,聚合物、砂浆是首选材料,置换法经常被用在损坏性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而且其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效果非常明显。
4.3 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4.4 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5 结束语
近年来,混凝土越来越成为建筑工程的最主要原料,混凝土施工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对结构整体有害的裂缝,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及耐久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学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 徐宜.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中华民居,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7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