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汽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安全行车成为摆在驾驶员面前的重要问题。交通安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交通事故的大量增加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学习安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根据自己多年的汽车驾驶经验,就安全行车应具备的敏锐观察判断能力,熟练的驾驶操作技巧,特殊路况的主动安全防护以及安全文明驾驶几个方面,如何保证安全行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谈些个人浅显体会。
关键词:安全駕驶、驾驶技能、驾驶素质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导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日益剧增,随着而来的汽车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汽车也不例外,我们除了要认识它有利的一面之外,也要对它的危害性进行认识,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日常安全驾驶的警惕性。对于汽车安全驾驶,驾驶员所起到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超载、粗心大意、违章等,另外,某些人存在驾驶技能不过硬的情况等,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如何做好车辆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养成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
驾车判断能力是指机动车驾驶人驾车时,对道路交通信息动态所做出的一种判定技能。当前,机动车驾驶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影响驾车判断:
⒈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有许多是妨碍驾驶判断的行为。比如变更车道影响相关车道内机动车行驶,驾驶人在没有提前开启转向灯和察明后方的交通情况突然变更车道,严重影响其他驾驶人的正常判断,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再如行人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偏出机动车道行走等妨碍正常判断的行为。
⒉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与驾驶人错误判断有关,驾驶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驾车而造成的错误判断,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超过自身能力控制的超速驾驶;影响驾驶判断的酒后驾驶;违反通行规定的逆向行驶;未确保安全变道、转弯、掉头等等。
⒊“十次事故,九次快车”,这说明事故与速度快有一定关联,但归根到底也是由于驾驶人判断能力差所造成。因为速度与判断之间有一定关系,速度快,视距窄,判断时间相对短,影响驾车判断就相对严重,如超出驾驶人的判断极限,驾车就危险,如未超出驾驶人的判断极限,也就是说在驾驶人掌握控制能力的范围内,驾车是安全的。现实中有的驾驶人该走时不敢走,该快速通行时却不敢快速通行,往往也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者引发交通事故。其实,驾驶人能够准确判断前车行使动向、速度和车距,并与之保持安全的车速和车距,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及时避让危险车辆,才是安全行车关键所在。
如何解决驾驶判断失误,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关键要做到以下二点:
⒈驾车观察方法是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机动车时,对道路交通信息情况进行专心察看的一种技能。驾驶人驾驶机动车时必须做到专心驾驶、善于观察。这是安全驾驶机动车的最基本要求,没有对道路交通活动信息的正确观察能力,盲目、冒险驾驶机动车,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要做到观察正确,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驾驶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做到驶离原地、通过交叉路口、转弯、掉头、变更车道、超车、靠边停车时必须认真观察,确保安全操作:
(1)一般正常行驶时,要注意观察道路的前方及两边的交通情况,适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
(2)驶离原地、左转弯、掉头、向左变更车道、超车时,要注意前侧及左后侧的交通情况;
(3)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靠右边停车时,要注意观察前侧及右后侧的交通情况。
⒉驾驶人的判断能力是衡量驾驶技能和安全行车的综合标准,是驾驶人安全驾驶机动车经验积累的表现。因此,驾驶人应当在日常中加强学习交通安全技术知识,在交通活动中不断总结安全行车经验,提高安全行车判断能力,提高安全驾驶技能。如: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前车突然偏离行驶方向,很可能是前车要变更车道或转弯;前车突然减速或停车,很可能是前车遇有障碍或者前车有故障等等。
二、提高驾驶技能
驾驶员应有熟练的驾驶技能,做到手脚动作配合密切,互相协调,方向盘掌握稳妥,车速合理,变速时油门、离合器配合适当,制动运用得当,并能在行车中要善于正确处理人、车、路、气候、环境五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和判断外界各种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能正确处理复杂情况和紧急危险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优秀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驾驶动作要规范,驾车习惯要端正。俗语云“安全驾驶从正确驾驶姿势开始。”驾驶人必须重视驾驶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熟练掌握机动车驾驶技能,提高安全驾车能力。
(二)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三原则。视线不清路段,危险复杂路段,要降低车速行驶;通过无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前要减速观望,并且按规定让行,确认安全后则快速通过,确认不安全则停在路口外等待安全时机再通过。
(三)防止前车突然停车或变道。如前方突然发生异常或危险情况,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先制动减速,必要时可运用紧急制动,使汽车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待观察判明情况或危险消除后再继续行驶,切勿冒险切线超车。
(四)同向同道行驶时,要保持一定安全车速和车距(“两秒”距离)。防止因前车紧急制动措手不及而发生追尾事故。
(五)保持一定的侧向间距。由于汽车行驶中存在着左右晃动的现象,车速越快,晃动越大,这种晃动会改变行车侧向间距。如与行驶中的车辆,以及路边树木、行人、非机动车等的侧向间距越小,越容易发生侧面刮擦。
(六)急转弯视线不清时“减速、鸣号、靠右行”(禁呜号区域不许呜号)。会车礼让“三先”;夜间行车要按规定使用灯光;倒车,掉头,避让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要察明情况,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行驶,做到不开盲目车、英雄车、堵气车、抢道车、病态车。 三、不同天气路况下的主动安全防护
一位优秀的驾驶员,不仅仅在于出现事故以后的问题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好主动安全防护,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尽最大可能的规避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在不同的天气路况下,要有不同的主动安全驾驶策略:
在雾天驾驶时注意:(1)开启雾灯在雾中行车,应打开雾灯、近光灯,但别开远光灯。勤按喇叭,警告行人和车辆。听到其他车的喇叭声,应当立刻鸣笛回应,示意己车的位置。(2)低速行驶,注意安全在雾中尽量低速行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3)宁靠中间,不沿路边在大雾中,可以尽量利用残存的视距,盯住路中的分道线行驶。(4)除雾切忌边走边擦玻璃一定要弄干净。(5)停车后,乘员远离车辆如果感觉雾太大,想停车等雾散去再上路,可以将车紧靠路边停放,打开雾灯、近光灯和双跳灯。最重要的是,停车后,所有人都要从右侧下车,离开公路尽量远一些,千万不要坐在车上。
在雨天驾驶时注意:(1)雨雪天开车和前车要保持足够的距离。(2)雪地驾车最重要原则是慢,慢行减速,轻踩刹车。(3)雪天车道之间有未化的雪,不要换线,不要超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也是如此。
山路行驶时注意:连续的弯路是山路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在入弯前有效减速;山路过弯,路线的选择非常重要;将档位置于2档或3档,最好是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降低车速。下坡转弯时,前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的大小非常关键。因此,除了不宜猛踩刹车之外,还应避免突然打转向盘这类危险动作。在山路上行车,若遇到前车较慢,不要轻易超车。
严寒气候行驶注意事项:严寒气候里,车辆运行条件发生变化,燃油、润滑油性能变差,各种材料机械强度下降,造成车辆起动、加速困难,机械故障增多。同时,人的动作缓慢,路面硬滑,附着系数低,因此应注意以下事项:按照路滑驾驶方法操作;搞好换季维护,选用冬季用油。
防涉水行车注意事项:遇到积水路面不要盲目强行通过,应该下车观察水的深度,水深若超过半个车轮的高度,则严禁涉水通过,若水深不超过半个车轮的高度,则可涉水通过,但车辆涉水行车时,应采取低速(低档位)大油门,保持车速,尽可能往积水较浅的路面通过。
四、文明驾驶素质
驾驶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文明驾驶的重要性同样也不能忽略。很多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驾驶员的一些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引起的,要做到全面提升驾驶安全,驾驶员的文明素养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加强文明驾驶与职业道德的大力宣传,同时要求汽车驾驶员以平和的心态驾驶。
(一)做到礼让驾驶。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应礼让三分,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驾驶,交通事故一定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也会大大缓解,驾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开车上路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那就是安全礼让,这一点对安全行驶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好像很难做到。好胜心理严重,认为自己的车比你好,自己的技术比你高,我凭什么就应该让你?殊不知这种互不相让的错误心理,往往是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
(三)要有平和的駕驶心态。遇到堵车,想一想大家都在堵,又不是你一个人,也就心平气静了。旁边的车并线不打灯,抢道而去,由他去吧!反正遵守交规不吃亏。开车时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良好心态,也是检验一个驾驶员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总之,全体驾驶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安全行车的经验教训,交通事故的发生就会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会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会为社会安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然,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不是驾驶员一人的事,需要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理解和帮助,树立全员思想,共建和谐交通、文明交通,促进社会安全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立、郭淑琴.《汽车安全驾驶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汽车驾驶员高级技能、技师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