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素质及行车安全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机动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工种,为此,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极为严格。防止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是安全驾驶的目标。为此,必须充分掌握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认识发生事故的客观规律,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把预防工作做到前面,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
1 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身体素质。没有足够的休息、身体不适、驾驶很长一段时间、高速驾驶将会导致驾驶员疲劳,会对一些紧急情况做出不正确的判断。酒后驾车,在高速条件下容易司机的判断能力会明显下降,发生事故和意外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司机的驾驶很长一段时间,会增加患职业病的风险。因此,要从源头来消除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定期组织身体检查,保证驾驶员的身体健康。
(2)道德水准。道德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个人行为规范。作为司机这一特殊职业,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关爱人类健康,热爱生活,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汽车司机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想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驾驶员必须时刻装着别人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树立高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与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联系在一起。
(3)行车技能。作为司机,必须有良好的驾驶技术,这对安全驾驶很有帮助,特别是长时间、长途驾驶,受地理条件的差异,途中还可能遇到糟糕的天气和不熟悉地理环境,对司机的技术要求很高。司机要不断充实自己,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掌握必要的防御性驾驶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行车之前,在准备好汽车的同时,认真检查车辆,以应对常见的汽车故障,还要研究地图来确定最佳路径,熟悉路况。
(4)法制观念。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驾驶员很难做到自律自觉,在现实过程中因违法乱纪的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司空见惯。驾驶员法律意识方面不良的行为主要有:无证驾驶、超速行车、酒后驾车、严重超载、驾驶病车、疲劳驾车、开车聊天、打手机等等,这些交通违规行为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
2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措施
2.1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一名职业的驾驶员来说,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这就要求驾驶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和服务意识,即牢记行车安全,对自己所开的车适时保养,做到故障车不上路,不带人,不能辜负家庭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乘客提供文明舒适、优质高效的乘车服务。驾驶员要用交通安全的法律来约束自己,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与此同时驾驶员还要具备见义勇为的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2.2 用“心”确保安全行车
(1)耐心驾驶。驾驶员的性格、脾气不尽相同,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驾驶员来说,生气发怒是很常见的事,有的驾驶员若遇到占用车道、被超车、车辆故障等现象时会恶意操作,乱鸣喇叭,这些都是安全行车的不利因素。为了使行车更安全,驾驶员在行车中必须要心平气和,端正心态,不能带着情绪去开车。
(2)细心驾驶。驾驶员初次驾车都会特别细心,唯恐疏忽带来行车事故,但是时间一久便会放松心态,觉得自己已经轻车熟路了,就会变得粗心大意,这对驾车是很不利的。因此在任何时候驾车,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无论有多长的驾龄都要细心驾驶,每一步操作都要准确无误,保证安全行车。
(3)小心驾驶。如果对某一路段不熟悉,千万不可强行通过,也不可心存侥幸地判断自己的行车方法就是正确的,尽可能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驾车要相当谨慎,处处留心。
(4)宽心驾驶。在行车途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驾驶员要能圆满的解决。只靠法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一个宽阔的胸怀,体谅他人,学会谦让,换位思考,文明礼貌,这样才能为安全行车打开通道。
2.3 完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交通部门或其他专业机构可对驾驶员的驾驶基本技术进行统一的培训,并进行驾驶综合测试,从根本上落实规范化的驾驶证。首先,要加强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掌握最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将理论知识付诸于驾驶实践当中,不断反复的操练,及时指正之处。再次,对于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应要求其对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总结,从中吸取教训,以此警醒自己。最后,定期组织开展驾驶技术比赛活动,激励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断进步。
交通各相关部门要有明确的责任,各单位领导对交通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制定详细的人员管理制度,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安全形势,坚决处理好驾驶员的违法行为,不可放松,最終形成联合有效的交通管理团体。
2.4 提高行车安全的思想意识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具有独特性,无论是在性格,还是思想等方面人与人都存在极大的不同。对汽车驾驶员的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特别是社会不良风气、不良行为影响更为普遍,部分人自制力较差,极易沾染不良习气,进而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在行车时,如人人都不懂得忍让、不为他人着想,即便是在严格的法律,也无法保证良好的交通秩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环境越来越好,但在其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等。作为汽车的驾驶人员,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为此,在行车过程中汽车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驾驶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行车安全的基础条件,在车辆运行时,驾驶员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准确操作,随机应变,如驾驶员应变能力较差,则会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率,为此,必须重视汽车驾驶员素质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事故产生,才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傅业清.浅论汽车驾驶员如何安全驾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
[2]姜宝庆,蒋智慧.浅议汽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与驾驶的基本技巧[J].化工管理,2017(08).
姬鸿飞,412322197811150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