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当充分重视民族音乐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音乐文化璀璨多元,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师应当有效弘扬民族音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进一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展示各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也能够记录社会的演变与历史的发展、生产劳动等等。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与情感的重要场所,学校具有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能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目标过于宽泛
  当前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并未正确认识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设置笼统,表述维度不清晰,甚至不能反映地方文化传统、凸显学校自身特色,和学习任务无法有效衔接。音乐课程目标应当做到主客观统一、发展性与继承性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标准内容,进行有效的目标确定。通过设置具体目标,能够使教师正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校本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出现重复教学现象,由于校本课程并未构建系统的教学内容,知识过于零散,教师未能有效理解课程内容的分布情况,也难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统筹计划。所以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都是随意应对,并未结合具体的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具体的课程计划,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驗以及学生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三)课程形式单一、滞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选修课或第二课堂等课程设置,部分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够有机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应当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师与学生的人员组合,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够有效发挥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系统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的自身条件限制,学生只能够学到较少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欲望。
  (四)评价机制尚未完善
  结合具体的课程理论能够得知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促使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开展的校本课程,并未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对于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是以最终结果为评价,在评价时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缺乏关联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难以引起师生对于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一)开发并优化本民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原有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选择课程资源必须遵循音乐教学的规律,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按照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艺术欣赏水平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在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应当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师资源,不但要着眼于校内,还应当扩展眼界,逐步挖掘校外资源优势。校内教师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能够对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进行专业细致的研究,将民族地区的资源及自身掌握的教学理论予以整合。校外资源主要有民间艺人与文化工作者,将相关专家引入到学校,参与课堂实践,使音乐技艺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可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与教育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二)挖掘并编排本民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内容
  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应着眼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技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进行有效引导,有针对性地设置音乐校本课程内容,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要体现民族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改变平铺直叙、语言罗列的风格,在其中加入新鲜元素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充满创意的图画、活泼生动的表述、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呈现视听结合的双重感官体验。音乐选择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选择朗朗上口、易学易会的曲目。与此同时,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放弃对音乐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音乐课程逐渐适应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校本课程内容编制中,应注意开放性原则,为音乐教学打开思路,以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师生创意。
  (三)整合并拓展本民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形式
  民族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引入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或民族文化,为学生还原民族文化的构成环境、风俗习惯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鲜明特征,了解音乐创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区域文化展览、进行田野采风等,调动其学习音乐和对地方文化的兴趣,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艺术学习,以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活动获取不同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当地丰富的民族音乐形式,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保存与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来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实践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演出”“歌唱比赛”“音乐校本课程成果汇演”等,摆脱课堂上单一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的单调性,实现校本课程形式的多方位拓展。
  (四)确保音乐校本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与多元性
  音乐校本课程评价应当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量师生个性。打破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将课程评价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凸显地方特色,指向文化传承,促使学生全方位个性化发展。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热情,使学生想要了解民族音乐与其他文化内涵,达到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目的。另外,还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升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才能够促使我国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袁冷冷.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17(6).
  [2]王会,夏从亚.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当代发展问题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6(11).
  [3]赵亚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民族音乐传播路径[J].音乐教育,2016(3).
  作者简介:杨茜(1986—),女,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