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贝利尼歌剧选段《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意大利浪漫歌剧的代表人物,贝利尼从歌剧《梦游女》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浪漫气息令人着迷。《啊,满园鲜花凋零》是歌剧《梦游女》中的经典选段。通过对此唱段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希望增进人们对于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贝利尼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另一方面,希望能给演唱该部作品的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便更完美地演绎贝利尼的歌剧作品。
  【关键词】歌剧创作;音乐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贝利尼的歌剧创作和《梦游女》简介
  (一)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意大利是歌剧艺术的发源地。16世纪末由卡其尼、佩里、梅伊等组成的集团为首创的“新音乐”的支持者们把戏剧、音乐、舞台美术和表演巧妙融合为一体,构成了伟大的艺术:歌剧。19世纪初,受浪漫主义思潮和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歌剧音乐中的浪漫因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歌剧创作的对象向普通人转移,更加关注个人的感受。歌剧作曲家打破了古典时代的严格形式,丰富了乐队基调,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开启了意大利歌剧的新时代。
  (二)贝利尼生平及其歌剧创作
  贝利尼出生于意大利的音乐世家。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阿代尔松与萨尔瓦娜》是他第一部歌剧代表作。他最著名的歌剧是《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被当作意大利传统歌剧的杰出典范。贝利尼被法国政府授予为“荣誉骑士”称号。
  贝利尼的音乐风格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在英雄性的场景中的激昂振奋和体现在带有浪漫主义梦幻意境作品中的优美抒情性。例如歌剧《梦游女》。贝利尼对背景音乐的设计、歌词与音乐的密切配合、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能够充分发挥声乐的表现力,非常善于生动地描绘女性角色。他的歌剧创作既继承和发扬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又摒弃了传统歌剧中阻碍其发展的陈规旧俗,为从古典到浪漫的过渡架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为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歌剧《梦游女》的剧情简介及音乐形象塑造
  1.《梦游女》剧情介绍
  《梦游女》,罗马尼编剧。于1831年3月6日,在米兰卡卡诺剧院首演。
  2.剧情介绍
  19世纪初期的瑞士村落。整个村庄正在因阿米娜和埃尔维诺就要举行婚礼而庆贺,女店主莉萨也非常喜欢埃尔维诺,因此而闷闷不乐。可怜的青年农民阿莱西奥选择了错误的时间来讨好莉萨,这更使莉萨感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时一位英俊的陌生人来到了现场,这位陌生人就是多年未归的城堡领主鲁道夫伯爵。晚上,鲁道夫伯爵住在莉萨的旅店里,阿米娜像熟睡中的人一样来到他的房间,他立刻意识到阿米娜是处在梦游之中。但埃尔维诺并不理解,他怀疑阿米娜和鲁道夫,嫉妒之情令他抛弃了阿米娜。莉萨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埃尔维诺同意与她举行婚礼。然后,人们目睹了阿米娜在睡梦中行走,相信了阿米娜是真的患有梦游症。这样就使得埃尔维诺对阿米娜的误会得以解开,两人破镜重圆,登上了婚礼的殿堂。
  3.女主角阿米娜角色分析
  因为梦游症在当时刚被人们所知道,所以阿米娜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她是一个孤儿,自小被磨坊主特雷萨收养,大家都不知道阿米娜是一个梦游病人。贝利尼通过阿米娜的两次梦游,描绘出了阿米娜的纯洁美好性格和对崇高爱情的追求,十分惹人爱怜,从而使得这个女性角色在众多的女性歌劇人物形象中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二、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在《啊,满园鲜花凋零》中,抒情的卡瓦蒂那作为第一部分是并列的三段体。描述的是阿米娜在梦游时悲伤的内心感受,哀叹她的爱情就像昙花一样转瞬凋零,消失不见。第二部分辉煌的卡巴莱塔采用的是复乐段曲式,在结束部分带有华彩。这是阿米娜在梦游醒后看到爱情又重回她身边,欣喜激动的唱段。速度的不同和情感的差别使得两个部分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二)音乐创作特点
  1.旋律写作特点
  贝利尼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旋律的创作。他的许多旋律进行中都基于简单而质朴的神圣基调,配以富有浪漫主义特征的装饰音。在《啊,满园鲜花凋零》歌曲的开始就是旋律小调的特性音阶进行,在简单旋律基础上加入些许改变,悲伤的气息顿时就铺面而来。
  各类型装饰音的广泛大量使用是贝利尼音乐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著名的“贝利尼式的回音”是贝利尼忧郁音乐风格的具体体现,更能表现出崇高与纯洁的心灵。
  2.和声特点
  整体而言,贝利尼的和声独特而具有个性。在古典和声进行的基础上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并且经常使用大小调之间的转换来进行转调。他常用副属和弦的音响效果及副属和弦的连接来描写矛盾和斗争。正是由于和声与伴奏的“简单”,人们才能更加关注他在音乐旋律本身所创造的奇妙变化。
  3.节奏和节拍
  贝利尼运用了大量的附点节奏来表现阿米娜梦游时的诉说,让旋律表现出强烈的宣叙性语气,尽显缠绵的情伤,浸透着主人公的无助,形成略带哭泣的声音色彩。4/4节拍的强弱关系使音乐具有流动感和抒情性。例如第二部分的华彩部分,旋律向逻辑重音前进,使得旋律富有律动。
  三、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演唱处理
  (一)歌唱技巧上的把握
  1.灵活自如的呼吸
  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在贝利尼的咏叹调中,休止符的频繁使用成为情感表达的特殊方式。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进行有感情的换气。换气与歌曲的内容的结合使歌曲保持连贯和完整。在发出第一个字母之前,气息要跟随着前奏进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因为一旦把握住了情绪,那么对于开头的起音也会更加准确无误。   第二乐句使用了典型的“贝利尼式回音”,以求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伤。这里的钢琴伴奏以固定的三连音节奏型反复出现,加上带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和三连音的使用,从而表现出少女内心的悲伤难过与无助。在这里,要求歌者用说话的语气来演唱,并掌握好渐强渐弱的对比。
  第二部分是辉煌的快板咏叹调。特别是在第二遍反复时加入了很多花腔色彩的旋律。例如音阶式的跳音、大音程的向上或向下跳进等。要注意在演唱跳音时应时刻保持面带微笑,笑肌向上抬,用小腹的力量,“拍皮球”似的,有弹性地跳动,使声音富有颗粒感。
  2.准确的情感表达
  一首歌能够触动人的心灵,除了歌者扎实的技巧以外更多的是情感的传递。在《啊,满园鲜花凋零》这首咏叹调的第一部分,主人公阿米娜被未婚夫抛弃,因此她的内心悲伤充满了绝望,所以在演唱时要将少女被误解被抛弃的难以抑制的痛苦之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作品的第二部分因误会化解,爱情又回到了阿米娜的身边,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歌者应充分表达出阿米娜因重拾爱情与希望,欣喜若狂的真情流露。
  3.掌握“花腔”乐句的演唱
  在演唱花腔乐句时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坚实而稳固的旋律音高,要特別强调每组音中的第一个音符。注意长的花腔乐句的分句。一些花腔乐句具有较大的上下跨度,这就要求歌者具有稳固的腔体支持并注意声区的统一性。可以用元音a来将每一个音串进来唱,这样声音连贯,音阶也清楚。演唱时要注意控制音量,音量可适当降低,不要去推声音,从而保持声音线条的平稳流畅。保持喉头的稳定,无论音符如何跳动,声音都应均匀,每个音都要清晰可辨。
  4.把握歌唱语言的生动性
  意大利语有“歌唱家的语言”之称,所以我们在掌握歌唱技巧、注重声音统一的同时也要正确把握歌唱的语言,不要淡化了歌词的美感。例如《啊,满园鲜花凋零》第一部分描写的是阿米娜被未婚夫误解抛弃的悲伤,所以在歌唱时语调应该是悲伤的,缓慢的。而误会被解除之后的第二部分,为了表达阿米娜内心的欢乐,声音应该清晰而快乐,语言应该跳跃而灵活。
  5.掌握各种装饰音的演唱
  贝利尼在《啊,满园鲜花凋零》中多次使用装饰音,这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因此,歌者在演绎时不能忽视装饰音的作用。例如倚音可使演唱的旋律线条丰满,演唱时应注意喉部肌肉要均匀调节。滑音和快速的音阶跑动有助于推动歌曲高潮的到来,要求歌者能灵活地运用气息,准确地表达。
  (二)演唱咏叹调的必备修养
  首先是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了歌唱者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为演唱提供更好的帮助。嗓音条件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各种文化知识。只有各方面均衡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歌唱。
  (三)不同歌唱家的精彩演绎
  1.阿米娜唱段的范本:玛利亚·卡拉斯(1957年)
  玛利亚·卡拉斯(1923-1977)。美国籍希腊全能女高音。她和卡鲁索、夏里亚宾被列为本世纪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大歌唱家。卡利斯的声音可塑性非常强,所饰演的阿米娜将歌唱的状态与歌剧人物的情绪相匹配,声音使人着迷,令人陶醉。她对于颤音的控制、节奏的把握令人惊叹,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2.欣赏度最高的版本:琼·萨瑟兰(1980年)
  琼·萨瑟兰(1926-)。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萨瑟兰继承并发展了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声音明亮而圆润。她饰演的阿米娜, 真实地展现出了梦游时的状态。情绪的起伏和内心微妙的变化都被透彻的表达。速度把握到位, 加重了炫技,使得声音的技巧性更强。在演唱《啊,满园鲜花凋零》时为表达悲伤之情,加入哭声作为艺术处理,结尾的华彩乐段更是令人拍手称赞。
  四、结语
  贝利尼用独特的音乐语言与歌剧理念保留了意大利歌剧的抒情传统,也影响并推动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梦游女》中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旋律富有诗意,让人着迷。作为表演者,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充分了解和发现其艺术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演绎这首作品时,既需要融入到人物的情感当中,又需要回归原始的情感内心体验。通过对贝利尼作品的分析,可以深刻体会到作为表演者,首先要对作品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绮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吴阻强.歌剧经典-贝利尼梦游女[M].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
  [3]史君良.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4]黄小宾.气息运用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7.
  [5]李卫玲.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中阿米娜的人物塑造与演唱风格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