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创作的,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心理歌剧。女主人公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是学习民族声乐过程中重要的一首作品,笔者通过对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等方面的介绍,对演唱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伤逝》;《不幸的人生》;咏叹调;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歌剧《伤逝》概述
  (一)创作背景及主创人员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民族歌剧《伤逝》。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由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是中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在当代歌剧的发展上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彷徨》等。其中,《伤逝》选自小说集《彷徨》。
  施光南,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有弦乐四重奏《青春》《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剧音乐《伤逝》等。
  (二)剧情介绍
  《伤逝》剧本以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为原型进行改编创作,是鲁迅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伤逝》主要讲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对追求新生活与命运的恋人相知相恋但经受不起时代的压迫最终分开的悲剧故事。故事讲述了男主人公知识青年“涓生”是教育局职员。他内心向往着自由、民主的生活,可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涓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生活极度不满,孤独、寂寞,空虚。此时,他遇到了女主人公“子君”。他们相识,相知,讨论“泰戈尔”,憧憬自由的生活。慢慢地他们相恋。“子君”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与“涓生”私奔。但在“涓生”失去工作之后,“涓生”越来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着当年那个花样少女如今变成一位终日愁苦的怨妇,此时,他嫌弃“子君”,提出了分手并跟“子君”说出“我不爱你了”这样无情的话。最终悲剧收场,“子君”自杀结束生命。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一)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
  歌剧《伤逝》遵循原著概况,分为五部分,分别为序幕、夏、秋、冬、尾声(春),其中包含45首作品。《不幸的人生》是女主公“子君”的咏叹调。
  《不幸的人生》是复三部曲式。开篇第一句“又是死一般的寂静”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上了都奠定了沉痛、悲情的感情基调。第一大段是女主人公“子君”在刚经历“涓生”的抛弃后的场景与自己内心的苦痛与迷茫的心情的讲述。这段整体音乐低沉、缓慢、萧肃。第二段转到F调,音乐较流动起来,表达“子君”与自己曾经以为美好的爱情告别,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彷徨以及自己的路该如何走的疑问。之后的一段又转到降A调,是“子君”对重返归家之后的压迫生活的想象与恐惧。最后一段与开篇都是以相同的歌词以及旋律,坚定了“子君”结束生命的想法,也是“子君”在结束生命之前的最后一次呐喊。把“子君”的命运结束在低沉的音乐中,“寂静”“冰冷”,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
  整体音乐起伏较大,体现了“子君”的内心情感变化。歌曲时间较长,篇幅较大,要做到吸引观众必须将观众代入剧情,认真聆听演唱者的演唱与观赏演唱者在剧中扮演角色的表演。音乐中强弱对比强烈,节奏快慢变化多样,其中多用三连音,是音乐转换的标志性节奏型。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分析
  1.“子君”的人物形象
  从鲁迅的小说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子君”的人物形象是分阶段性的。在与涓生相知相恋时,她是一个天真、开朗、积极向上的女孩,虽然在叔父的压迫下无法释放自己的天性,但是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子君”虽仍保留着女性保守落后的思想,但是在与“涓生”不断的接触与每一次相见谈论先进思想的时候,她不断地想成为一名自由的女性。她曾经说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都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句话是点睛人物的一句。她要改变现在的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所以她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与“涓生”私奔,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第二个阶段就是与“涓生”生活后。“子君”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变成整日关心两人生计的妇女。无论是在形象还是心理上,“子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涓生”失去工作,“子君”更是对拮据的生活失去信心,但她认为有爱情就够了,因为相爱所以她可以忍受现在贫穷的生活。但是,这种清贫困苦的日子不断地打磨“子君”的意志,她变得爱抱怨,曾经那个积极阳光的“子君”已被生活打磨的面目全非。生活只有“雪上加霜”,“涓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以及这样的“子君”,他开始厌烦“子君”,最后扔下“子君”。《不幸的人生》就是“子君”在涓生离开后心里的诉说与呐喊的咏叹调。此时的她只有伤心、寂寞、凄凉、怨恨,她的心“空”了。《不幸的人生》是在主人公这种感情基调下所演唱的作品。
  2.演唱中声音如何塑造的问题
  由于音区跨度较大,所以,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对气息的把握要相当严格。最开始“又是死一般的寂静”是一个递进式的旋律,“又是”字在小字一组的c上,气息要保持平稳且充足。声音不要重,从内心也可以说是胸腔处发声向外不断递进着演唱。接下来“阵阵剧痛斑斑伤痕”是这一段的一个重点句。“阵阵”与“斑斑”要把这两组叠字强调,断开,充满悲痛地演唱出来。“也许他是对的”速度稍微提上一些,是“子君”内心安慰自己的话。接下来的一段节奏与调号都改变了,所以我们在声音的处理上也要做出改变。聲音可以较第一段稍微明朗一些,是“子君”对过去的挥别,充满着愤恨的心情。“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归宿”将演唱速度提升,要有律动感,将强拍音充分表现出来,但这段都是强拍空拍,所以强调了“回去”两个字。难点是“啊”字,因为音在高音处延长且立刻转换为一串三连音。这是对气息考验的一个难点。出气一定要均匀,这样才能支撑到最后的音。最后的三连音仍然要做一个减慢,为最后一句“哪里是我的路程”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做出渲染。
  之后“可怕啊”又出现一个转调,转到降A调,节奏也紧凑起来。声音做弱处理,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恐惧。最后一句“在那条路的尽头,是寂寞、凄凉和怨恨”,其中凄凉是个变化音,注意音准。“恨”字头要轻带,腔体打开,由弱到强处理。经过一段稍激情的前奏,转速回到与开头相同旋律、相同歌词的“又是死一般的寂静”,这一遍的情感要比开头更绝望,声音更低沉,这段要带入哭腔,而且要营造一种凄惨的氛围,此时体现出“子君”内心的绝望。最后的“啊”又是一个高潮,是生前最后的呐喊,总结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的人生”,这一段音量不是重点,带有哭腔是亮点。最后弱弱的收尾,表达自己将死之心。
  整首作品我们要在宽阔的通道里唱,这首作品的演唱对于民族声乐的学生来说是一首非常难的作品,因为我们要将自己的声音唱得更广阔,开阔,位置高,腔体开,时刻保持着积极的状态,重点放到剧中人物本身。
  三、结语
  《不幸的人生》的演唱要从音符、节奏、拍子及声音的色彩,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所处的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唱好歌剧中的作品要思考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汤静.歌剧《伤逝》选段——《不幸的人生》浅析[J].艺海,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