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马铃薯又叫土豆或山药蛋,因其具有粮菜兼用、产量高、营养丰富,栽培方式多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并且很有可能会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本文浅析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54
  
  1 马铃薯的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可分为地上和地下2部分,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實和种子,地下部分则包括根、匍匐茎和块茎。块茎可供食用。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不耐高温[1]。
  2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2.1 对温度的要求
  生育期间日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块茎形成的最佳温度为20℃,块茎增长的最佳温度为 15~18℃,20℃时块茎增长速度减缓,25℃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芽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18℃,在这个范围内芽内芽条茁壮,发根少,生长速度率快。
  2.2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
  马铃薯块茎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土壤墒情适宜,播种后能正常出芽,但是如果土壤过于干旱,会使薯块干缩,幼苗不能出土。过涝则能造成块茎腐烂,造成缺苗。幼苗出土后,茎叶较小,需水较少,土壤含水量短期间稍偏低,能促进根系下扎,但时间过长或过于干旱,反而影响根系生长。从现蕾到开花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阶段,水分不足、土壤干旱,植株萎蔫停止生长;叶片发黄,光合作用停止,块茎表皮细胞木栓化,薯皮老化,块茎停止膨大。这种现象称为停歇现象。
  2.3 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如果种植过密,施氮量过多,枝叶过旺,则会导致植株间相互遮阴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长日照对茎叶的生长和开花有利,短日照则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和块茎的膨大。
  3 备耕
  3.1 选地整地
  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3a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
  马铃薯适合在砂壤土中种植,通过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减轻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种子准备及种薯处理
  3.2.1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休眠期短、发苗快、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品质优、产量高、抗腐烂的早中熟品种。
  3.2.2 种薯的消毒处理
  选用整薯播种可以避免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侵蚀,避免薯块腐烂缺苗,可以保证出苗整齐,结薯时间一致,商品薯率高,同时还抗逆性强、耐干旱、病害少、增产潜力大,有利于高产等优点。大块薯做种,要处理好切块,切薯一般都在室内。所用刀板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切刀要快、薄,绝对干净,一般准备2把刀,泡在75%的酒精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里,当用做切薯的刀切到病薯时要马上换刀并及时淘汰病薯。切薯时要竖切,要保证每个薯块有2个以上芽眼。
  4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保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广应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生育特点,地膜的质量、规格要达到以下要求:强度高、耐老化、机械物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厚度均匀,最厚处不超过0.018mm;透明度好;宽度要适合当地马铃薯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
  5 田间管理
  5.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4月10日,地温稳定在4℃时即可播种。马铃薯株距20cm ,垄距50cm,一垄双行,播种深度6cm左右,覆土3~5cm ,一般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播种后培土起垄,将垄面搂平,然后盖地膜;玉米要求株距25cm ,垄距为60cm,垄宽55cm,密度保证达到3500株/667m2,播量1.2~1.8kg/667m2,穴播3粒种子,水渗后覆土,再盖覆地膜。2种作物出苗时及时给地膜打孔,避免烤伤苗子。
  5.2 合理施肥
  马铃薯特别喜欢有机肥,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针对马铃薯需肥规律,有以下几条施肥原则。
  5.2.1 施足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足马铃薯专用肥,在施用腐熟有机肥2500kg/667m2的基础上加施马铃薯专用肥40~50kg/667m2。
  5.2.2 合理施用种肥
  在基肥不足的情况下,播种时施马铃薯专用肥15~20kg/667m2作为种肥。种肥要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法,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种薯,避免烧伤。
  5.2.3 巧施追肥
  分2次进行追肥,第1次在是齐苗时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的人粪尿600kg左右加水浇施;第2次是在现蕾期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时,施专用肥5~15kg/667m2。
  5.3 出苗放风和苗期管理
  当马铃薯破土出苗达3cm以上时,要及时地在破土处的地膜上划1个口,使苗露出地膜,并在破口处用土覆盖,防止地膜内的高温气流烧伤幼苗。
  5.4 合理灌溉
  5.4.1 芽发期
  土壤不易过湿,防止土壤通透性不强,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造成烂薯。此阶段维持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即可。
  5.4.2 幼苗期
  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所以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土壤湿度宜保持在60%。
  5.4.3 发棵期
  此阶段干物质急剧积累,需水量大,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但在子薯形成以后,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需要控秧以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则应将土壤湿度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5.4.4 结薯期
  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5.5 加强中耕除草
  北方地区春播齐苗后进行1次深中耕浅培土,春旱严重时可适当浅中耕晚培土,以减少土壤蒸发量;现蕾期进行1次中耕加厚培土,以促进葡匐茎的形成;封垄前进行浅中耕高培土,防止土块露出地表被晒绿。地膜覆盖的马铃薯当苗高10cm左右时,需要将膜揭掉,进行中耕培土。
  6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采用无毒种薯;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改进栽培措施,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7 适时采收及合理贮藏
  马铃薯植株枯黄时,地下的块茎进入了休眠期,这是采收马玲薯的最佳时期。采收时,为了方便深翻,要先将植株割掉,将马铃薯深翻出土后,必须在田间稍微晾晒一下再装袋,但不能在烈日下晒。马铃薯的最适宜的贮藏温度是4℃,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一般马铃薯在10~15℃下可保持2~3个月不发芽。在4℃以下大部分品种的马铃薯能保持5~8个月不发芽或少发芽。
  参考文献
  [1] 黄欠如,叶川.丘陵红攘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江西农学报,2000(3):22-26.
  作者简介:
  郭红萍(1976-),女,本科,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农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