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与经济作物,其产量与质量对全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各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都希望通过提高生产种植技术,确保小麦的优质高产。本文从小麦生长的各个环节着手,分析研究了当前小麦的生产种植技术,并探究了小麦生长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35
  引言
   夏津县是全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但是近2a来受特殊气候与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小麦产量与质量与往年相比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提高了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推动当地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为确保小麦总产值提供保障。
   1 小麦的种植技术
   1.1 整地技术
   整地技术是小麦种植的第1项工作,是后续种植活动的基础保证。在耕地环节中,其主要工作方法深耕、深松、旋耕。通过深耕深松增加土壤耕层厚度,促进小麦根系正常生长。在深耕深松时要保证其深度达25cm左右,在现代化农机械广泛应用的今天,深耕深松可以更好的实现。在深耕深松后利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以完成平整土地、压实地表,更好地完成平、匀、松的等整地效果[1]。在建造底墒的环节中,种植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土壤墒情。主要要点如下:保墒造墒,利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在原有的土壤墒情上进一步提升土壤墒情,在整地作畦时进行造墒保墒作业,在造墒的同时进行划锄作业,避免土壤板结而降低土壤墒情;科学作畦,保证小麦播种深度深浅一致,便于后期的水肥管理。据当地种植者介绍畦的宽度在3m左右,畦埂约为35cm;底肥施加,根据土壤的需求适当的施加底肥,底肥的主要成分为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主要是优质土杂肥、复合肥、磷酸二铵等。
   1.2 选种技术
   麦种选择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其最后的优质与高产,种植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选择合适麦种。同时保证麦种质量,种植者要从以往种植中总结经验,并积极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选择种子时要保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夏津地区的麦种多是济麦22、山农24、山农25、良星77等。此外,保证种子的纯度在95%以上,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含水率在13%以下。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相应处理,保证麦种发芽、生长。在种植前7d进行晒种,连续天数要达到2d,每天连续时间达2h,且选择中午进行。然后进行包衣处理,防止种子带有细菌或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麦苗健康生长。
   1.3 播种技术
   经走访了解到小麦播种的时期、密度、深度是影响小麦发芽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种植者会选择最佳的种植时期、科学控制其种植密度与深度,保证小麦出苗齐,更好地进行后期管理。种植时机选择主要依据当地的土壤墑情,为了确保足墒播种,当地的种植者会选择适当晚种,夏津县多是在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此时当地日均温在15℃左右,冬前积温在600℃左右,土壤湿度在88%左右。在种植密度控制上种植者会控制其单位面积种植量。据当地的农业部门介绍,当地单位种植量约为10kg/667m2左右。在播种较早、肥力较强的种植区域,种植者会减少播种量。而对于播种晚,肥力差的地区而言,种植者会增加一定播种量。麦种播种的深度会影响麦种的发芽率、麦芽的破土能力、出苗的整齐度等,所以种植者必须控制好播种的深度,保证深度合适、统一。据种植者介绍,小麦的播种的最佳深度在4cm左右,这种深度下小麦出苗快、出苗齐,便于后期的统一管理。
   1.4 越冬前管理技术
   对于冬小麦种植而言,越冬前的管理是最重要阶段,关系到小麦在整个冬季的正常生长,对其能否正常返青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最主要就是冬前水的灌溉,只有做好这一阶段的灌溉工作,才能确保小麦在冬季拥有足够的水分。同时积极追加肥料,保证养分充足。此外通过划锄作业,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土壤板结,保证土壤墒情。该项作业多是在11月下旬进行的,此时日均温控制在6℃左右,此时水分的蒸发与速度最慢,不会造成水分的过分流失,也不会发生严重冻灾。从而保证小麦在冬季正常生长,在春季顺利返青。
   1.5 返青后管理技术
   在小麦返青后及时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保证小麦在返青后可以正常、健康生长。这一时期种植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这几种:划锄作业,通过划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确保小麦返青后根系在土壤中正常生长。同时通过划锄断根控制长势过旺麦苗的后期生长速度,防止两级分化现象过于严重,保证其最终的整体质量与产量;追肥作业,随着小麦的生长土壤中的肥力会下降,进而影响小麦的后期生长。所以种植人员要根据小麦返青后所需主要养分进行追加,从而提高小麦的健康生长能力,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这一时期主要追加肥料有尿素、高氮复合肥;灌溉作业,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对水分的需求极大,所以种植者要根据小麦的需水量与土壤的含水量,及时进行科学的灌溉工作。而在最后的成熟期应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证小麦果实的成长质量[2]。
   2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从防治方法上分析
   根据小麦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所采用的主要技术类型,总共可分为4类,即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其主要方法如下。
   在农业防治技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选用优质麦种,选择不携带病菌与产虫卵的麦种,同时选择对病虫害具有一定抵抗力的麦种。山东夏津县的种植者选择的麦种主要有济麦22、山农24等。此外,通过包衣处理,防止小麦病虫害发生。做好整地工作,通过翻地、晒地减少土壤中病菌与低下害虫,保证小麦植株的健康生长。科学施肥,控制密度。以此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控制小麦锈病、白粉病的发生。控制小麦植株的密度,提高田间的通透性,则可控制纹枯病的发生。选择抗耐病品种麦种,加之降低农田区域的湿度,以防止赤霉病发生。    在物理防治技术中其主要的方法包含以下几种,通过人工诱捕技术,捕杀小麦种植中出现的害虫。或是利用害虫的物理习性进行防治,如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田间安置杀虫灯来诱杀这类害虫;利用某些害虫喜欢一定的颜色,在田间安置一定的颜色粘板,对田间害虫进行捕杀;利用成虫对性信号的捕捉,通过模拟其成虫散发的信息速,对成虫进行捕杀。同时,这种话性诱方式可以打乱成虫的繁殖周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在生物防治技术中,种植人员是通过害虫天敌的投放捕杀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对麦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小,不会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如通过投放瓢虫和蚜虫蜂对蚜虫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即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通过喷洒各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将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乳油用水稀释后在麦田间进行喷洒,可用效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灾害等。
   2.2 从防治阶段上分析
   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会爆发不同的病虫害,种植根据种植经验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监管,从而提更高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在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要点如下,该时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吸漿虫等,对其防治的主要方法是种子包衣、土壤处理,以防治这类病虫害。对纹枯病的防治方法是利用水稀释25%的三唑酮乳油,以喷洒15kg/hm2的规格进行地表喷洒。
   在返青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用哒螨灵、阿维菌素乳油,配以1500~2000倍水,对麦蜘蛛进行防治。
   在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利用烯唑醇和氟环唑等其他类型杀菌剂对白粉病和条锈病进行防治。
   在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的水配置成溶液,对麦蚜进行防治[3]。
   3 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管理共分为整地、选种、播种、越冬、返青5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身种植处理要点。种植者要把握该阶段的要点,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保障。种植者要根据病虫害的特点进行有效防治,从而避免因病虫害造成的小麦减产,这样才利于更好地保证小麦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 初立霞.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02):53.
  [2] 陈淑杰.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