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受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我国农业产生了明显变化。小麦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作物类型,通过提高小麦种植品质和产量,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小麦种植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根据山东省小麦种植实情,提出可行的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以便为农户提供借鉴,达到较好的小麦种植效益。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小麦品质有更高需求,为了解决小麦需求高和土地资源有限间的矛盾,需要注重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的改进,是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根本途径。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条件和种植环境不同,因此需要从各地小麦种植特点出发,探索有效的小麦种植方式,进而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小麦种植技术
  1.精细化种植
  在进行小麦种植时,要采取精细化种植手段,实时关注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将精细化种植体现在小麦选种、抗病虫害等各个阶段,从而加大对小麦种植效益的保障,确保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最终实现理想的种植效果。并且落实精细化种植理念,还可控制种植成本。山东地区具有地势平坦、阳光雨水充足等优势,为精细化种植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加大对各种植环节的管理,能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际种植时,用户要首先进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通透性,为之后施肥和灌溉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选择饱满品质高的品种,对种子进行浸种或包衣后,能起到提升种子出苗率和成活率的作用,为小麦种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当条件允许时,农户要尽量使用农机完成播种操作,不仅能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还能合理控制播种量,对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及质量有促进作用。
  2.播种时期的科学选择
  播种时期选择合理与否,会对最终种植效益有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别明显,使得各地的小麦种植计划不同,对于山东省来讲,该地区气候较特殊,决定了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往往采取一年两熟制。通过合理控制播种时期,可保证种植区间的有效衔接,从而获取较好的种植效果。对于农户而言,在播种期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气候和小麦品种特点,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控制小麦种植产量为主,做到播种时期的恰当选择。
  3.小麦散量播种
  采用散量播种的种植方式,能通過控制播种数量,达到节省种植成本的效果。在小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土壤肥沃性有较高要求,同时对种植土地的地势及地形有一定要求。在播种初期,需要进行土地处理,提高土壤细碎度来为小麦良好成长提供基础条件,避免出现土壤结块的现象。另外,要利用翻地处理方式,便于小麦在土壤中扎根,同时可采取选轮作制的小麦种植方法,确保土壤肥力较好,使小麦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
  4.施肥管理
  从小麦产量影响因素来看,施肥管理合理与否是影响种植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讲,农户根据种植密度以及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选择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等,确保小麦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当条件允许时,农户还可根据土壤测试情况,结合测试结果制定肥料的配比,以便提高施肥管理质量。实际种植过程中,要首先施加适量的缓释性底肥,营造肥沃的土壤环境,使小麦出苗率和发芽率最大化。同时对于降水量多的年份,应在小麦生长中对其追施氮肥,从而调解小麦生长环境,确保小麦种植品质达到规定要求。
  5.种植模式
  山东地区农户主要采取一年两熟制进行小麦耕作,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需要选用恰当的种植模式,是小麦高产种植的重要前提。当前,山东地区普遍采用间套作种植方式,是一种应用效果明显的种植模式。将不同农作物品种结合种植,来保证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小麦来讲,它的播种期为冬季,这时可选用马铃薯实施套作种植方式,通过控制两种作物间的种植间距,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作物种植手段。
  6.灌溉技术的使用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水分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以便对土壤条件进行有效调整。在降雨量少的年份,为了确保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要求农户掌握灌溉技术,能科学的进行土壤灌溉,确保灌溉操作符合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要求,从而确保灌溉有效性。山东地区通常选择冬小麦这一小麦品种来种植,其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约为500mm,为了达到较好的灌溉效果,要求农户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潮湿度等因素,确定灌溉技术的使用时机,同时要保证灌溉均匀,从而节约水资源,并促进小麦的发育。
  7.田间管理
  在小麦种植管理中,田间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对小麦品质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例如,冬季到来前,灌溉冬水有助于保苗越冬并保证其种植品质。为了提高小麦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通常在冬至到小雪间浇冬水,能起到疏松土壤、预防板结以及促进根部发育的作用。小麦开花后,土塘中的水分含量高,容易破坏小麦品质,因此,在小麦开花后应注意控制土塘中的水分含量不能过高,如果浇过开花水后,通过不会进行再次灌溉。通过以上田间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改善小麦生长环境,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另外,还要做好除草工作,以便保证小麦色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是提高其产量及品质的必要手段。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1.防治原则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势必会受到病虫害威胁,是影响作物品质及产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加大对了小麦种植期间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根据山东省小麦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提出具体的防范技术,旨在为农业领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对于山东省来讲,该地小麦种植常见病害包括锈病、枯纹病、白粉病等,常见虫害主要有吸浆虫、蚜虫、麦蜘蛛等。为了达到较好的病虫害预防效果,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原则,采取物理、化学、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加大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控制。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相對简单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法,以便保障小麦健康生长。种植人员要时刻关注田间植株的发育情况,对于不利于小麦生长的要及时去除,以免造成小麦生长过程中缺少需要的养分,容易出现小麦营养不良的现象,加大了其受病虫害威胁的几率,无法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物理防治技术能有效避免上述现象,通过人工操作来加强小麦种植管理。例如,对于小麦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虫害威胁,可利用诱杀法来解决。这一方法是指利用害虫生长特性来对其进行诱杀,如对于有着趋光性特点的害虫,可制作灯光装置对其进行诱杀。利用黑光灯能有效捕杀鳞翅目害虫。而对于趋黄性较强的害虫来讲,可通过悬挂黄色机油板完成诱杀,主要使用于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治上。另外,卷叶虫、小食心虫或者飞蛾等,主要体现出趋糖性的特点,这时可采取糖醋液来防治。
  3.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化学防治技术,能大范围解决小麦的病虫害问题,大多是利用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小麦播种前可在种子中添加药水,同时将种子憋闷2-3小时,能一定程度提高作物出土率,并且在土地中均匀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能避免蚜虫对小麦生长造成危害。在防治白粉病和锈病时,可采用粉锈宁粉剂,对其进行稀释后喷洒在麦田中,可起到较好的病害防治作用,同时也可喷洒乐果乳油试剂,同样能保障小麦健康生长。相较于常规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手段来讲,化学防护法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不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具有效果显著、起效快的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小麦种植管理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些具备较强繁殖能力的害虫来讲,要采取适当的化学试剂进行防治,从而保证小麦种植品质及产量。
  4.生物防治
  除了上述防治措施外,还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不仅能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还不会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在生物法运用下,不会使小麦产生抗药性,并且对周边环境没有影响,是应用性较好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在面对小麦蚜虫问题时,可在麦田安装频振式灭虫灯,能达到粘虫诱杀的目的。另外,可在小麦种植期间喷洒性诱剂,来提高病虫害防范效果。具体来说,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来处理虫害问题,根据生物链可知,蚜虫天敌主要是蚜茧蜂和草蛉等,因此,可通过适当增加麦田中蚜茧蜂和草蛉的数量,来消除麦田中的蚜虫, 从而消灭病虫威胁,为小麦生长全过程创造良好环境。从当前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情况来看,为了全面防治病虫害,还要采取多种生物防治法融合使用的方式,可满足小麦健康生长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品质的提高始终是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研究问题,在播种时期的选择、施肥管理、种植模式等方面都应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优化,借鉴已有的成功种植经验,逐渐发展出适合地区小麦种植需求的种植手段。另外,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容易受到病虫害威胁,因此需要根据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提出恰当的防范措施,以便减小病虫害发生可能性,最终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芳.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06):87-89.
  [2]梁海燕.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06):97-98.
  [3]宋洪涛.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