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的路径:传统节日教育在学科活动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文章从传统节日着手,以每个节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进行礼仪教育,提出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科活动体验中的一些设想。继承、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教育价值,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青少年一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礼仪教育;传统节日;学科活动
一、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文明的象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遗产中,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传统节日是岁月河流上的码头,也是区别日常生活的时间节点。每个传统节日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着积极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并通过各种庆典和礼仪活动体现出来。
1.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一直保持、流传至今。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各种情感交流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礼仪教育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传统节日文化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十分兴盛,“重德”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传统节日文化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因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时有体现。如春节期间, 亲友之间要相互拜年,去做客需要注意哪些礼节、该说些什么,都是礼仪教育很好的资源;又如清明节期间,通过祭祖和扫墓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尊老敬祖美德,同时包含参加集会时需要注意的礼仪礼节等。
3.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缺少对传统文明礼仪的认识
文明礼仪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关系国家建设与社会进步的一件大事。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课程指导时,若没有把侧重点放在挖掘传统节日当中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方面面,就容易使学生缺少对我国传统文明礼仪的认识。事实上,如今的广大学生更加热衷于西方节日,把西方的很多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作为重要的节日内容。因此,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二、礼仪养成教育的设想:传统节日教育在学科活动的渗透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也是渗透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场地。本文主要针对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这种节日教育是渗透式的,途径是多样的,由此提出传统节日教育在学科活动中的渗透。这种设想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从实际情况看,传统节日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相互整合, 这不仅可以拓展语文学习,又为学生創设了更多实践语文的机会。例如,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针对传统节日查询资料、收集整理资料、交流阅读心得,从而让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礼仪精髓, 激发学生了解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兴趣并认同传统节日文化。另外,最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与传统节日文化最为接近,历来都有很多经典诗歌、美文对不同节日的抒发与描写。比如教材中与中秋节有关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重阳节有关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再如,现代文中的《过年》《端午的咸鸭蛋》等。透过这些作品对传统节日的描写,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朗朗诗声中品味经典,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而且还拓展了语文教学生活化,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二,在思品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在思品课程中,不少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例如,端午节悬挂艾草、吃粽子等习俗,是为了悼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人物的加入,体现出人民的爱国情怀,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之中深入触及学生的心灵。再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下的《中秋节》一文时,不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风俗,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模拟开展中秋节家庭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关于家庭团圆的情感。
第三,在体育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体育学科也包含不少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内容,如向学生介绍不同节日在古代就有不同的运动项目。如在北宋时期,清明节就盛行水上竞标、拔河、水秋千、女子马球、蹴鞠等表演。在宋太宗时期,放风筝等活动也颇为流行,放风筝暗含着把晦气放掉。还有端午节的赛龙舟和重阳佳节的登高远眺也是一项重要活动。赛龙舟、登高、蹴鞠等既是一种竞技,也有助于娱乐健身。这些节日兼具了娱乐性、体育性、主体性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推广这些活动,则体现了古老的养生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竞技中蕴含的交流协作理念,对体育教育教学也起着借鉴作用。再者,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划龙舟”活动的设计,进行相关的分组团队游戏活动。这样的活动凝聚人心,增加人们的集体感与荣誉感。
第四,在英语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播一定的西方国家文化以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一项必备的功课。通过整合英语教材内容,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突破口,教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名称、日期、传说故事、民俗活动、典型传统美食和诗歌等英文表达,让学生从启蒙体验到兴趣激发最终达到情感认同。学生能够掌握传统节日文化以及相关的简单英语表达,有能力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语言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五,在学科拓展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一些学科课程可以加以拓展,它们不仅延伸了学科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与传统节日教育的结合。例如结合清明节,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诗词与礼仪,也渗透相关敬畏祖先的传统。此外,除了在课堂中对不同学科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短时间去学习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来渗透节日意蕴。学校要善于利用本土的节日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契机,推动节日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当今社会,当前的教育,只顾追求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分数放在教育的首位,学生德育淡化,礼仪教育缺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知书达理的教育放在比知识传授更重要地位。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有机结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节日文化中精华的礼仪内涵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传统节日的小学道德教育意蕴及其实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6).
[2]朱少梅.开展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J].小学德育,2005(3).
作者简介:邵梅君(1982—),浙江平阳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