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制约要素和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限制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参照西北地区条件、经济环境要素,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措施,希望能够为西北地区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助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西北地区;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3-0130-02
  Absrtact: Taking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as an exempl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opularization measures of assembly architecture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elements of northwest China.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Northwest China and create grea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fabricated architecture; Northwest China; measures
  前言
  近些年在国家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推动下,装配建筑凭借着品质优良、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优势,很好地满足了国家政策要求,是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必然趋势与主要途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推进需要做好比对,从结果看出,国内装配式建筑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多限制性问题,需着眼于实际不断改进,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协调性建设。
  1 限制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普及的原因
  1.1 成本高
  作为装配式建筑最重要的组织成分,梁板柱这些构件在建筑物中有着大量要求。所以企业在施工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1]。众多构件厂商此时会选择将构件的生产成本,包括地租、税收成本分摊在众多构件当中。所以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价格才会在持续增长。因国内装配建筑在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能力有限,水平较低,所以预制构件模数化、标准化并未统一,无法做大批量构件自动化生产。在这一要素的作用下,预制构件才会出现成本远高于现浇构件的问题。众多施工单位在实践中都没有予以装配建筑足够多的关注度,认为这种建筑会对自身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
  1.2 工艺难
  虽然装配式建筑本身抗震性好、节约劳动力、建造速度快,不过装配式建筑本身对于施工工艺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水平与质量,就需要立足于实际,做好对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学习。装配式建筑工艺水平的参差不齐是装配式建筑推广受限的重要原因。此外装配式建筑必须由能力专业、出众的工人操作,而当前的大环境下,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足够多的专业人士,更别提专业培训。所以才会出现装配质量差,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很多施工人员并不满足上岗条件。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频频爆出。如果无法有效处理施工工艺要求,自然无法发挥与体现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会对行业造成限制。
  1.3 观念偏差
  作为深受大众关注的话题,建筑物质量带来的影响十分突出与显著。尤其是近些年各个地区的地震影响,更是使很多人意识到了房屋构件质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房屋构件时常会在地震中损坏,所以导致社会普遍认为预制构件的耐久性、抗震性远不及现浇筑建筑。该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质疑,对装配式建筑推广与应用造成了很大影响。
  1.4 产业链不完善
  需强调的是,作为特殊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装配式建筑要想更好地发展就需要获得相应配套设施的支持,否则将无法呈现规模化效应。根据当前西北地区的发展条件、现象可以看出,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不仅缺少发展条件,甚至缺乏生存环境。项目管理方面没有做好相关更新[2]。施工單位、构件厂商、设计单位并没有建立协作关系,构件本身的生产效率非常低下,较大的管理难度无法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此外具体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施工部件、管理维护也没有形成产业链条。预制构件的养护、运输、吊装缺少针对性技术支持[3]。西北地区在众多的条件作用下,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
  1.5 传统模式限制
  当前不论是从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来看,传统建筑的模式都是非常成熟的。部门工作人员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能够根据传统模式保障活动有效推进。传统模式如果想要全面改进,变成装配式模式就需要重新培训人才,学习装配式技术,制定相应规范、相应标准。而该要求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正因存在如上众多限制,所以很多企业才没有放弃现有模式。
  2 应对西北地区装配建筑发展的办法
  2.1 提高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有必要在资金补贴、政策保障方面提高投入。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本身对于投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占比相对较大,这势必会增加装配式建筑固定成本。对此政府部门必须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予以预制构件厂商更多支持。例如西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可以在政策方面予以更多帮助,尤其是用地方面。此外还可以为构件厂商提供更加优惠的配套设施,带动有潜力单位朝向装配式行业发展。银行同样要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如果条件允许银行可以为缺少足够资金的装配式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放低贷款条件。关于税收,早期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可以为装配式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税收,尤其是预制构件。如果西北地区加收预制构件的增值税,势必会阻挠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普及和发展。为了尽可能调动当地企业积极性,西北地区政府部门就需要降低预制构件的增值税,间接降低构件生产成本。在行业稳定后,根据有关规定正常收取税收。   2.2 统一技术标准
  为保障建筑行业的装配式建筑作业水平,就需要获得完善的技术方案支持,构建统一的构件技术标准,确保预制构件设计能够达到通用化、标准化、模数化要求。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在满足产品要求基础上,带动装配式建筑稳定发展、稳定建设。此外西北地区有必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关键[4]。装配式建筑人才除了包括设计人才以外,同时也包括施工人才。装配式建筑虽然与传统建筑师出同源,但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实践中必须做好对装配式建筑的处理,不断提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引导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合作。在保障培训力度以后,为今后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基础、坚石。
  2.3 加强装配式建筑宣传
  利用报纸、微博、广播以及微信等媒体渠道,普及与宣传装配建筑优势,使社会大众明确装配式建筑效益与优点。只有在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度、接受度,了解到装配式建筑的科学性以后,人们才能够相信与信任装配式建筑。
  2.4 完善机制建设
  政府部门作为地区经济的带动者、行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者,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好自身在地区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为了带动西北地区的建筑行业发展,西北地区政府有必要不断完善和制定适用于装配式建筑推广、发展的协调机制。用科学、完善、系统化的政策带动行业发展、建筑普及,提高当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集成能力,打造与地区要求相契合的产业链条。地方政府需要为完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水平而努力,智能化装配式建筑。行业协会同样需要明确装配式建筑潜力,发挥协会作用、价值,承担发展责任。在带领联盟发展的同时保障各个企业能够有机协作,完善产业链条、产业服务系统。
  2.5 积极运用BIM技术
  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用BIM技术建模,从不同端口引入不同单位。结束设计以后,应用二维图纸的方式描述构件位置,最后应用碰撞实验的方式检验是否存在工作冲突、专业冲突,第一时间纠正错误。造价中BIM技术能够大幅提高造价专业性、合理性,降低设计误差、造价误差。
  3 前景展望
  西北地區是我国近些年高度关注、重点发展的对象,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从各行各业考虑。如今的西北地区百废待兴,此时是从基建做起,全面改善地区精神面貌的好时期。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晚,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装配式建筑作为工业化的体现、现代化的趋势,是今后建筑行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其满足了我国建筑业绿色节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故必须予以装配式建筑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能够保障建筑行业整体建造质量、建造速度,带动行业节能、绿色、低碳减排目标的达成,能够推动建筑业变革,其本身就有着现实性意义。
  4 结束语
  根据传统建筑的利弊情况不难看出,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予以装配式建筑更多的关注度。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身体现与顺应着建筑行业要求,契合了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各项要素。装配式建筑能够保障建筑质量,有着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人力成本低、质量均衡性高的优势。西北地区作为近些年我国大力扶持的建设地区,更是要积极引用该技术,全方位提升地区精神面貌,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西北印象。只有在西北地区整体经济条件、水平得到良好发展以后,我国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步入了现代化时期。
  参考文献:
  [1]王道骧.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J].江西建材,2019(05):27-28.
  [2]李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05):161-162.
  [3]杨学鹏.探讨西北地区旧楼节能改造外墙保温的技术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4):49-50.
  [4]明小娜,周洋,卢永坤,等.滇西北地区房屋建筑特征和抗震能力评价[J].地震研究,2017,40(04):646-6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