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优化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工业生产与化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重金属污染问题。当前不同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差异,某些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低、隐蔽性较高,这就对城市或乡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健康等產生危害。本文主要探讨在环境保护前提下,我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7-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7.018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chemical manufacturing, but it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problems. At presen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some area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low and concealment is high,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health of urban or township residen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its hazards in China under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control.
  Key words: Heavy metals;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现阶段重金属污染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没有引起政府与环保部门的重视,在法律或制度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与源头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缺陷与不足。基于此,通过制定严格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推动企业生产及污染排放技术的革新,并落实污染责任到企业或个人,可以有效完成多种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工作。
  1 自然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分析
  1.1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当前我国土壤、空气或水资源中,主要存在铅(Pb)、镉(Cd)、汞(Hg)、铬(Cr)、砷(As)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超标,使得土壤、水体成分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生态结构、生物群落,以及水中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以生态环境中铅(Pb)、镉(Cd)、汞(Hg)等元素排放超标为例,化工厂、电子厂开展的一系列生产活动,都会排放出大量的铅、镉、汞。这些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100mg/L,且不能通过自然沉淀、吸附等进行自然净化,只能在土壤或水环境中不断沉积物,或者经由热气蒸发至空气中,从而导致水体出现变色、恶臭或生物死亡状况的发生。另外,重金属元素在排放至自然环境中后,其会经由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体内,包括水稻、小麦、蔬果、家禽、家畜或水产等,都将受到重金属物质的危害与污染。
  1.2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慢性的侵入与危害过程,比如某些地区民众在大量接触汞、铅等元素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铅中毒、汞中毒,或者出现智力发育低下、头晕、头痛或四肢麻木等症状。而普通群众在摄入铬含量超标的稻米、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后,会产生血压上升、关节疼痛或肿瘤病变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骨骼萎缩、脊柱变形与行动困难等问题。而人类产生多种综合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空气、水或食物摄入的重金属过多,过量有害重金属对人体的器官、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或生殖系统等,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这就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敲响警钟。
  2 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制度与法规不完善
  从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制度的制定来看,中央政府制定出《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土壤治理环境标准》等,主要对自然资源展开综合整治。而地方政府与环境部门只注重空气、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或者着重于城市市容市貌的绿化,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与发展规划,却忽视重金属污染情况的制度建立。同时在缺乏重金属治理行政机构的情况下,对于重金属污染状况的防治与管理,难以依据明确的治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人作出民事或刑事处罚,这使得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变得形式化,无法对具体的案件进行真正落实。
  2.2 重金属污染排放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重工业企业,逐渐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部分省份城郊或市郊等地区,开始出现重金属排放量迅速增长的情况。而在重金属污染排放的治理方面,不同省市对重金属治理有着不同的管理部门,例如:苏州、无锡等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由土地部门、建设部门负责,而其他地区重金属治理又由环保、财政或规划部门负责。这种权责不明的污染管理方式,使得各地区的重金属治理互相推诿,各部门都想要把重金属排放与管理的责任,推给其他部门负责。所以从当下我国重金属排放控制、污染治理方面来看,不达标重金属排放、无节制污染排放等情况依然存在,重金属污染依然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这不仅对区域工业生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造成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最终导致动植物、人体内重金属含量的超标。   2.3 重金属污染中企业或个人责任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各化工企业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都强调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但多数企业仅仅停留在预警监测设施、防控设施的建设层面,缺乏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也尚未对企业或个人的责任进行落实。
  而重工业企业在制定监测标准时,也往往以重金属污染的排放限值,作为污染情况审核的主要指标,这使得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此外,各监管部门在重金属污染的责任落实中,也通常将污染责任落实到企业领导,要求对领导作出处罚或关闭企业,而不对重金属污染排放的其他环节予以关注,这也造成了重金属污染风险长期存在。
  3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优化措施研究
  3.1 制定完善的重金属污染监管制度
  首先从国家政府层面,需要制定《重金属污染排放法律》《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争取做到所有重金属污染案件有法可依。之后各地区政府也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规划目标,在3-5年之内完成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例如:2017年,广东省环保厅印发《关于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对广东省内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涉及重金属污染的行业、产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以尽可能减少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
  3.2 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的监督治理
  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从源头出发,对那些重金属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排查,对那些造成重金属污染事实的现象作出处罚。一方面,要将城市中的重金属企业搬离,转移到人口聚集程度小的郊区,进行化工企业生产建设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针对不同企业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展开企业领导或带头人的思想教育,并在企业内部制定严格的排查与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生产与清洁行为,定时对工业生产、重金属污染排放的各个环节做好检查。
  3.3 做好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工作
  现阶段我国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主要采用人工生物膜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来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收与治理。首先人工生物膜修复,是利用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等设施,对重金属污染或固体物质,进行层层过滤与净化的技术。其次,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富集性重金属污染提取技术,其利用某类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将土壤、水体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然后再借助植物的挥发机制,将重金属元素转化为可挥发颗粒排放到空气中。最后,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借助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原生动物及藻类等微生物,吸附或改变重金属离子的性状,以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与危害。
  4 结语
  2011年,我国颁布与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相应指导方案。重金属污染作为一种慢性的环境污染,通常由不达标的废气排放、污水灌溉,或者重金属物质随意抛弃或堆放等因素产生。因此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中,我国要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制定完善的重金属污染监管机制,对违反重金属管理条例的活动进行严肃处理,才能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姚勇.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修复方法[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32.
  [2]陈亮.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复适用标准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02):21.
  [3]王世进,魏洁琼.多元共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机制的实现路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25-27.
  收稿日期:2019-03-21
  作者简介:戴士博(1983-),男,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污水治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