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本科专业认知体系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专业认知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工科行动对专业认知提出了新的内涵。以材料专业为例,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认知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当前材料类本科专业认知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认知的途径。
  【关键词】新工科 专业认知 材料专业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生升学率不断攀升,使得大学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就业方向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逐渐转向厂矿企业一线工人与自主创业,在不知不觉中专业认知体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众多大学生及家长对专业认知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象牙塔”中,致使其对大学生活及毕业后的工作、待遇等的期待与实际相差甚大,从而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工作。
  一、深刻理解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认知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专业认知体系的构建是指高校教育部门对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提高的途径、方法进行统筹规划,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使自己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何种行业的工作等。
  由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不断扩大、众多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将来学习的专业并不了解,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将来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等没有准确的概念,仅仅是因为老师或家长推荐而报考某个专业,并非出自于学生自己对专业的喜欢或了解。因此一旦当学生走进大学,就会发现实现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导致迷茫与困惑的产生,甚至于形成悲观与厌学情绪,消极对待学习,不仅导致成绩下滑,还会影响室友和同学,以至影响班风和学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很显然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学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构建专业认知体系,通过专业认知教育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定位,从经济新常态的角度引导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学的目的,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通过进一步的专业认知教育,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促进良好学风和考风的形成。第三,专业认知教育是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当前条件与制约因素,为自己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通过系统的专业认知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专业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深入分析当前材料类本科专业认知所存在的问题
  材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认知方面依然普遍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引导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学生入学前在志愿选择阶段对材料专业的了解上普遍存在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指导不足等问题。与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其他理工科专业不同,学生很难从材料专业名称的字面含义上了解本专业。对绝大多数高考学生而言,材料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而大部分高中老师对材料专业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该阶段学生对于材料专业的了解往往偏离了专业本身的含义,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2.高校材料专业课程开设较晚,致使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真正接触专业知识
  当前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一般采用先学公共基础课、再学专业基础课、最后学专业课的顺序进行教学,从知识的递进与学习的逻辑上该教学模式无疑是合理的,但该模式使得学生迟迟未能接触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而学、学了能做什么,导致学生成为灌输式教育的对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很难真正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
  3.有关专业介绍的学科导论课程缺乏或开设时间较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太晚,无法达到理想的专业认知教育效果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较为重视,均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一般开设时间均在毕业前的1~2个学期,尽管此时该类教育对学生就业有着莫大的帮助,但是已过了学生对专业认知需求最为迫切的时期。一般高校在学生入学教育阶段会开设专业介绍讲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取得一定的专业认知教育效果,然而这种缺乏系统设置的专业认知教育一般均为专业负责人采用讲座形式在短期内进行,学生只能从讲座过程中获得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对专业认知的印象较为浅薄,难以形成持续的渐进的专业认知,因而无法达到理想的专业认知教育效果。
  三、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材料類专业认知的途径
  新工科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认知教育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业内容更加注重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同时培养目标更偏向于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很显然,该目标的达成不能简单通过讲座的形式实现,因此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求对材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更新实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专业认知教育的实现途径。研究认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认知教育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
  1.提前布置专业认知任务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将专业认知的萌芽阶段从大学入学教育阶段提前至高中阶段。传统专业认知是从入校后才开始的,此时学生已完成对所学专业的选择,若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认知学习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目标不符时,难免产生抵制情绪,若不及时做工作就会形成厌学甚至逃学的陋习,因此在入学之前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显得非常必要。大范围的系统的专业介绍对于惜时如金的高考学子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个人建议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将本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的事迹整理成册,让考前学生作为课外资料传阅,这一方面既能引导学生从追星向崇尚科学转变,又能让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能够落在实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鲜活的实例引导高考学生可以实现对专业认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新生入校后即开始进行持续的系统性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入学教育阶段由专业负责人从材料专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入手,让学生了解材料专业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在我国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然后结合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介绍,疏通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学生对学好材料专业的信心,从而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将高中时代对材料专业的萌芽认知提升到感性认知。   2.将专业认知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需进行系统化、扩展式的、完整的专业认知教育,使专业认知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而对材料专業形成循序渐进式的、系统而完整的认知。具体来说,除了在大学入学阶段对专业认知进行感性认知教育之外,应当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让在本专业有较深造诣的教授进行专业前沿知识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范围内材料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材料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知识更新情况以及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态势,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现在发生了什么、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可以干什么,从而提前布局职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习变得更为主动。这样在四年级的时候可以从容的选择毕业后是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参加工作。四年级阶段的专业认知教育应当视学生毕业后的选择进行分类设置,对于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当在专业方向、发展前景、与国家产业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在该专业方向上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与研究单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可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发展;对于毕业后准备直接参与工作的学生,学校应当聘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高管及技术研发专家进课堂,通过企业专家对企业经营、研究、生产状况的全面介绍,以及学生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既为企业物色人才开辟新战场,更开阔学生的求职视野、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奠定良好基础。
  3.开展多样化的专业认知教育方法
  专业认知教育方法很多,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专业认知讲座因其权威性强、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是一种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教育方法。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主题班会、专业认知教育第二课堂、专业性学科竞赛、实践性操作比赛等均可成为专业认知教育的良好方式。与此同时,在专业认知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创造条件将材料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结合,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互联网+竞赛、数学建模、以及各种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将多专业多学科的学生组建成混合团队,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碰撞形成新的知识火花,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国家新工科行动计划,形成以材料专业知识为主、与其他专业兼容性强、专业口径宽、专业知识扎实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从而切实为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葛金龙,王传虎.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8,(01):108.
  [2]马云阔,罗瑶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工程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4):165.
  [3]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教育与职业,2013,(08):167.
  [4]张石英,薛常兵,廖双.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科教导刊,2013,(01):225.
  [5]肖卓豪,汪永清.提升材料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业设计,2015,(113):108.
  [6]秦炜炜,王穗东.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高等教育研究,2018,(02):79.
  [7]朱钰,冷杰.高校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析.考试周刊,2015,(05):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