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就在新社会、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做详细阐述,以期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72-01
  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都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再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将其当成政治宣讲课来上,然而,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积极、巧妙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趣化课堂教学,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新教学案例和渗透德育教育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在习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巧用先进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亮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集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运用先进的、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促使学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坚持依宪治国》这部分内容时,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在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创新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小段剧情来进行课堂导入,并引出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依宪治国”。一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到了课堂上来,收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利用先进的多媒體教学来进行课堂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带给了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促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能够瞬间开启学生的思维灵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切入课堂,从而引导着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并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不能是随意的,必须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而精心设计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基本经济制度》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课上,我出示了几个资料: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制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二、湖南武陵山区在政府帮助下修建了柑橘加工厂,解决了柑橘销路不畅大量积压的困境。三、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并提出以下问题: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什么位置?为什么由国家出资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发展集体经济有哪些好处?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样,我通过在课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自主探究。
  三、创新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该是紧随社会发展、变革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指导学生前进方向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唯课本、教参来开展教学,而应该积极将时下热门话题、时事新闻、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入道法课堂,从而来创新教学案例,并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剖析,使得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得以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公民基本义务》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新教学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课上,在讲述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遵守宪法法律这一知识点时,我就挑选了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2014年高考舞弊案”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说一说高考作弊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案件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案例分析,促使学生敲响了心中的法律警钟。同样,在讲述“依法纳税”这一基本义务时,我采用明星“范冰冰偷税补税案”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公众人物能否不履行公民的义务?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税收又都流向何处?这样,我通过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实事热点新闻来创新教学案例,促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立德树人”方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教师更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显著提高。
  例如,在学习《依法旅行义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来渗透德育教育。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实际案例“不赡养父母,睡梦中被拘传”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案件中卢某拒不支付赡养费的行为对吗?为什么?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来说一说你的看法。在学生的讨论声中,“赡养父母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观点越辩越明,促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法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地审视自身的教学,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心理爱好特点和学情反馈出发,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获得道法意识的提升,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显著提高,进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颜旭东.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东方教育,2015(4).
  [2]梁家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5(2).
  作者简介:陈进松(1985.8-),男,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