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符号意识有显著意义,既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算水平,还贯彻落实了培养数学核心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41-02
  数学属于“符号化”语言,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非常关键。在教学中,老师要指引同学们在情境中了解数学符号的内涵,在对比中体验数学符号的作用,在探究当中完善数学符号的价值。
  一、基于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属于一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课程,源自现实生活,也为生活提供服务。所以,数学符号讲解也应基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老师想要唤醒同学们的数学符号思想,能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开发他们隐含的符号思想。人们生活的环境,本质上是个被“符号化”的环境,生活中到处存在符号的身影。像医院红十字招牌,道路交通标志等。事实上,在小朋友学习数学之前,有的数学意识已深入他们大脑。若老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根据数学授课大纲要求,建立一个集有趣性、生动性、形象性于一体的情境,就会挖掘他们隐含的符号意识,为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培养符号意识,要从实际情境着手。因为学生的思维大都是形象思维,而数学符号又存在很强的抽象性,为妥善处理这个矛盾,就必须创建实际情境,帮助同学们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内涵
  数学符号看似单调的符号,事实上有一定的内涵。老师要体现其准确、明确、方便交流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盲目灌输,需要巧妙渗入,体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建立数学体系,增强对数学符号内涵的认识。
   (一)巧妙渗入
  老师若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不能随意而行,必须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以清楚的计划、步骤科学渗透。比如,在讲解《四则运算》时,老师能有意识地指引同学们画线段图。如一列火车从北京通过石家庄开向昆明,北京至石家庄的线路长是219千米,石家庄至昆明的线路长是1822千米,请问北京至昆明的线路长为多少千米?对于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就能尝试采取线段图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其他数学知识教学中,比如包含未知数的等式,能让学生以字母x代表未知数。老师结合不同的教学要点,渗入符号意识,对培养同学们的符号意识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操作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创建符号来表述题意,或通过增强数学符号与日常符号的关联等途径实现渗透。简而言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逐步渗入的手段培养同学们的符号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提升学习效果。
  (二)体验教学
  讲述数学符号时,很多数学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产生上述情况是由于同学们在学习时,面临很多困难。究其主因,主要包含如下几点:(1)数学符号比较抽象、乏味,学习难度加大,興趣较低;(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数学内容与形式脱离的情况,即讲解的数学符号和表述的数学内容缺少密切联系,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出现学习厌烦情绪。小学四年级学生尽管已具备符号意识,但他们对数学符号的了解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的认知中,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能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着手,赋予数学符号一定的内容,让同学们在问题场景中,利用活动材料开展实际操作,改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加深对符号及表达式的了解。
  三、 通过对比体验数学符号的意义
  在了解事物特点时,对比是最有效的途径。数学课本上的符号最显著优势及特征在于抽象、简练,这也属于符号的价值。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比自己了解的符号,使之领会符号的价值及优势,提高灵活应用数学符号的水平。
  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时,老师可以设计这种问题:张明的年龄为6岁,他的母亲比他大25岁,请问张明母亲的年龄为多少岁?由于这一问题十分简单,学生能够很快说出答案,张明母亲的年龄为31岁。老师继续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去年张明年龄多大,他母亲多少岁呢?前年呢?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通过6-1=5,31-1=30……这种累减方式运算,没过多久,学生就会感觉十分混乱,并且产生许多错误。此时,老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大家是否能够以符号表示张明与他母亲的年龄关系呢?”基于老师的提醒,他们通过“a+25”(其中,a表示张明的年龄),就可以迅速获得张明母亲的年龄,从而对数学符号价值有了更好体验。
  四、通过探究优化数学符号的价值
  学生从符号意识上升至符号思维,即学生符号感的优化。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找出生长点培养同学们的符号意识,从而使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环节,采取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符号思维水平。老师要为同学们创建平台,使之按照符号合理研究、解答问题。
  在讲解《表内除法》时,老师要让同学们感受“除号”产生的过程,能够借助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把数量关系实现抽象化,使学生更好理解符号内涵。老师提问:现在有6张圆纸片,要将之平分成两堆,怎样分?若每个人都获得其中的2张,请问能够最多分给多少人?这两个提问类型不一样,但目的相同,能够用6÷2=3这个除法算式进行表示。老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要使学生反复操作,使之通过操作了解内部数量关系,感受除号的产生过程。如此使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更好升华符号思维。符号的简化特征,可以有效突出符号的优势,基于上述操作,不断提高符号价值感。
  五、 合理选择素材,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符号的了解
  刚开始学习数学符号时,很多学生都感觉非常枯燥,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清楚数学符号的作用。数学符号以符号形式表示符号的知识点,内涵博大精深。为培养同学们的符号意识,老师要选择适宜的素材,保证二者充分结合,让学习活动一直基于数学符号进行,这是增强符号意识的关键,要引起高度关注。
  老师在选择素材时,要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首先就要遵照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当前,其学习流程分成三步:感性、理性、应用。老师要转变思维,使之变成对数学符号的处理,帮助同学们形成数学模型观念,提升学生采用数学符号处理数学问题的水平,培养同学们的数学语言。在实际操作中,老师能够引导同学们从公式的转化、定律的总结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水平。
  对小学生符号意识进行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对策,坚持不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内涵及价值,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陆洋.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