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剪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这也导致城市空间被进一步的利用。而各种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也在向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而高层建筑一旦遭受地震的侵害,就会出现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在设计时,采取更有效的抗震设计。本文将首先分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框剪结构体系的重要的作用,详细阐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框剪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框剪结构体系;高层建筑;设计要点;重要作用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5-0031-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而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减,促使越來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高层建筑。而现在的很多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应用框剪结构设计,这是因为框剪结构能够更加灵活的布置建筑空间,还可以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设计人员,能够认识到框剪结构的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设计高层建筑,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切实的提升其抗震性能。
1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框剪结构体系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我国高层建筑在设计中经常使用的结构体系有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框架结构等。剪力墙结构有着很强的刚度,然而剪力墙的间距却不可以过大,这就造成建筑的空间也随之受到影响,不适合应用于大空间的办公建筑中。框架结构的刚度比较低,将其应用到高层建筑中,就会导致其构件截面尺寸过大,不仅经济性很差,还会影响使用。而框剪结构体系则是吸收了这两者的优点,并且充分发挥这两者的惩处,不仅可以保证建筑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还可以使建筑能够有更加充足的使用空间。同时,由于框剪剪力墙结构建筑,设置的抗震墙的侧向刚度也有很好的保证,能够使建筑更好的抵抗地震,而且建筑的框架也能够有效的抵抗地震。
有研究资料显示,应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在遭受地震侵袭的情况下,与其它结构的建筑相比,框剪结构的建筑所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这是因为在遭受地震的情况下,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墙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形,而框架却会出现很大的变形,而剪力墙能够有效的制约框架的变形,从而有效的降低框架的变形。同时,框架结构的上部,随着剪力墙侧向变形的逐渐加大,就会框架的变形随之降低,框架能够有效的承担部分剪力。由此可见,框剪结构体系建筑不管是承载力和刚度都有着很好的保证[1]。
2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框剪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
2.1 概念设计,整体把握结构体系的规则性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阶段,设计人员就要深化概念设计,保证在起步阶段所设计的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框剪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同时,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重点就是要避免剪力墙受到弯曲和破坏,防止剪力墙受到剪切破坏。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高宽比进行设计,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延伸性。
具体要求为,墙段的总高度要与墙肢高度的比例要超过2,如果墙肢超过8m的话,就要另行开设洞口,开设的洞口还要保证对其和均匀。并且,还要在每个墙段之间设置软连梁,还要对剪力墙的局部长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墙体时,要双向布置墙体,避免出现一字墙。而且,针对在角部设置飘窗的高层建筑,就要对重视对角部楼板以及端墙设置安全措施,还要科学合理的布置抗侧力构件体系,保证里面与平面能够形对称,还要保证其质量能够均匀的分布。同时,要注意对各种不规则的布置进行及时的修正,针对不规则的结构则要根据建筑的抗震规范和要求,对其内力进行有效的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布置的合理性[2]。
2.2 确定基本的设计信息
应用框剪结构体系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按照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基本抗震要求等情况,有效的对建筑的抗震等级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基本上都属于丙类建筑,所以就不用对地震设防烈度进行调整。然而,如果高层建筑属于甲、乙类建筑,设计人员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整。并且,在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能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物所处地区,如果发生地震的情况下,结合地震的特征,土壤类型,地震周期以及地震加速度等综合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风压,根据建筑的高度,对风载荷进行有效的控制。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框剪结构体系能够大幅提升其抗震性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设
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方式。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在保证建筑成本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的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还可以有效增强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全面的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黄建彬.探索剪力墙抗震设计在高层框剪结构建筑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6,(14).
[2]赵欣.基于位移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5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