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口高考中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语文课程标准和对口高考考纲的解读入手, 以近三年的对口招生考试真题的分析为切入点,深入地分析了对口高考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角度和备考建议。
[关 键 词] 对口考纲解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64-02
在高考指挥棒下,有老师抱怨课改理念是好的,但现在谁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很无奈;有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语文应用能力。针对这些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调整思路,让课改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既能让学生考试考得好,又不让学生思维僵化。因此,关键在于转变中职教师的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語文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指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地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将从两方面对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进行阐述:(1)解读2015年湖南省对口高考考纲及近几年真题。(2)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备考建议。
一、解读2015年考纲及历年真题
我省对口高考的考试大纲从2012年开始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了高考的范围,按照考纲设置的题型及分值比例,综合实践活动占试卷总分的8%,大约10分。纵观近几年湖南省的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趋向由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注重考查学生解题所需的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在降低,而对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形式在扩大、能力层级在提高、覆盖面广。
2015年对口考纲明确要求,考试的基本要求分为三大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近五年的真题对于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覆盖了这三大要求,现综合如下。
1.能正确地遣词造句、联句成段(要求层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2011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1题、2014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7题——仿写句子;2015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8题——感悟启示题。
2.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要求层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2011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6题——排序题;2012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5题——对联的类型选择题;2013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6题——联语的对仗、2014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8题——拟写新闻标题。
3.能根据特定的情景口语、简明准确地表情达意(要求层级:应用能力)
例如:2011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2题——口语交际题;2012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7题——劝说类表达题;2015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7题——概括提取信息题。
4.能借助文字、图表等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层级:应用能力)
例如:2013年湖南对口真题:语文综合实践部分的第18题——下定义题。(5分)
5.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学习、就业的基本需要考查口语交际和应用写作能力(要求层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例如:2011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25题、2012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4题——应用文改错题;2011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35题、2012年湖南对口真题23题、2013年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9题、2014湖南对口真题的第19题——应用文写作:说明书、贺信、申请书、通知。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设计语文活动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能力。
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题型除了上述真题呈现的基本题型外,我们预测还可能涉及到以下几大类型:(1)访谈类;(2)学习交流类;(3)图表解读类;(4)信息提取类;(5)建议类;(6)栏目设计类;(7)辩论类等,我们在复习时各类题型都要进行方法与解题技巧的指导,以不变应万变。
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备考建议
(一)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质
1.指导学生关注寻常百姓家门上的对联,提高语文能力
从近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凡是在生活中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都是高考所关注的,为此,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现了对对联的考查。高考试题里,对联的写作占有较大的分值,也是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亮点。对联的写作,对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在备考中,仅仅是跟学生讲理论是不够的,空洞和抽象的理论不能吸引学生,单独的一两个例子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应当把眼光投到丰富的生活中去。关注中国人大门上的对联,让学生在平时注意留心平常百姓家门上的对联。让学生关注隔壁邻居门上的对联;让学生关注路两边人家门户上的对联;抄录好的对联;过年过节时自己抒写一副对联。就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物的习惯,语文能力提高很快,面对高考,自然应对如流。 2.关注电视、文艺演出、新闻报道中串联词的写作
文艺演出、新闻报道中的串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指导学生在关注时事与娱乐信息的同时来关注语言的艺术魅力。
3.关注报纸杂志、街边路牌中广告词的写作
最生动、最形象、题材最广泛的广告词就在学生身边,就在报纸杂志、街边路牌上。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评判这些广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并体味各种公益广告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广告来。例如,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近年的考题中出现的拟写广告语、对联、节目的串台词、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等,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广大考生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
(二)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在高考题当中经常会考查“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文、本段的感悟与启示”等,其实这就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但学生在处理这类高考试题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從心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积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朗读中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与作者对话,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提升。我们可以借助早读读本、课外阅读、读书会等媒介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积累。
2.在用心关注中深化语言积累
我们要养成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语文课堂之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历史、文化、道德、艺术、社会、人生以及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知识表述。在关注中积累,在关注中提升。
3.在表达中沉淀积累
基于近年对口高考命题趋向由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备考复习中,要通过鲜活多样的语文材料,通过口语和写作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地训练、巩固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始终以关注生活的态度,积累知识,备战高考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及语言特点,能运用与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常用文体(应用文)进行写作。
应用文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一种文体,应用文写作是我省高考的一重要板块,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纵观我省近几年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应用文写作是必考点,考试真题涉及说明书、贺信、申请书、通知、征稿启事、倡议书、表扬信、求职信、一般书信等,这些应用文却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依据考纲要求对21种应用文进行格式、语言、表达三方面的强化训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21种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认真阅读试卷提供的写作要求,掌握主要信息。
3.注意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规范、一轮复习针对每一类文体都要进行训练。
4.冲刺阶段对常考的应用文进行格式化训练及一对一写作及讲评训练。
对口语文教学是新生事物,对于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角度多样化,试题可变性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和实践,还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重要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实践活动。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才能真正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钻研是一个漫长而又充实的过程,对口教学我们探索的时间很短,已有的积累太少,这仍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钻研、不断改进。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