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生深度辅导需求与反馈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静

  [摘           要]  深度辅导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应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来展开。学生对深度辅导的感受、期望与评价的满意程度应成为工作的中心目标。以广西部分高校学生为例从不同角度对深度辅导的认识、需求与评价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  学生;深度辅导;需求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38-02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56份,回收率94.5%,其中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748份,有效率93.5%。问卷基本信息包含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民族、宗教信仰、是否为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深度辅导的感受,课题组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汇总。
   二、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调查学生情况:调查学生男女性别比为47.3%与52.7%。大一为40%,大二为32.8%,大三为27.2%。专业分布主要分为理工类50.8%,文史类32.7%,经管类16.5%。学生生源地主要以农村居多,占58.4%,城镇类41.6%。
   调查学生政治面貌和担任学生干部情况:被调查学生中中共党员占7%,团员占85%,其他政治面貌占8%。被调查学生有48%担任过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占52%。
   调查学生民族比例和宗教信仰:被调查学生62%是汉族,其他民族占38%,其中壮族居多。其中关于宗教信仰方面,98.6%的学生无宗教信仰,1.4%有宗教信仰,但大都是民族内部的信仰,而非其他宗教信仰。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深度辅导的参与度
   就学生参与度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同教师进行深度交流。调查中有85%的学生选择“每个学期都会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其中,交流次数三次及以上的比例占45%,两次的占28%,一次的占17%,未进行深入交流的仅占10%。调查结果说明深度辅导的覆盖率是较高的,大多数学生都会与辅导员进行深度交流。
   就不同群体学生与教师交流次数调查结果发现:(1)男生多次交流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如调查结果中除了“没有跟老师进行深入交流”男女比例是一样之外,男生交流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比例均比女生要高。(2)不同年级的辅导次数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深入交流的比例中,二年级最高达30%。(3)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深入交流的次数不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选择深入交流2次及以上的学生中,中共党员的比例是最高的。(4)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与深入交流次数有重要关联。调查结果显示,身份为学生干部的学生有45%选择与教师交流3次及以上,远远超过普通学生。
   就学生角度的师生深度交流的参与度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自己班级全部学生与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显然这与前面一个调查“每个学期都会与辅导员进行交流”的结果相矛盾。我们认为,深入交流大都是一对一单独沟通,会涉及很多学生隐私,因此学生及时参与深入交流也会对其他人保密;同时也可能是学生对辅导的认识程度不够,参与意识不够所造成的。
   (二)深度辅导前后师生关系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深入交流后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深入交流前认为师生很熟悉的学生仅占参与人数的十分之一,而深入交流后的比例直接提高了10%;深入交流前认为师生关系比较熟的占45%,交流后的师生关系也提高到了53%,对交流前认为不熟悉的17%,交流后直接下降了6%。可以发现,经过深入交流后,师生关系由不熟悉向比较熟悉与非常熟悉是大幅度提高的,说明深入交流对增加师生亲密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深度辅导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1)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平均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均在30分钟以下。如调查中有50%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深度辅导的时间在30分以下,认为超过30分但不到1小时的有34%,这都反映了师生交流时间的实际情况。(2)学生认为最合适的交流时间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30~60分钟被认为是最合适的。(3)不同群体师生交流方面:占总人数最少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与教师交流时间最长,交流时间大致为30~60分钟,而非学生干部大都在30分以下。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的学生要比低年级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要长,交流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其中大三学生比例最高,超过50%。
   总而言之,不管是政治面貌、性别与年纪怎样,还是说是否为学生干部,都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师生交流的时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30分钟以下,而学生心目中的最佳交流时间均为30~60分钟。由此可见,目前师生实际交流时间未能满足学生心目中的预期,因此时间因素可以认为是影响深入交流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深度辅导地点
   深入交流的场所选择无论是对谈话者的心理还是深度辅导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该根据谈话对象性格以及谈话主题灵活选择谈话地点。调查结果显示:(1)办公室通常是教师经常进行深入交流的场所,有超过60%的教师表明是在办公室开展深入交流,只有20%的教师会选择专门辅导室、宿舍进行交流。(2)30%的学生喜欢在教师办公室交流,23%的学生喜欢在专门辅导室与教师进行交流,7%的学生愿意在会议室交流,19%的学生喜欢和教师在餐厅或者操场等地交流,21%的学生喜欢在宿舍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这说明一部分学生主观上还是希望去比较专业的辅导室进行沟通或者能够让人轻松的场所;其次深入交流的场所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因人因事而定。    (五)深入交流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参与深入交流大都比较被动。如在“深入交流时师生主被动关系”问题上,教师主动联系学生的占比为38%,学生主动联系老师的占23%,与教师随机见面交流的占34%,还有其他形式交流的占5%。同时通过交叉分析还发现,男生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要更大些,低年级学生被教师联系的比例最大,中共党员主动与教师联系的占比是最大的,学生干部更喜欢与教师随机见面并开展交流。(2)师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先倾听,后提出自己建议”。数据分析显示,当前师生之间以倾听为主的交流方式占参与人数的21%,以叙述个人观点为主的交流方式占13%,以批评教育为主的交流方式占4%,以教师先倾听后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主的交流方式占比最多,达59%。显然“学生倾诉,教师先听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3)“一对一面谈”是常用交流方式。在“最喜欢的深入交流方式”问题中,有54%的选择“一对一面谈”,18%的选择小群体面谈,12%的选择通过电话交流,11%的选择使用现代网络工具交流,还有5%的选择体验式交流。由此看见,学生对深度方式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但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和“一对多”小群体面谈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
   (六)深度辅导内容分析
   深度辅导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与发展等多种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的内容会因年级不同而产生差异。在就业指导方面,大三或者大四年级是占比最高的;在适应性与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年级占比是最高的;在学业与心理健康方面,大二年级站最高,大四最低;在理想信念与情感方面,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明显。出现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年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而言,辅导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既要有共性關怀,也要关注到特殊学生的个体问题。
   (七)深度辅导后续跟进分析
   深度辅导的效果会随着深度辅导开展时间的长短出现不同的特点。深度辅导结束后,短时间内辅导效果都好,无论是学生面临的问题还是发展规划都能得到很好解决,但由于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等,这种效果又很难持续下去,使深度辅导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后续跟进是强化深度辅导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度辅导效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后续跟踪内容通常包括学生近期基本情况、辅导后的改进情况、学生的客观性评价与建设性意见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反馈意见等。可见,后续跟踪的缺乏很有可能导致深度辅导前功尽弃。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认为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之后,教师还会定期对同一问题进行跟进,30%的学生认为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之后,教师就没有就同一问题进行再跟踪,就最终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对问题的满意度反馈来看,被持续跟踪的学生满意度要远远高于缺乏持续跟踪的学生。因此,深度辅导效果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必要的跟踪和反馈。
   四、调查结论
   通过对学生深度辅导需求与反馈的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深度辅导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调查数据表明,尽管当前不同类型的深度辅导已经覆盖了大多数学生,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未能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此次调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深度辅导的一个基本情况。深度辅导要想实现全覆盖,实现广度、深度与精度上的新拓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深入交流对密切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因人因事选择合适的辅导方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快速建立师生信任感,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非常乐于参加辅导的,认为从中受益匪浅。但学生在深入交流过程中是处于一种被动。学生对深度辅导的认识与积极性都有待提高。在深入交流方式上,学生更愿意接受“老师先倾听学生表述,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方式。“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方式是目前常用的学生较为喜欢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其次,“一对多”小群体交流方式也是目前师生愿意选择的一种交流方式。在具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决策方式上,大多数学生喜欢在教师的指引下作出最佳选择与决策。这说明学生希望一种“教师协助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科学判断、理性分析、因人因事选择最佳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深度辅导的时间与场所选择会影响深度辅导的效果
   深入交流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时间,但根据学生的调查反馈,目前还没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因此,我们应该逐步规范深度辅导时间,提高深度辅导效果。
   深入交流场所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教师办公室进行深入交流,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在专门辅导室、餐厅或者操场进行,这说明:部分学生主观上还是希望能够到专业的辅导场所或者轻松的场地开展交流;深度辅导的场所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还应该因人因事而定。
   (四)深度辅导实施群体多样化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专职辅导员是开展深度辅导的最主要力量,其次是班主任群体。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以及学生也参与其中。从学生角度而言,辅导员的深度工作都得到了高度肯定,为了提升深度辅导效果,应该积极将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与学生纳入进来,发挥其积极作用。
   (五)大多数学生认可深度辅导的作用
   在深度辅导效果评价方面,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深度辅导是有效且必要的。这一结果充分肯定了深度辅导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深度辅导工作的具体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深度辅导内容上,不同的年级要有所侧重,辅导内容既要考虑共性问题,也要考虑个体特殊性。在深度辅导后续跟进上,辅导员要保持对学生的长期关注与引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认知和判断,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特点制订相对应的辅导方案,提升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民忠.青春引航:北京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姜恩来.深度辅导工作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王艳洁,倪潇潇.首都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