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海报及包装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祁月菊
摘 要: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所以设计的前提就是为人们的需要而设计。海报和包装设计一直不断在向前发展,为了贴近生活、迎合大众需求在不断地做出改变与调整。那么大众对设计的需求有哪些?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是每一个设计者所要仔细考虑与探索的问题。但每一位设计者要坚信好的设计一定是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设计。让设计之路越来越宽敞与平坦是现在海报设计和包装设计的首要任务,所以抱有不断学习、不断磨炼、不断创新的态度,认真地为社会需求提供帮助与便捷,中国的设计发展趋势将越来越规范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社会需求;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海报、包装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他们传递信息简单、快捷还能供人们在闲暇之余欣赏和思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文化深度的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美的事物,它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夺人眼球。在这样庞大的市场里,如何用国际的视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去赢得高尚的利益,是设计行业努力的方向。
一、海报的发展趋势
海报是一种向人们传达信息极其常见的招贴形式,是被投放在户外公共场所,通过构图和图形文字的排列构成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们的目光吸引住。中国早期的海报设计,从一开始的抗美援朝选题、反帝选题、国庆选题、土地改革选题,到“文化大革命”选题,工农兵选题,再到优生优育选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海报设计发展才有了一定的发展。现有海报根据用途来分,主要有商业海报和公益海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报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动态海报。
海报设计中,商业海报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海报是海报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商业海报与海报所要表达的要求是大体一致的,突出的一点是商业海报具有商业价值,能带来商业效益,它突出表现的就是商品价值,以恰当的主题与宣传热点吸引消费者关注,来满足商家宣传所要达到的效果。商业海报也被称为招贴画,但它与传统招贴画不同。商业海报主要有贴在街道与城市展板上的廣告宣传单,也有悬挂在商业楼上的大幅商业宣传海报,目的就是为了引人注目、博人眼球,突出表现商品,让消费者有购买欲望,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商业海报中,信息的传达非常重要,需要商品的主题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并能快速地读取重要信息,例如商铺的商品种类、地点、名称以及举办活动的时间,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让消费者过目难忘。商业海报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电影海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文化情操的培养,好的电影海报总能第一时间为电影的宣传赚足人气,让人们期待并且去买票看电影。电影中的场景、人物背景和炸裂的效果更让人觉得有趣、好玩、刺激,中国的电影海报发展迅速,有很多电影爱好者总是第一时间收藏海报、宣传手册作为留念。
公益海报在社会中并不多见,但也有很多慈善机构将其以受帮助人群为目标进行宣传并为他们募捐的办法和手段,让更多的人献一份爱心。这里的海报并不只是一种宣传用具,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事情并参与公益活动。公益海报虽用量较少但是总能第一时间触发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它的重要,以及参与公益的重要性。
动态海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海报,它体现的更多是感官体验,让人们在发现、了解的过程中看到信息并且接受信息,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其成为海报中的新星,时刻发散出它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海报的构成形式多样可以随意进行组合排列,产品的主题和海报的排版、颜色、插图美观大方有创新点,通常会很快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海报新颖的排列组合方式和创新手段总能第一时间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美学知识,在商品流通中更好地保护商品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包括包装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以及包装装潢设计等。包装设计服务于产品与消费者,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健康、安全,这也是包装设计要考虑的问题。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装,包装里面包含了经济、文化、生活、市场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涵盖面很广的产业,同时它也是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产业,它是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包装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它也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由它我们能观察到工业整体的发展水准和人们综合的购买能力。通过分析整个包装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城市经济的繁荣与文明程度,它能够充分地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包装设计也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着力于体现艺术气质,传递文化信息,表达消费诉求,诠释企业文化,推广商品品质,这种发展还体现在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建设的理念上。
三、市场对海报和包装的要求
(一)市场对海报的需求
随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与兴起,宣传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商业海报琳琅满目铺天盖地,但是设计性不高,配色和宣传效果并不理想,过多的千篇一律的海报使得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以至于人们渴望更有美感、有创新、字体舒服、版面合理、新颖的海报,并从中获取信息。人们排斥套用模板,颜色调配过于鲜艳和版面过于堆积的海报,这些海报让人阅读起来理解困难,心情不畅,所以简洁、清新、明了的海报是新的需求。通过研究历史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海报设计还是要通过一些表现手法进行创新,总体来说增加互动性才是海报设计长远发展的基石,并且海报设计也不断地与感官相结合,摩擦出新的火花。现今信息高速发展,许多新型的材料也加入到了海报的设计之中,其中最能代表中国风格的汉字,也成为海报设计中最为典型的符号,成为海报设计中的宠儿,各种各样的汉字符号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原有海报的固有形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主要依靠复杂的图形排列和艳丽的颜色以及繁重的文字吸引眼球,但在笔者看来这会给人视觉上一种不舒服的体验,会有很强的压迫感让人心理上感到沉重,从而产生视觉排斥的现象。社会在不断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单单只在吃饱穿暖这一层面,让人感到舒服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所以原来的海报注定会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就是图形简单、文字干练、排列组合新颖、主题突出的海报。 (二)市场对包装的需求
中国的社会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行进的,商品市场逐渐地进入到了一个繁盛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品包装的独特呈现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不断前沿化,中国的包装设计分为两个很明显的极端。一端是人们对产品包装的重要性还有待考量,所以产品的包装设计、包装结构和包装材料,以及产品的推广都行进的较为迟缓,商品在市场上没有辨识度,不能很快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最后只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另外一端是对包装的定位不准确,所以市场上会经常出现过度包装的商品,或者是包装过于奢华的问题,只是从单一的外在形式上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导致资源被浪费以及产品价位过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这种很盲目的发展状况之下,中国的产品包装设计一直处于探索的状态中,走了很多的弯路。中国的产品包装显得很缺乏竞争力,缺少一些个性和底层文化的产品,所以包装设计的发展还需要更符合大众的需要,以受众需要为设计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让设计更好的为产品和消费者服务。最初的产品包装是简陋的,只能起到包裹物品的用途,慢慢发展到现在,有很大的进步。首先它们的包装材质有很多种类,例如木制的、铁制的、塑料的、卡纸的、树脂的、合成纤维的。其次它们的外形、用途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简单装裹东西转变成了美观、大方,有創新,有设计感,视觉舒服,能传达有效信息的宣传载体,更甚者还能被有效利用不至于资源浪费。现在市场上的各色产品都有较为贴合的包装,使得产品更加让消费者放心和信赖,包装上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产品特性,一定程度上包装促进了人们的消费和使用,减少了生活障碍,让市场有好的良性循环,但也要注意防范过度包装切忌资源浪费,可以将包装盒加以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功能性强,有设计感和创新点的包装很受欢迎,但过多过于奢侈的层层包装让人们总觉得包装超过了物品本身的属性,使得物价上升、资源浪费,所以市场需要贴合物品本身去设计,让产品有设计感,简洁、大方,信息传递准确明了,如果能将物品本身的包装也加以利用,就更加可以节约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四、结语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文化水平逐年增高,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吃饱穿暖之余更多考虑的是一些本质问题,如生活舒服与否以及幸福感是否提升的问题,若将其结合到平面设计中,可以得出结论,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大众的需求而服务,让人们在了解产品和信息时心情放松,易于接受,让设计值得人们信赖,让人们放心,这才是好的设计状态。目前国内外新环境的压力对于设计来说是一种考验,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积极应对,相信一定会战胜困难,相信风雨过后设计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耀权.中国包装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包装世界,2009(4):6-8.
[2]邵健.浅谈商业海报[J].大众文艺,2018(13):61-62.
[3]胡滨.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与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147.
[4]邹勤,许力.海报设计的创新实践探索[J].设计,2018(21):138-139.
[5]霍程伟. 海报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
[6]陶新.海报设计中创新性表现形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8(24):107.
[7]赵勇.论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艺术[J].大众文艺,2018(23):42-43.
[8]黄天灵.论现代公益海报的设计表现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8.
[9]金玥,万千慧,梁天辉,等.我国饮料包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轻工科技,2019(2):29-30.
[10]陈雷.网络时代海报发展的新形式[J].美术大观,2012(5):128.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