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天幕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天幕毛虫的主要危害对象为阔叶树,我国的主要树种分配为这类树木,所以该害虫对我国的林木危害极大。基于对天幕毛虫发生期时间的研究,结合对这一害虫习性等内容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天幕毛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在未对林木造成实质性损害时期,完成中天幕毛虫的防治和扑杀工作。
关键词:天幕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30
引言
天幕毛虫有多种种群,对森林资源造成最大影响的为东方天幕毛虫,在低幼龄毛虫的生长时期中,会出现暴食现象,当毛虫种群量过于庞大时,会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破坏原有的森林结构,消耗了森林资源。在预测预防技术中,本文提出的方法为从虫害的发生时间、害虫习性等角度出发,通过采样等工作,完成对虫害的预测。
1 天幕毛虫的发生时间和习性
1.1 天幕毛虫虫害的主要发生时间
天幕毛虫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包括辽宁省、江苏省、甘肃省等,可以说在我国全部区域中都有分布,但是由于各地的温度等气候参数存在不同,所以虫害的主要发生时间存在一定差异[1]。
以辽宁省为例,由于5月上中旬气候回暖,温度参数适合天幕毛虫的生长,所以病虫害多发生在这一时间,在其余区域,随着气候回暖的时间提前,虫害的发生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在当前的研究中,林业部门会根据样本的采集和近些年虫害的发生情况,完成毛虫虫害爆发时间的研究与分析工作。
1.2 天幕毛虫的生长习性
本文从虫卵、幼虫以及成虫等多个角度分析天幕毛虫的习性,为后续的预测预报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天幕毛虫的虫卵分布有很高的特殊性,呈现圆筒形,并被固定在树枝上,存在的虫卵为螺旋状排列。虫卵外部干燥后,通常呈现灰白色和白色,从辨识角度分析,天幕毛虫的虫卵分辨难度较小。
天幕毛虫的幼虫1~4龄期,多生长在网状结构中,白天为幼虫的休眠期,夜间啃食树叶,5龄幼虫从网状结构中分散,到全树上啃食树叶,夜间活动。在5月中下旬,毛虫化蛹,蛹为黄褐色至黑褐色颜色分布,长度为17~20mm。
成虫雌虫体长约为20mm,颜色为棕黄色,触角为锯齿状结构,前翅的中间部分具有宽带状结构,并含有黄褐色横线。熊虫体长较小,通常为17mm,其余特征与雌虫相似。
2 天幕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
2.1 时间预测预报技术
在天幕毛虫危害中,不同区域的虫害爆发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林业站的虫害检测和防治系统中,会完成对这一虫害爆发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工作,为后续的虫害预报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工作中,预测预报技术需要按照时间的变更情况制定预报预案,在相关时间内,发布相应的预警,让林业部门做好防护工作。例如对于辽西地区,每年5月上中旬為天幕毛虫的爆发期,对林业的危害极大,当地林业站工作中,从5月上旬开始,应用采样的方式,完成对一片区域中天幕毛虫成虫和虫卵数量的分析工作,与历年虫害大规模爆发的相关数据对比。比如发现某1年中,天幕毛虫的爆发面积过大,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损害时,林业部门会记录单位区域中的成虫与虫卵面积等参数,把这些参数设定与林业资源大规模破坏阈值。后续工作中,将该年度的相关数值与阈值比较,当发现获取的参数超出已经记录的数值后,发出天幕毛虫的爆发预警信息,让各部门做好相应的虫害防治工作。
2.2 虫卵预测预报技术
虫卵预测预防技术的主要落实方法为,探究单位面积和区域中的虫卵分布情况,要求林业部门中的病虫害防治部门依照天幕毛虫的虫卵生物学特征,完成采样和研究工作[2]。
在森林区域的虫卵采样中,由于一些阔叶树木的枝叶高度较高,采用人工计数的方式难度较高,可以通过分析高度值较小树木上的虫卵分布情况,完成对虫卵量的计数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完成对树枝的深度观察工作,通常情况下,当发现同一树木上存在多个圆筒形虫卵分布区域时,意味着该树木遭受虫害的风险较大,同时分析该采样区域中其余树木上的虫卵数量,当发现大量的树木存在这种情况时,可以确定整个区域出现天幕毛虫虫害爆发的几率较高。
在采样区间划分中,要根据森林区域的整体面积和分布情况,将该区域平均划分,并在各个子区间中选择采样区域,记录该区域中的所有树木中的虫卵分布数量,求取平均值后,与历年记录中的阈值比较,发现超出阈值后,发布虫害爆发预警。
2.3 幼虫预测预报技术
幼虫在生长中,5龄段中的毛虫对林业资源的影响最大,所以在幼虫预测预报技术中,针对对象为1~4龄天幕毛虫,在此基础上完成虫害防治工作。
由于1~4龄天幕毛虫在生长中,会在结成的网中生活,并且处于昼伏夜出状态,从生态学上,幼虫的发现难度较小,可以借助这一工作内容,完成对虫害的预报工作。
在天幕毛虫结成的网状结构中,结成的网会将多片树叶结合到一起,形成花苞状结构,林业工作人员要完成对这类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确定天幕毛虫虫害的严重程度。
另外在具体的研究中,还需要研究网状结构中树叶的被啃食情况,理论上认为,树叶基本被啃食完全时,幼虫处于5龄期,虫害即将大规模爆发。在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中,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记录网状结构的数量,也要完成对网状结构中,树叶数量和消耗情况的记录和分析工作,并将数据汇总后,向虫害防治部门提交这一信息,采取生物防治、农药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天幕毛虫,降低天幕毛虫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2.4 成虫预测预报技术
天幕毛虫的成虫较为容易确认,但是对于成虫来说,本身对林业资源的危害效果较小,危害发生于5龄期时间段中,同时由于天幕毛虫每年发生1期,7、8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产卵后,虫卵通常不出壳越冬,所以对于成虫的预测预报技术,通常为对下1年的天幕毛虫爆发情况的预测基础。
在成虫预测预报技术中,工作内容为分析成虫的数量、交配情况等,在成虫交配后,会将虫卵产于当年生树枝上,幼虫在第2年能够孵化成活,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为,主要分析低矮阔叶树种当年生枝叶上虫卵数量,为后续的工作记录数据。
另外也需要分析成虫的整体数量,采用生物学上的标号分析法,即获取一定量的成虫样本,进行适当处理,在保证成虫能够正常生存的基础上,在其身体上设置标识后放生。在成虫的存活周期内,完成对成虫的捕获工作,分析捕获成虫中有标识和无标识成虫的占比,确定成虫种群的数量。
进一步的工作为分析成虫的雌雄占比情况,分析整个区域中的虫卵最大数量,与已经记录的虫卵数据对比分析,确定当年的天幕毛虫防治效果,并制定第2年的虫害预报和防治计划,在具体的预报中,要注明虫害的发生规模、虫害发生时间、虫害的防治方式、防治工作预期效果等多种信息,提高天幕毛虫虫害的预测预报精度和细度。
3 结论
在天幕毛虫生长中,不同的区域爆发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确定的是虫害最严重的发生时间为5龄期幼虫,不同时期的毛虫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在天幕毛虫的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中,可以通过虫害时间预报、虫卵数量预测预报、幼虫预测预报和成虫预测预报等多个方面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春艳,李燕利.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8(08):12-13.
[2]刘建鹏,王斌.樱桃害虫天幕毛虫防治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8(07):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