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SWOT分析及前景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湖南省湘潭县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探讨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潜力(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潜力、城市绿地空间提升潜力、生态产业发展潜力、生态文化建设潜力),展望湘潭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前景:推动湘潭县绿色健康发展,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森林城市;省级;SWOT分析;前景;湖南省湘潭县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5.018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城市中的人口密度大、污染严重、环境脆弱等问题[1-5],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高城市的森林和绿地面积[6-9]。
  1 湘潭县森林城市建设概况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理坐标在北纬27°20′~28°05′、东经112°25′~113°03′,县域总面积2 134.56 km2,森林覆盖率为46.24%。虽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存在不少环境质量问题,如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6年减少了19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臭氧、PM2.5等六类污染因子并没有明显改善。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湘潭县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期望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生态体系完备、生态文化体系繁荣和生态产业体系惠民的森林城市。笔者应用SWOT方法对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 湘潭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SWOT是通过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ens),从而做出最佳战略选择。湖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五大类28个指标。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面临着机遇,也有威胁。
  2.1 优势(Strength)
  湘潭县长期注重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森林的建设,因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具有以下优势。
  2.1.1 城市森林网络较为科学完善
  湘潭县森林网络较为科学完善,表现在以下方面:森林覆盖率较高,达46.24%,超过省级指标(湖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为40%);城镇绿化覆盖率为42.15%,超过省级指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6 m2,超过省级指标(11 m2);休闲游憩绿地建设达到市民出门500米見绿的要求;村庄绿化率为51.98%,超过省级指标(40%);水岸绿化率达94.02%,超过省级指标(80%);通道绿化率达89.30%,超过省级指标(80%)。县内现有金霞山森林公园、石鼓乡村生态旅游区、隐山湖湘文化源生态旅游区、梅林农业公园、齐白石森林公园、花石湘莲文化旅游区等生态旅游休闲场所(省级指标为有20 hm2以上郊野公园等生态旅游休闲场所1处以上);6个居住小区及单位林木绿化率30.34%,超过了省级指标(30%)的要求。完善的森林网络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1.2 森林健康状况较好
  森林城市的健康状况通过四个指标来衡量,湘潭县整体表现不错,体现在以下方面:1)县域树种配置采用了混交模式,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城镇绿地乔木栽植面积占总绿地面积的70%以上,没有移植古树和非苗圃大树进城的现象。2)严格进行森林保护,无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3)持续保护和改善森林土壤与湿地环境。4)营造林活动执行GB/ T15776(造林技术规程)和GB/ T15781(森林抚育规程)的规定,注意保留原有天然阔叶树,采取近自然方式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2.1.3 城市林业经济不断发展
  湘潭县林业经济发展良好,现有苗木基地5个,苗木自给率达80%,林产基地建设达到省级指标的要求。
  2.1.4 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从6个方面进行衡量,湘潭县均达标,具体表现在:湘潭县积极开展生态系统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平台,以弘扬生态文明为己任。通过电视、书法、绘画、音乐等宣传,提高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丰富了森林文化内涵,弘扬了森林文化。湘潭县每年坚持党政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017年全县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达到了96.5%,义务植树造林面积累计1 426.67 hm2,大幅提高了全县的森林绿化率。湘潭县现存古树名木787株,按其保护级别分为:名木8株,一级古树21株,二级古树149株,三级古树609株。古树名木管护负责单位及个人认真执行有关古树名木保护文件的规定,切实制订保护措施,对公布的古树名木进行有效保护。打造了一批生态科普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全市群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了95%。
  2.2 劣势(Weakness)
  湘潭县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也有劣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覆盖率虽较高,但质量还有待提升,因为现有的森林很多是人工林,稳定性不高,森林综合效率也不高。
  2) 城镇绿地虽然较多,但分布不均匀,综合性的公园较少。   3) 农村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不仅是绿化面积,还是绿化质量,都需提高。
  4) 需进一步加强林业发展,包括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充分发挥森林的康养作用,对森林产品进行认证和加强林产基地的建设。
  2.3 机遇(Opportunities)
  湘潭县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机遇。1)国家大力号召创建森林城市,湖南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森林城市的建设,为湘潭县创建森林城市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以满足民众需求,其中创建森林城市是最快捷和最科学的方法。3)林业经济不断发展,不仅让林农增收,也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4)民众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创建森林城市易得到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2.4 威胁(Threat)
  湘潭县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威胁。1)城镇范围内的绿地分布不均,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改造。2)林业产业发展不全面,缺乏特色,产值不高。3)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不够,还需进一步提升。
  3 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潜力分析
  3.1 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潜力
  3.1.1 森林面积提升潜力
  根据湘潭县近年来的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全县林地面积有82 559.70 hm2,疏林地面积31.00 hm2,灌木林地面积16 145.50 hm2,未成林面积544.30 hm2,无林地面积226.30 hm2。通过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经营方式可快速增加现有森林面积。还可以通过改造现有低质林,保护天然林、公益林等工程,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和改善群落结构。
  3.1.2 树种结构优化潜力
  湘潭县总林地面积达82 559.7 hm2,灌木林面积达16 145.5 hm2,竹林面积4 347.1 hm2,乔木林面积达78 212.6 hm2。乔木林分按主要优势树种的立木蓄积量进行分类,马尾松有1 341 551 m3,杉木有1 112 113 m3,湿地松有576 609 m3,阔叶树有1 254 637 m3。以上数据表明,湘潭县森林以人工造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可以进一步提质改造,构建自然阔叶林群落使得森林质量更高,景观效果更好。
  3.1.3 林分质量提升力
  湘潭县总森林面积较大,但大多为人工林,无天然原始林。大多数森林的郁闭度在0.5以下且树木的胸径不大,在县域南部的丘陵地区多为马尾松林、杉木林、国外松林等残次林和低质量的林地。为了丰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需要对这些人造林进行提质改造,主要通过林分抚育、补植树种来加强景观林改造。经过一系列的提质改造措施,湘潭县的林分质量将会逐渐提升,生态系统也会更加稳定。
  3.2  城市绿地空间提升潜力
  根据湘潭县公园绿地绿化统计结果,截至2018年,湘潭县主要的公园绿地有金霞山公园、滨江风光带、水竹公园、梧桐路街旁公园、桥头堡公园、凤凰岭公园、杜鹃小区小游园、莲花广场、白石广场等,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对城市居民区的覆盖度为100%。湘潭县以绿地系统规划为科学依据,根据城区发展趋势来科学布局,利用周边的森林资源来建设郊野公园、生态公园、康养基地等。现阶段,湘潭县各乡镇有休闲广场的不多,少部分乡镇有小的休憩绿地,但需要加强养护。针对这一现状,湘潭县未来将在17个乡镇进行公园绿地的建设,为乡镇人民带来绿色生态的福利,让人民群众确实享受到山水资源带来的利益。
  3.3 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3.3.1 生态旅游发展潜力
  湘潭县现有彭德怀纪念馆、周小舟故居、彭德怀故居、湘潭县仙女山、涟水等,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近几年,湘潭县在开发传统景观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湘潭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齐白石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积极申报。特色生态旅游已成为湘潭县旅游业的一种特色和亮点,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3.2 林业产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湘潭县加快县域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油茶产业,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基地和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县现已建成农(林)业产业化基地15 495.8 hm2,其中油茶类15 095.8 hm2、柑橘类41.9 hm2、干果类4.9 hm2、其他果树类178.3 hm2、茶叶20.1 hm2、金银花44 hm2、药用经济树种类4 hm2、花卉苗木类97 hm2、其他9.8 hm2,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森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巨大。但在产业品种和结构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3.4 生态文化建设潜力
  目前,湘潭县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相对缺乏,活动内容不丰富。可依托金霞山公园、滨水风景带、梧桐路街旁公园、桥头堡公园、凤凰岭公园这些县域范围内的场所开展生态文化体驗、生态文化推广、生态文化互动等建设。规划生态科普区、生态健康区等,更好地发挥生态文化的功能,发挥生态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
  4 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前景展望
  4.1 推动湘潭县绿色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湘潭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就是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紧扣“生态”主题,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既惠及现有需求,又促进未来长远发展。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将带动湘潭县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对完善城市生态布局、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绿色+健康发展”也将是湘潭县未来的一张新名片,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4.2 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湘潭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将推动社会转型。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同时,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将使湘潭县的环境更加优美,气候更加优越,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更加丰富,更加适宜于人居,更利于经济的绿色发展。
  创建森林城市,能更充分地利用湘潭县的资源,因地制宜保护好生态环境:以新建街旁绿地、宅旁绿地、社区小型绿化为“点”;增加乡土树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全面绿化街道、航道、水系两岸,打造绿色街道、绿色航道为“线”;以“城市中有森林,森林遍布城市”为主题,提高山体绿化质量为“面”,推动绿色生态环境社会构建,促进当地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增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4.3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面积的森林,森林面积过小,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湘潭县省级森林城市的创建,将对其环境质量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所构成的绿色屏障具有固碳、释氧、储能、蓄水、固土、降尘等多项生态功能,通过防洪蓄水、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从而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森林城市让城市依托森林,让绿色覆盖城市,融入城市,从而让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4.4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创建绿色森林城市,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能保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湘潭县属于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植物种类多样,古树较多,树龄100年以上的单株树有560多株。同时,森林群落类型也相当丰富,有常绿阔叶林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常绿针叶林群落和落叶针叶林群落,还有各种混交群落。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为动物的生活和生存提供了多样的庇护所,湘潭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湘潭县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将为这些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在丰富物种基因库的同时,让更多物种的基因能够得到延续。
  希望通过十年的建设,湘潭县能建设成为郊野森林环抱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系统点缀都市景观,并将绿地向郊外延伸,生态田园、生态村庄镶嵌其间,城乡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县域内山、水、洲、城、田园、林网、村庄等各种生态要素有机整合,因势就势,因形布绿;有山皆青,有水皆碧,建成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抱;形成点、线、面、网有序分布,水景与乔、灌、花、草结合,平面、立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均匀适度、质量良好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金涛.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工程中的问题探究[J].低碳世界,2019(4):22-23.
  [2] 张珺.探析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及改进措施[J].居舍,2019(12):192.
  [3] 黄巧玲.城市绿地影响人类健康问题研究进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5-26.
  [4] 张庆杰.浅议城市环境管理如何应对大气污染问题[J].清洗世界,2019,35(2):48-49.
  [5] 谢炳真.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生态问题的新构想[J].科技资讯,2019,17(1):88-89.
  [6] 丁玲.浅谈以绿色发展观构建森林城市[J].現代园艺,2019(7):167-168.
  [7] 于畅,徐畅,熊立春,等.森林城市建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J].林业经济,2019,41(3):72-78.
  [8] 刘超.探究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建设特点[J].现代园艺,2019(04):167-168.
  [9] 王绍兵.加强县域水资源管理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湘潭县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2019(1):72-74.
  (责任编辑:易  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