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时代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也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契机,作者对新媒体的特点及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培养人格健康、专业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如何将新媒体充分运用到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因此,给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将从新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面着手进行探索研究,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途径。
  1 新媒时代的优势
  新媒时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巨大。我们不得不面对新媒体的发展速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样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到来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新媒体自身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以不可回避和阻挡的趋势影响和改变着当下的高职大学生的一切。在这样的时代契机下将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充分应用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中,一定会让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较的话,首先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扩散能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第二是人们对个性化的服务有了更多的心理需求促使它的发展速度惊人;第三是新媒体具有普及化的特点,操作简便,人们无法抗拒使用它;最后新媒体还具有多元性和跨时空性等特点,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变化。
  2 当下高职大学生的特点
  由于我国近几年高职教育招生政策的改革,学生数量成倍增加,生源质量下滑且参差不齐,招生方式增加,学生层次多样,单招学生人数成为校园主流,学生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底子薄弱;学习生活习惯不太好;自我控制力较差;高职学院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生活方式。正好新媒体的使用普及性、信息的即时性、方法的多元性、地域的跨时空性、便捷的交互性、随心所欲的个性化等特点给他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和世界的便捷途径。同时也为他们自由宣泄情绪情感提供了温床;让他们沉迷于自我虚拟的世界找到了合乎情理的借口;基于这样一些状况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和教育。分析如下:
  3 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正负影响
  由于高职大学生的文化底子薄、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弱等特点,他们年龄在17-22岁左右,正处在心理“断奶”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很容易导致他们自控力丧失产生负面的生活态度;但同时新媒体也为他们广泛地了解社会和世界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供了正能量和便捷的平台。
  其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3.1 新媒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具有正面的影响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对大学生在知识学习的途径上和生活的便捷上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和方式拓宽了高职大学生了解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认知世界、感知社会方面的延伸与拓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符合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追求自我的个性化,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化,追求生活上和快捷化和品质化;让他们与各种新潮思想进行碰撞,与各种时尚近距离接触,与各种新事物交融获得足够的精神满足感,催化了内心情感的无限释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心理快速成长成熟;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大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学术理论和交流思想带来了便捷,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学习氛围,实现了众人同时参与共享资源,实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化,促进了大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新媒体的应用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提升了一个新高度。所以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具不可替代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3.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和特点,使得一部分自制力较差、基础文化课底子薄、缺少情感关爱的高职大学生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醒,导致学业荒废,给家庭和自身带来不良的影响;由于网络的便捷造成一部分学生懒散自甘堕落成为所谓的宅男宅女,吃着垃圾食品,追求网络时尚,活在虚幻世界,断绝与人交流接触的机会,造成自己的社交能力逐渐退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给周围同学带来不良影响;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快捷性大量的信息传播铺天盖地,给涉世尚浅、是非观薄弱的高职大学生带来世界观的混乱,思想意识的混沌,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大学整个跑偏误了青春误了前途;由于网络媒体内容的丰富性、手段的新奇性导致高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达到极低点,上课低头下课抬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老师上课的实效性;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记忆力下降,学生多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翻书了然闭书茫然的状态,作业敷衍考试枉然,导致他们知识匮乏,技能薄弱,就业期望偏低。一些不良网站传播一些血腥暴力、色情淫秽的有损健康的内容诱发一些意志不坚强的学生跑偏走歪,导致高职大学生中的少部分人在心理需求和是非判断上陷入误区,使得性情大变,脾气烦躁、敌对、扭曲、残暴、偏执、缺乏基本的同情心理和信任感。可见,新媒体为大学生接受信息、传播信息和感知世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虚拟化、不诚信、堕落自毁逃避道德,甚至是违纪违法的行为制造了机会。长此以往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引发校园安全事故,不利于和谐校园和平和社会心理氛围的建立。因此新媒体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身体健康、學业水平、生活态度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负面影响;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正向和负性影响的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4 建议和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显,根据对每年大学新生的普测发现预警人数比例逐年在升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在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情感缺失等方面,无聊几乎成了大学生们的口头禅,熬夜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习惯,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成为了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和担心的焦点。这都跟新媒体有密切联系,作为学校从教育管理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机制中应该形成统合的力量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和途径:
  4.1 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的优势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变化,在技术层面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支持,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递正能量的新途径。新媒体的使用刚好解决人力、财力、场地不足的问题,好的做法就是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购买优质的软件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操作,建立好学校与学生与家庭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沟通交流渠道,共同对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关注、情感上的关怀、自控能力上的监管来帮助他们回到正道上来。
  4.2 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紧跟时代改变其思想,学习好新媒的操作技能和技术,这样有利创造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快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心理变化,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状况的把握,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达到真心服务于学生,做到不论地方、时间、不用预约,甚至可以匿名就地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提供便捷,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进行课程建设和研究提高实效性
  在教学手段和途径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相结合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堂的活跃性和感染力,把学生从低头族中解救出来;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另外加强课外研讨和学习,形成课内课外共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与大学生进行他们最在乎的尊严、平等、信任等问题的交流和心灵的交互,了解学生们更加真实的心理需求;采用动画视频形式的心灵鸡汤和寓言故事启发暗示学生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4.4 加强媒体平台的监管正向引导,发挥协会作用
  依托新媒体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答复和建议,真正关注学生成长,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进行分工协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对校园论坛进行有效的监管,及时对不良信息屏蔽或删除;通过新媒体手段对他们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平台形成合力,发挥大学生心理协会和学生会团委会等学生团体的作用,在校园搭建积极主流文化网络论坛,使大学生积极交流和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朋辈互动作用。通过校园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字、标语、鸡汤、问题讨论等,让他们的心灵找到归属感;利用新媒体网络的优势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覆盖面,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通过活动参与、知识传播等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关注自己地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中来,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惜自己和更好的帮助别人;营造和谐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形成适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5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
  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信息和危机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测评、健康档案、问题学生的转介跟踪关注、个案的整理记录、信息的反馈、职业个性化的指导等每一块工作的相互连接都离不开新媒体的应用。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变得简便科学合理,为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学习增加时间和机会,对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条件和平台;在当下只有利用好先进的媒体手段才能更好地、更加准确的、及时地与时俱进的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服务。
  高职学院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从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条件保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进.如何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9(06).
  [2] 刘秀伦.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5).
  [3] 陳锦,陈文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教育长廊,2009(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