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师课堂语音的运用与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晋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一、课堂语言的运用
课堂语言的运用是教师的基本功。一堂课上得是否精彩,语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说、写、态势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运用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基础。
1.有声语言的运用
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是由声音这个载体诉诸学生听觉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有声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有声语言运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话的语言艺术、激励的语言艺术、幽默的语言艺术、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应变与控场的语言艺术。以下仅从这五方面作以简要论述。
2.对话的语言艺术
对话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常对话被教师认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不去研究对话之中的艺术和方法。其实这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孰不知,学生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先是从喜欢这位老师的人开始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呢?关键是要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敞开心扉,对待学生如朋友一般。在语气上摒弃命令式的口吻。这样,教师才能走近学生、理解学生,用语言搭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连心桥。
3.激励的语言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1]人是希望被肯定和鼓励的动物。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上音乐课作律动的时候总是不敢表现自己,躲到同学身后不愿意让我看到她。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就在上课作律动时表扬她:“你做的动作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下次你把动作教给全班的同学,好吗?”在我的鼓励下,这个学生渐渐的自信起来,也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了。但是,表扬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表扬鼓励的语言一定要富于变化,不能总是千篇一律的“不错”、“很好”之类的语言。切記:激励、表扬要适时、适当,必须措辞得当,掌握分寸。方式也应该变化多样。
4.幽默的语言艺术
萧伯纳说:“幽默是使人发笑的一种主要因素。”[2]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上课的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中。但幽默也要讲究艺术和方法。相声大师侯宝林认为:“幽默不是耍贫嘴,不是出怪相、现活宝,它是一种高尚的情趣,一种机敏的反应,一种把普通现象喜剧化的处理方式。”[3]由此可见,幽默也不是简单的逗人发笑,而是使学生迅速明白事理、增长智慧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幽默运用的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用“红灯停,绿灯行”的方法教授休止符的用法,一位学生总是唱不准,见此情况,教师幽默的说:“你要是在闯红灯,就要撞车了。”一句话说的师生大笑起来。这一幽默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也起到了活跃课堂的作用。
5.绘声绘色的技巧——模仿
在音乐课上,为了使课上得生动,教师通常会使用模仿的表现方法,以达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模仿,在这里指的是声音上的模仿。在低年级的音乐课歌曲教授中通常会有模仿小动物的角色。例如:在二年级歌曲《大鹿》中有模仿小兔子和大鹿的歌词。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教师在演唱的时候当唱到“鹿呦,鹿呦,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和“兔儿,兔儿,快进来,我们手把手挽牢”分别要模仿兔子和鹿的动作并用两种声音来演唱。这样会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但在运用模仿的语言方法时要注意:在声音模仿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把握;在音色上要形成反差但不要过于夸张、做作,不要因为模仿而失去了歌曲原有的光彩。
6.应变与控场的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设计的教案能在课堂上完美的呈现出来。可是,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和默契配合,另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课时的情境、教学用具的好坏等客观因素的时刻变化也使教学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如果教学遇上了突发事件,就需要教师具有应变与控场的语言能力,以扭转局面、摆脱窘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应变和控场的能力来自教师的思想、知识修养、冷静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口才。下面是一个这方面的成功例子:
一位老师在上一堂音乐公开课,内容是《跳竹竿》,在教室的前面摆着一个少数民族的乐器,这是由一个很大的木架支撑的打击乐器,上面由三个又粗又大的竹筒组成。当教师邀请同学上来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台上的乐器突然倒了下来,三个竹筒滚落在地。当时在座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阵骚动,但是这位老师不慌不忙的对同学说:“现在,同学们随意敲击这个乐器的任何一个部分,看看谁敲出的声音最好听。”学生听了老师的话立刻到前面来,有的敲击散落在地上的竹筒,有的敲击木架,一时间教室里响起了高低不同、错落有秩的敲击声,伴随着《跳竹竿》的欢快音乐,教室里的气氛欢乐、和谐。这位教师凭借敏捷的思维、恰到好处的语言解决了一次教学事故,使教学顺利的进行最终完成了教学任务。应变与控场的能力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善于运用它,无论在课堂上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应付自如,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无声语言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包含着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所以,除了运用有声语言以外还要运用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诉诸于学生的听觉,而无声语言是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在音乐课堂上,如果只运用有声语言,那么整节课就显得枯燥、呆板。只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无声语言包括:身体语言、道具语言、电教语言、书画语言等等。在这里,仅从身体语言、道具语言和电教语言三方面谈一谈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1.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又稱为态势语言,是用肢体动作、表情来传递语义的语言艺术。态势语言艺术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此仅从微笑、眼神、身体动作几方面谈谈态势语言的运用。
2.微笑
微笑是通过略带笑容、不出声音的笑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有人说,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它可以排除学生脸上的冬色;教师的微笑是春风,它可以催开学生心灵的蓓蕾。微笑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心情轻松自如,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让学生很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教师的微笑会使学生消除紧张、畏惧的心理更好的投入到音乐中去。眼神在表情中,眼神是最为重要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4]一个人的眼神变化可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如果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明白,教师就能从学生疑惑的眼神中察觉到这一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进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往往善于用眼神的交流来维持秩序,组织课堂教学。如:上课时,学生不遵守纪律,在下面小声地说话,这时教师要向他投去原谅的眼神来提醒他;若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眼神;若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应投以赞赏的眼神。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眼睛要看到每一个学生,不要只注视一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这样会使被注视的学生感到不安,不被注视的学生则又有被冷落的感觉,这样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3.身体动作
身体动作是音乐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语言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如何能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呢?在音乐课堂上,身体语言要比口头语言更形象、直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四年级歌曲《跳吧,跳吧》时,能够随着欢快的音乐作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就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欢快的音乐中去,同时也能了解到歌曲的民族特色,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这要比教师口头介绍新疆的音乐要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和解释音乐,这样就会使课堂更加生动。但要注意,动作不要复杂、夸张,要简单、大方,准确达意,否则会适得其反。
态势语言的直观性强,如果运用得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增添教师的教学魅力,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
4.道具的语言
在音乐教学中通常会用到道具,如:挂图、乐器等。运用道具可以使教学语言明白易懂,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还可以使教师的活动变得灵巧、多姿多彩。使用道具要切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有助于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以小学三年级欣赏课《赛马》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草原赛马的场景,教师借助乐器来表现赛马,用串铃来表现马奔跑时的马铃声;用响板和双响筒来表现马蹄的声音,即形象又生动,使学生能完全置身于乐曲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具语言是音乐课堂中的辅助语言,在课堂上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结合教学进程及内容巧妙合理的使用,使用的时间也要恰到好处,不宜过短或过长。
5.电教语言
电教语言,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传送出来的画面和音响。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上电教设备经常被使用。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光盘、录音带等等。在使用电教语言时,教师应注意:声音、图像要清晰,要切合所讲的内容;电教语言是辅助的教学语言,使用要适当;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画面必须组和合理,变化有序。教师适时、适当运用电教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使课堂生动、活泼。
三、课堂语言的提高
(一)知识的积累
教师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如:心理学、教育学及文学作品等。教师是教育的亲身实践者,不仅要对心理学及教育学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指导教师对课堂语言的运用。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是提高教师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为教师的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1.把握学生心理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来运用不同的语言。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情感控制力较差,容易冲动和外露。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变换多种课堂语言,或鼓励、或讲解、或批评、或暗示,在潜移默化中既教授了知识又维持了课堂秩序。
中学生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情感及兴趣也发生了变化。思想也日趋成熟,他们不喜欢在音乐课上表现自己,更多的是怕同学嘲笑,怕影响了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而在“不愿唱”和“不愿跳”的背后是强烈的羞怯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中学生的这一矛盾心理,教师应采取多肯定、多鼓励、多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变得开朗、自信,从而释放自己、表现自己。
教师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动作,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反应,做到“因材施教”。
2.保持良好的心态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这就说明了教师的语言要由心而发,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很难想象,教师如果心情郁闷如何能把学生引入欢快的音乐情境中呢?另外,教师还要保持一颗童心和好奇心,这样,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就会更加贴近学生。
3.课前准备,课后总结
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学生的体验和反应作以充分的准备。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在已经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发挥,对突发的情况做出敏锐的反应。在课后要及时总结,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及时的了解并调整,以便在下一堂课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探讨[J].周金玉.大众文艺(理论).2009(17).
[2]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略谈[J].吴敏.池州师专学报.1999(02).
[3]选课走班——学生音乐素养的栖息地[J].王卫华.华夏教师.2018(01).
[4]组织有效课堂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马鑫梅.小学教学参考.2017(03).
[5]营造诗意氛围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探究[J].王梦黎.成才之路.2017(08).
作者简介:许晋(1984.11)女,汉,本科,辽宁盘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