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燕贞
【摘 要】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四二一”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中享受着掌上明珠的待遇,因此出现了幼儿不愿付出、不懂交往的现象越来越显著,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同伴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开展混龄角色游戏是现今幼儿教育中混龄教育的一种方式。混龄角色游戏是指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安排在一起,通过模仿或是想象来进行角色扮演,还原生活场景的游戏。在中国如何将这种游戏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成为社会焦点。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合作意识;社会性;社会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2
混龄角色游戏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让幼儿在与同龄、异龄间的支配、妥协、协商等互動中掌握社交技巧,协调人际关系。混龄角色游戏是进行混龄教育的一种方式。混龄教育是指在年龄编排上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排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这种幼儿教育方式在德国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混龄角色游戏在德国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适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在国内作为一种新事物,这种效用究竟能否得到印证还不得而知。本文将对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的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
一、合作行为及合作意识培养
从相关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混龄角色游戏中的合作行为非常常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游戏,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幼儿正处于不断感知、融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因此他们正需要这样一个无限接近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玩耍的环境来扩展交往圈子,提高交往技能。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差异明显,混龄角色游戏往往会导致幼儿之间的思想碰撞,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协商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行为逐渐形成,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达到了比起同龄游戏更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对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让幼儿充分认识合作的含义、合作的必要性,幼儿才会积极响应,混龄角色游戏就是让幼儿认识合作的有效手段。
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总会在不经意间形成,或是在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中,或是在角色游戏进行当中。例如在医生病人的角色扮演、科学家们进行实验的角色扮演以及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三口的角色扮演等,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目标,像医生把病治好、科学家实验的成功、一家三口的和谐生活等等,有了共同目标就会有合作的内容,合作行为也会由此形成。在游戏中除了角色的分配、场景的设定,最重要的就是游戏目标的设立,幼儿能够认识到只有互相合作、同心协力才能达成这个共同的目标,并付诸行动,游戏的最终目的就达成了,合作意识也在过程中得以培养。
二、异龄互动及社会性发展
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说明,幼儿比起异性合作更偏向于同性合作。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更多地接触异性合作,体现出一种生态性,对幼儿的性教育等全方面教育有重要影响;幼儿一般具有向异龄伙伴发起互动的倾向。混龄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异龄资源,体现出一种人文性,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年龄偏大的幼儿相比年龄偏小的幼儿经验更加丰富、合作意识更强、互动策略方法更成熟、互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因此幼儿在不同的游戏内容中相较于同龄同伴会得到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交往技能,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混龄教育下幼儿的异龄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形成,提升幼儿在异龄互动交往过程中不同情况下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逐渐适应社会,为幼儿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幼儿园的混龄角色游戏的异龄互动为例具体说明其优越性:
小女孩欣欣刚进入幼儿园时3岁,性格内向、胆怯怕生、少言寡语。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参与率都比较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很差。当该幼儿园进行混龄教育试点时,欣欣经过老师鼓励来参加混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5岁的小姐姐雯雯一直带着欣欣参与游戏,欣欣很快就融入了其中。混龄角色游戏还有一种小组编排模式,老师将孩子按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组成许多“小家庭”。由年龄稍大的幼儿带着较小的幼儿一起做游戏,同伴之间的相处和互动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而且相比同龄互动,在游戏中年长的幼儿就会充当起哥哥姐姐的角色,带年幼的弟弟妹妹一起参与游戏,这种异龄间的互动往往会比同龄互动甚至老师教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其实,不仅是混龄班,混龄角色游戏也不会简单机械地以年龄作为分组的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幼儿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并且,在不同的混龄角色游戏组合中,幼儿的年龄不一,在游戏中的角色也是动态化的,除了感受同龄互动间的平等外,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当哥哥姐姐的趣味和担当,也能感受到做弟弟妹妹获得的照顾和帮助。
三、领导型角色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
一般在混龄角色游戏中,都会有一个或多个领导型角色来布控整个游戏的秩序,这常常是以年龄来划分的。调查表明,年幼的幼儿都偏向于与年长同伴交往,年长同伴的想法、意愿、情感表现等都会对愿意“追随”他的幼儿产生很大影响,他们也愿意听从年长幼儿在情境中对其的安排、判断;在另一方面年长的幼儿也愿意同年幼同伴交往,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成人感”,满足自己希望被肯定、被承认、被听从的心理。因此,在这样一种交往模式中,双方都能从角色游戏的同伴交往中得到自己内心的满足,这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认知是实施社会行为的前提,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权威资料显示,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一般“自我中心”的特点显著,尤其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中,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和其他幼儿想法不同,因此不懂得换位思考,就会出现许多与其他同伴交往的障碍。在混龄角色游戏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担当,拥有不同的意识,这是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可以感知的,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也可以感受不同角色的意识,让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混龄游戏环境之下幼儿之间的交流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完美的环境,使幼儿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自我思维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的形成和成熟;除此之外还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例如在医生和病人的混龄角色游戏中,一般情况下大孩子就会处于游戏的组织策划者地位,他们往往会为同组的幼儿安排医生、病人、护士的角色,并且指导小孩子先准备床和吊瓶等道具材料,再选择合适的地点,再为每一个角色安排工作,小孩子也很愿意听从大孩子的安排和指导。大孩子在向小孩子讲解游戏规则和需要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心,而小孩子在遵守游戏规则、有秩序地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大孩子的尊重,相辅相成、潜移默化地在同伴交往中得到了自己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经验、交往技能的提升。这种以领导型角色为核心的混龄角色游戏,幼儿会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比老师教授更多的生活技能和心理满足。在游戏中,小孩子也常常会向大孩子询问有关生活、学习各个方面的问题,模仿大孩子的语言动作,大孩子也在不断地解答解释中超越自己,获得进步,与此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也在此得到提升。
四、结语
通过对混龄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幼儿在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形成、异龄互动的产生、领导型角色的出现等特点,以及混龄角色游戏发挥的培养合作精神、促进社会性发展和促进社会认知水平提高的作用,可以得出结论:在混龄教育中往往会得到比同龄教育更多的收获,在我国推广混龄教育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灵丹.浅谈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考试周刊,2018(10):176-176.
[2]倪灵俊.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