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养成核心素养,才能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语文在每个教育阶段都属于重点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小学语文,更为重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加大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中合理的渗透核心素养,使用有效的手段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目前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大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重视,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教师要加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涵盖着其他方面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内容以及文字的认读能力;对文章结构、关键语文、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阅读素材中内容和思想的评价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等,而这项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加大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语言表达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能力的显著特征,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语文学科必须重视培养的关键能力。语言表达力包括口头表达力和书面表达力两个方面,就是要“说得好”“写得好”。“说得好”是指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与人进行口语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中,语音表述正确,意思表达准确,情感表达得体,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比较契合的话语。“写得好”是指在书面表达与交流中,能根据交流的需要,充分调动并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写得清楚、规范、生动,思想表达准确、深刻,并合乎特定的语言环境。
  (三)思维发展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交流等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思维:能运用想象与联想等方法,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感知以及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判断;能通过概括、比较等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四)文化感受力
  语文课程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语文课程就是要通过意蕴丰赡的语言文字、丰富鲜活的文学形象、绵长厚重的思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完善人格、丰富人生。语文课程还应达“审美怡情”之效。语文课程还应发挥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激发他们初步的审美体验,培育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发挥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热爱自然,喜爱一切新鲜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让他们释放天性,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例如,在进行《蚂蚁和蝈蝈》这一课的教学时,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户外观察这两种动物,让学生脱离课堂的局限,衍生出更多的想法。通过户外观察学生只能识得这两种昆虫的外貌,对其他特点一无所知,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昆虫记》一书中记载了所有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此时学生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昆虫记》中,在课下会积极查阅书籍资料,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完成本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展《昆虫记》的读书交流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书中掌握的昆虫知识。
  (二)情感朗读,深入理解
  朗读是阅读的主要表达方式,情感朗读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切的感受。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课文。
  例如,在学习《我们成功了》时,先带领学生通读课后的生字生词,保证学生有能力通读整篇课文后,让学生先默读,了解文章内容,再将情感加入其中,大声朗读,最后我指定班中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单独进行情感朗读,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其他学生也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增强了爱国意识。
  (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的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范围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总结出最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会首先提出贯穿全文的中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也可以和其他同学结成小组,交流想法。
  例如,在进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教学时,提出“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突出居里夫人的美丽的”这一主导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文章中标记出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试着提问了部分同学,找出的内容都十分准确,并且效率极高。一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的不准确的词句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更正,充分证明了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生也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关注作品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完美品格的塑造。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结合要合理渗透,而不是不加选择,生搬硬套,要分年段和层次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2]卢碧云.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
  [3]刘兴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