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塔娜
摘 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既要了解目的语文化,更要了解本民族母语文化。但在当前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只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输入而完全忽略母语文化的教学现象,跨文化交流成了单向交流。针对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严重忽略母语文化的现状,笔者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剖析,阐述了在蒙古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B-0037-02
从外语教学理论的角度而言,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开的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基础。由于各民族人民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各民族文化间显现出文化差异。文化间的差异性足够说明了解不同文化首先需要了解本民族母语文化,通晓母语文化是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石。因此,要想学好任何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绕过文化直接学好语言的概率为零。要想深层领悟目的语文化,没有比先了解母语文化更好更快的途径。再以母语文化为比较对象,把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比,从而领会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最后才能更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
一、文化教学现状
(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文化教学兴起阶段。在这一阶段,外语教育研究者们都意识到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也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文化教学研究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从“单方面导入目的语文化”转向到“同时导入目的语文化和母文化”。(何 自 然,1993;王 宗 炎,1993; 高 一 虹,1994、2002)。
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却呈现出课程内容中涉及母语文化因素过少的状况,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目的语文化,主要表现在教材及课程设置方面。廖燕怡、宋莉等对我国大学目前使用的多个版本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文化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教材都存在严重缺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致文化失衡的现象。
(二)学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当前,蒙古族大学生使用的教材跟汉族学生完全一样,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蒙古族文化因素为零。蒙古族大学生所用的所有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目的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只片面地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引入,疏忽对蒙古民族文化因素的英语表达法的导入,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用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表达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不仅是母语文化的缺失,而是母语文化完全被忽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本民族母语文化。
二、教学目标剖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课程是所有高校大学生必须上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以英语语言表达及运用技能为基础,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变化及社会的需求,各大院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因各个学校教学实践的不同所设置的大学英语科课程也有所不同:目前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除了必修课,还有英语语言技能、文化与交际等。结合所设置的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对不同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现有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课程设置的剖析
尽管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目标,但蒙古族地区英语教学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目的语文化,没有将大学英语课程在母语影响下的长处和特点凸现出来,忽视了对学生目的语以外的其他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从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来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授课进度等方面执行统一要求,无视不同民族学生的不同文化意识,如对待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接受敏感度及解决方式等。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遵守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却忽视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其次,从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看,英语课堂所设置的课程仅仅是必修基础课程,且传授方法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通俗地讲还是只片面灌输语言知识,而实际上疏漏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最关键内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
三、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中融入蒙古语文化的紧迫性
(一)加强母语文化渗透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英语交流能力,即培養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是通过交流才能实现,交流的前提是有交际对方,没有交际的对方文化和语言,交际是没法进行。换句话说,交际必须是双向的,所以以交际原则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也是双向交流,即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双方相互沟通的过程。我国外语研究者刘润清提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更应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应该把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同等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引入的同时要重视导入蒙古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遵循跨文化交际中的双向交流原则,最后才能有效地促进了解英语文化。片面输入英语文化的英语教学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母语文化素养培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把母语文化因素融入英语教材和教学过程。没有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跟没有船桨在大海划船一样无法把控方向,母语文化是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最基本的保障。
(二)开展母语文化教学是融合英蒙双向文化的基础 以跨文化为导向的语言教学不仅是学习单纯的语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了解目的语所承载的目的语文化和自己母语文化间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强调语言知识,而忽略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关系。在日常学习及交流中,只有熟悉母语文化的人才能体会出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再通过文化间的差异来剖析或鉴赏目的语文化;相反,目的语文化的剖析与鉴赏会有助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欣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应遵守文化对比的原则,以学生的母语文化为比较对象把目的语的词语文化涵义、习语文化特征及习俗文化差异等层面上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要想提高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的效率,只能在英语教学中以母语文化为基础把西方(目的语)文化融入进来。
(三)加强母语文化素养有助于积极接受英美文化
马冬虹(2007)指出,外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通过母语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相关的内容,从而达到把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推介给世界的目的。在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通过融入蒙古语文化敦促学生课堂上接触他们熟知的民族文化,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建立学生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正确崇拜感。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能凭借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及其正确的英语表述,表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从而发挥出他们的自信性、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才能从“被动”转变成“主动”并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感和成就感,最终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接受英美文化。
四、结束语
对蒙古语的学生来说,只有在蒙古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明确感知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会有能力鑒赏与剖析两种不同文化,并在实际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中主动接受和适应目的语文化。因此,在蒙古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2]何自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2).
[3]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1993,(1).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5]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1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