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基于海绵城市观念,详细介绍了城市规划方面海绵城市观念的具体运用。基于组织优化与指标管理等方式,根据我国大部分城市用地分布和城市开发等多个环节展开综合研究,确保海绵城市和城市用地分布规划相一致。通过采用海绵城市观念,对城市展开科学管理与规划,可以有效处理城市水问题。通过下文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观念;城市规划;运用对策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国内城市化进度也获得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会出现洪涝灾害、雨水径流问题,为更好解决城市内涝、节省水环境、降低城市径流污染的核载、改善和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国家提出了新型城市规划观念-海绵城市发展,该观念的主要思想在于创建低影响研发的雨水结构。
  2  海绵城市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可以像海绵那样,在应对天然灾害和适应环境改变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时,可以吸水、储水、渗漏和净水,在城市长时间不下雨时,能够把存储的水排出来并科学应用。海绵城市期望以“源头分散式”和“慢排缓释”的途径展开城市规划,进而为创建新的城乡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建海绵城市即创建低影响研发的雨水结构,可以以基于排、渗、用、滞和净等诸多技术渠道,获得对城市的水源循环,提升城市对雨水的聚集、应用、渗入、净化与排放等能力,进而恢复与保持城市渗水作用。以往在对城市展开建设时,经常采取泵站、管渠等设施来对径流与水实现良好的组织排出,该种方式主要执行的是“末端统一”与“迅速排出”的城市规划观念,而海绵城市发展重点是从根源至末端对径流雨水实现全程把控,与以往的雨水应用率比较,海绵城市对积水的自然渗入、自然积存和自然净化等方面较为重视,其创建的雨水结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环保节能的长远发展的雨水排出形式。
  3  城市规划发展管理难点介绍
  3.1  城市規划目标失衡
  城市不但是人类生活居住的场所,而且还是商业和工业发展的核心地点,其针对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因为我国长时间以来采用的集中经济发展,这样方针忽视了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起到的作用。正是由于过度重视GDP的增长,忽视了城市自然和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因此产生了战略目标失衡的情况,对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3.2  生态城市设计缺少科学导向
  有些城市在进行生态规划时,缺少科学导向,随意追求生物多元化,忽略外来物种的适用性与本地生态自然的突然改变,促使大量从其他地方引入的树木与花卉不能正常生存。而且,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本地物种的栽种面积削减,影响到本地植被的生长空间。
  4  城市规划方面海绵城市观念的运用对策
  4.1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
  政府机关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合理使用现有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指导管理体系,而且采取定量、定性以及定位相结合的手段,加大城市规划控制和引导的力度,由此方可保证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其中,定性原则重点是指在科学定位城市总体风貌的前提下,引导生产工程、色彩和空间组合。而定量主要指对于开放空间中的节点宽度展开严格把控。在城市规划阶段,充分突出定量指标管理城市建设活动的开展,是保证城市规划发展目标顺利完成的重点。
  4.2  加强交通设计与绿化创建
  城市公路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最基础系统。在城市设计中应全面考量城市公路分布、公路断面模式以及车流量等。同时,交通枢纽也是城市能耗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在生态城市设计中注重交通规划,加入交通公路的实用性规划,升级公路等级,完善公路线路,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城市总体生态系统。生态城市设计中要根据低碳交通的宗旨展开设计,按照城市具体状况预计城市交通建设的趋势。我国因为人口较多,城市人口负担很大,人均公路拥有量很低,城市交通负担也不断加大,同时车流量引起的大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等也给生态带来较大压力。所以,在生态城市策划方面,优先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既要在居民中体现公共交通优先的宗旨,还要在城市规划方面为公共交通带来方便。绿化发展是成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其内容重点包含规划城市绿地结构,确定绿地范围,分布绿地结构,提升市中心绿化覆盖率等等。首先,在设计方案上,设计师要全面意识到绿地系统的意义[1]。其次,具体设计过程要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河域水系以及气候特点等科学规划绿地分布,按照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设置详细的绿地指标,分配城市园林绿化的结构模式,按照城市总人口的增加维持均衡的绿地范围、人均绿地与公共绿地等数量。最后,在实际的绿地规划中要全面考量植物、群落框架,产生水面绿地和点线面融合的融洽、稳定城市生态绿地结构。
  4.3  贯彻《指导意见》,设置控规过程目标
  为了可以提升海绵城市控规制定对策的高效性,国家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上详细强调在城市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阶段,需要充分做好雨水渗入、储存、应用等管理工作,有效减小开发设备用地的干扰。在以往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方面,通常主要是对土地属性管理建设强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展开控制[2]。而新型城市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确定了影响开发管理目标的指标,能够对土地空间的科学使用特征展开分析,确保对城市的地面径流展开全面判定,另外还可以积极执行绿色基础设备的配套控制需求。
  4.4  恢复与维护城市湿地自然生态
  城市湿地结构是城市自然自净力的关键构成部分,包含水、土壤与湿生植被等,对城市的自然生态具有自然的调节与平衡作用,能够改善人民居住的生态环境,调整局域气候,降低旱涝灾害出现的几率。此外,城市自然的湿地结构还具备许多非自然作用,如历史数据功能、文化娱教功能和旅游开发作用等,对城市的社会安定、经济建设以及生态长远发展均有重要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繁琐,具备国际公认的所有湿地种类,而一些城市为处理农田用地紧张现象,对湿地展开不科学开发,造成城市自然湿地范围明显削减,湿地功能降低,甚至引起巨大的旱涝灾害,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的自然抗干扰水平,威胁经济与生态的长远发展[3]。所以,在生态城市观念下,城市规划要把湿地维护引入总体规划方面,设计师能采集资料或展开湿地调研,对湿地信息进行合理评定与可开发研究,产生初步的概念设计,随后与多专业人员进行协同探讨,对规划展开深究与改进,提升规划的合理性。如创建城市湿地公园维护城市自然湿地,创建人工湿地废水治理系统得到对湿地废水的高度净化,降低排进湿地内的城市污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发展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取得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渠道。而且,当代人越来越追求舒适、环保、绿色的居住环境,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生态城市发展观念尚处在早期探索过程,还要求诸多实践来体现这个理论。但是相信未来,国内生态城市发展脚步从迈开的时候,就会持续加快,最后会形成一套满足国家发展的先进理论,创建出一座又一座环保、融洽、宜居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 周锦.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8):39~42.
  [2] 李媛.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J].门窗,2018(18):122.
  [3] 段鸣飞.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5(15):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