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长清 刘振 陈鼎
摘 要: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无形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的进步,当然在工程测量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测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工程的大量开发,智能化测量技术的出现,推动着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效果突出,让这些高科技的测量技术迅速在各个工程测量工作中普及开来,新兴技术实践到工程中,让工程测量水准直线上升,降低了测量任务中的风险和成本。
关键词:现代测量技术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7(c)-0033-02
当前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在工程测量作业中,传统技术已被高科技技术手段远远抛到身后,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我们完成了模型绘制、数据测量和结果分析等工作,高科技的技术应用让测量技术水平迅速的达到了现代工业的标准化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让工程的施工条件不再受局限,降低了测量成本,同时还降低了许多测量工作人员在恶劣环境工作下的危险系数。
1 测量技术应用现状
近些年,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发不断增多,未开发的项目也被提上日程,工程周期越发在速度上进行缩短,在工程测量这个关键环节中,由于加入了先进的测量技术,导致了工程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和环境勘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光学测量仪也能在某些高难度测量任务中取代现代化测量设备获取精准信息。
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互联网行业实现了大跨步的进阶,互联网的发达也间接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又一次进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程测量中,获取更精准数据信息,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分析,速度上有了提升,还排除了环境因素干扰以及人为主观操作造成的失误现象出现,减少了人力方面的数量要求,节省了成本上的资金流出,减轻了资源上各种材料的浪费,速度上的提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应对接下来的施工任务,种种高科技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大的便捷,更好的适应了节奏快的当代,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施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特点
2.1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自身特点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测量技术已经不同往日,相比较下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科技测量手段,应用于大大小小项目工程中,我国的测量技术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准,在工程中有着较为高效的工作效率,作用不可估量。现代化测量技术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2.1.1 自动化程度较高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给测量技术增添了力量,有了智能科技的加持,让人力工作量降下来,精准度提了上去,现代化测量技术内容更加丰富,随着科研人员的坚持不懈,测绘技术会朝着更多样化发展,在实践中改革,改革后发展,发展再创新的一系列操作后走向渐渐走向趋于完善的道路。
2.1.2 创造性得到重视
在现代化测量技术日趋成熟的趋势下,发展没有停下来,测量方向向着更远、更困难的空间和地域迈进,创新观念时刻停留在科研工作者的身上,技术仍然进行着不断革新的状态,在当前状态下技术的停滞不前代表着随时会被超越,测量技术的发展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2.1.3 应用广泛性
在新兴测量技术出现之前的传统测量技术,因为技术的落后,所以应用的范围较小,像桥梁、土木这类工程中才会涉及到,其他行业领域应用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不适用,随着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出现,丰富的测量方式已经可以服务于更多的行业,勘测更多的难点区域,由于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便捷、高效,使得这项技术迅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开来,应用范围较广。
2.1.4 科学性
现代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是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再灵活的利用网络和一些其他辅助手段,让测量工作更多样化,不拘泥一种形式的开展工作,保障了数据的更加精确性,测量结果更加科学。
2.2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发展特点
2.2.1 测量信息数字化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常用数字表現勘测对象的属性特征,一堆数据的参考,是将测量对象特征信息化,方便存储,也更清晰明了,利用计算机存入、输出方便快捷,查看较为方便。现代化的测量技术还可以利用卫星、红外线等手段对远方物体进行测量,效果佳,数据精准,卫星等外部手段协助的作用下扩大了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开展。
2.2.2 数据构建模型
在工程中获取得到的有效数据,利用现代化测量技术智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构建三维模型,也可以构建呈数据信息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构建模型的类型,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再利用模型作为参考能更好的去理解测量对象的特征,对施工作业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测量技术构建成的模型,分为确定模型和非确定模型,人们现在对于这两种模型有着不同的测量理论,当代的施工中,大多数的工程人员关注的是非确定模型更多。
2.3 数据信息实时化
在大自然下的施工作业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环境中的细微改变不轻易被工程人员察觉到,这些细微改变可能在后期施工中造成措手不及的现场出现,又要重新制定方案,耽误工期,耗费人力、心力,现代化的测量技术能够做到及时自我微调,这种自我微调分为四个方面:(1)测量对象变化做出的微调;(2)面对时间和空间改变做出的微调;(3)测量过程中的细节变化,也会做出相应调整;(4)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分析,适当时候做出相应微调。 3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意义和发展
3.1 现代化测量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种工程建设层出不穷,只有当我们掌握好建设的精准尺度才能保证建成的建筑物实用与质量并存,对于工程的要求除了最终效果具有美观性能还要保证安全性能,所有这一切的保障是在数据精准把握基础上才能达成的。面对复杂的地形结构,人力吃力的条件下,采取现代化的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又能获取第一手完整精准数据,对于复杂的地形有了更好的判断依据,根据获取的数据能用更清晰思路的制定施工方案,保证后续一切重要环节顺利进行。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出现,减少了偏差,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减轻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对工程建设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去进步。
3.2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发展
在工程测量领域,测量技术也是经过了层层改革发展才发展到现阶段的状态,从传统的测量有确定性变为现在的不确定性,简单来说是之前工程人员只能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测量对象的特征进行了解,不够全面,现在发展为可对特殊形态测量对象使用特殊软件进行动态模型构造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这样分析下来的测量对象特征更加准确;其次,随着各种高科技的使用以及高精尖技术人的加入,测量范围突破受限地域,在一定程度上让数据更接近真实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施工作业;最后,由于测量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面的复杂情形已基本不会造成很大难题,测量标地物正在一步步从地球向外太空转变,还有更复杂的环境在等待着去克服,这也将是测量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4.1 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量作业中,卫星定位技术的使用已经不是件新鲜事了,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工程作业中数据的精准度,极大的推动了测量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卫星定位技术的测量工作主要应用在复杂地形的区域和较大工程的勘测上,例如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避免了在恶劣环境中工作人员出现安全问题的事情发生。虽然在精准度上,卫星定位的测量技术足够厉害,但是由于这种测量技术成本较高,小成本的工程建设需求不大,所以不会形成大范围应用的情景,不管怎么说,卫星定位的测量技术的应用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4.2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融合数字化摄影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测量技术,在工程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这项技术能提供三维、非接触性、效率高、测绘成果多的测量方法,目前应用于大面积的测量工作,利用航拍模式工作,绘制大比例地形图等等。目前在摄影测量技术持续发展中,已经有科学家试图将此项技术同遥感卫星相结合,将测量工作推向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摄影测量技术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得不说,在工程建设中,摄影测量技术的实用性、效率性等等优势无疑让它成为工程中应用较好的选择。
4.3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国内工程中应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无疑是数字化测量技术,它是经过许多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来的,用于大比例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量工作,此项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设备的应用,实现对城市的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地籍图等各类图件的更详细绘制,由此可见,数字化测量技术对我国测量工作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5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测量技术已经让国人看到惊喜,让国际友人刮目相看,的确,从现代测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现来看,已经在生活和工作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不仅仅是满足了现代工程施工的需要。虽然现在的测量技术还存在着它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不会止步于此,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现代测量技术还会朝着为人们更好服务为宗旨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相信测绘技术的发展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孙群.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290.
[2] 孟宏.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81,231.
[3] 張浩,占玉艮,余勇.浅析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7):62.
[4] 张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4):161,3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