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人物题材木雕的艺术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莆田木雕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精微透雕”著称。其中,人物题材的木雕是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许多精神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挑战,作为民间技艺传承人,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为莆田木雕开创新的发展空间?现就此展开议论。
  [关键词]人物木雕;艺术性;传承
  福建是工艺美术大省,各种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中,莆田木雕是福建省较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据史料记载,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雕工十分精美,设计造型通透、灵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时期,莆田木雕形成了造型简洁、风格清新的特征,清代以后,工艺结构日趋考究,尤其以装饰华美、繁复厚重见长,整体而言进入辉煌时期。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遭遇了很多挑战,亟待寻求良策,妥善解决。
  一、技艺精湛的莆田人物木雕
  传承重在取其精华,有价值的事物才值得代代相传。莆田木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门精深的技艺。闽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俗、社会生活习惯,成就了莆田木雕无可取代的艺术性。莆田木雕常用的雕刻工艺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为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清末民初达到了新的高度,市场繁荣,佳作频出,比较受欢迎的有木雕佛像、建筑装饰雕刻等。
  清末木雕大师廖熙擅长人物,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人物木雕方面,造型简洁、明快清新,衣服纹理流畅,人物神态举止自然、大方、潇洒,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兼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此外,木雕文化具有浓浓的士人风骨,凝聚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审美趣味,是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艺术化呈现。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一代代木雕艺术家潜心积累、传承的结果,可以说,没有传承,就没有莆田木雕的繁盛。同样,技艺精美的人物木雕要想在今后发扬光大,也同样离不开匠人的传承与创新。
  二、莆田木雕的传承难题
  发展离不开传承,传承古老技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面临许多的难题,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社会实践、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思想的改变;主观方面,是人才培养与心态养成的难题。
  (一)木雕如何反映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题材以及手法逐渐陈旧化,这是莆田人物木雕在传承方面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古代传统社会中,木雕不仅是一种装饰物,还有非常广泛的用途。首先,木雕是重要的建筑部件,在闽南、江南等地建筑中,斗拱、悬钟、屋架、梁枋、门窗、围屏等处会装饰木雕,这是莆田木雕繁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明清以来,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福建一带入朝为官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达官贵人是木雕的最大消费对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家境殷实的人也不在少数,同样会消费大量的木雕构件、家具、摆件等。
  东南沿海地区信奉海神妈祖,宋元时期,妈祖信仰的盛行,导致各地兴建庙宇,妈祖雕像大量问世。仙游县枫亭海滨村灵应堂原存的几尊南宋时期的妈祖神像,雕工已经非常娴熟,面庞丰满,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近现代以来,传统建筑、民间信仰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取代,莆田木雕也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除此之外,传统而古板的人物造型设计、繁杂的雕工,也越来越不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如何让木雕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的生活与审美品位,就成为当代木雕传承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与心态是木雕之本
  如果列举木雕传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人才因素排第一,创作心态第二,论技艺与操作,还在其次,因为好的技艺传承同样离不开人与心态。
  在古代,福建地区土地贫瘠,多山地丘陵,农业发展受限,为求生计,很多人从事手工业生产,促进了工艺美术的繁荣。如今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积累木雕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创新更是奢求。包括许多技艺有成的木雕家在内,很多人心态浮躁,只看重商业利益,追求市场与利润,造成传统莆田木雕工艺在继承方面出现缺失,不少年轻从业者心浮气躁,技术尚未成熟,就“招摇过市”,给莆田木雕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带来许多问题。
  授课老师、师父的教学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一些人只注重对技艺的培训,而忽视艺术修养和道德的教导,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传承木雕文化的精髓。
  三、莆田人物木雕的传承保护措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莆田木雕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做出改变。
  首先,应该改进思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取舍的过程,盲目放弃传统,求新求变迎合消费者的做法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以传统为题材,整体风格不变,在构图和刀工上寻求突破点,再结合当代消费者对“古风”“中国风”等风格的追求,改良木雕人物的表现形式,让木雕摆脱呆板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趣,赋予其时代的含义。
  在平时的实践中,笔者就创作了大量符合这一主题的“钟馗”人物形象。例如《钟馗伏魔》《万应之神》等,消费者接受度较高,更易传承。具有人文情怀的典故轶事也是受市场欢迎的内容,作为木雕家应广泛涉猎,从自身出发,传承保护。笔者创作的《刘海戏蟾》便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年轻从业者发扬“工匠精神”,加强专业教育,可与大中专院校合作,进一步让木雕进课堂,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功底、造型能力、主题表达能力,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同时,对于技艺精湛,确实有所成就的木雕匠师,也要给予必要的经济、物质奖励,在社会上予以尊重和重视,提高其社会地位,尽量让大师健全自己的师徒传代体系,确保技艺不失传。
  最后,作为木雕从业者,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可通过专业进修的方式完成这一蜕变,笔者就曾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进修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以此为契机,学习雕刻艺术的理论知识,增强自身传承木雕技艺的能力。
  例如作品《万应之神》,笔者便借鉴了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灵感,多用快面、清刀等雕刻手法,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风貌,而且丰富了创作形式,体现了对创新理念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唐伟军.东阳木雕在地方高校非遗教学基地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6(4).
  [2]范其仁.薪火相传艺境无限:谈惠安木雕的艺术传承[J].大众文艺,2017(7).
  [3]苏志腾.浅谈惠安木雕的发展与传承[J].天工,2017(1).
  [4]周熙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乐清黄杨木雕的传承和保护[J].经济师,2013(7):190-191.
  [5]梁淑群.馆藏木雕人物造像的种类、特点及多元价值[J].文物天地,2016(5):16-22.
  [作者简介]
  叶新聪,男,福建仙游人,生于1986年7月。高级技师,莆田市技术能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1999年7月至2004年5月师从仙游民间名艺人李文忠学习木雕的修光、打坯等技艺。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仙游县榜头龙腾工艺厂担任雕刻师;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仙游县榜头新明竹木人家工艺厂担任雕刻师;2015年7月至今担任胸有成竹竹雕工作室雕刻總监,负责木雕创作设计、打坯等工作。2014年6月至9月走进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进修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学习雕刻艺术的理论知识。2015年5月,作品《刘海戏蟾》获得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6年10月,《举杯邀明月》荣获国际(永安)“竹天下杯”现场雕刻大赛入围奖。2017年6月,《光辉岁月》荣获第三届福建省“仙艺杯”职业技能总决赛铜奖。2017年,浙江“明堂红木杯”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工匠之星奖;2018年11月,荣获莆田市第二届“海峡艺雕杯”职业技能大赛特别金奖。
  (编辑:温子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6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