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相对较小,说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興战略”,着重强调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三农”问题达到战略性高度及地位,为我国农村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2-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振兴农村经济被视为实现农民富裕及建设新型农村目标的有力手段。自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来,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例如乡村振兴战略[1]。
1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产业结构因素
近几年,我国不断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是具体发展中仍存在供给与需求错位的问题,出现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及国内农产品滞销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贸易全球化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农村原有的产业结构早已无法满足市场调节的要求[2]。由此可见,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同时,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性不足,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种植业的结构,阻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始终落后于城市。
1.2 基础设施因素
受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村建设发展规模及农田水利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部分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普遍存在农业设施老化的问题。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经济效益遭受巨大损失[3]。农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筹措,但是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旦社会资金投入管理机制运转缓慢,可能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甚至影响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
1.3 科技创新因素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与农业经济发展效果间存在密切关系,即科技创新必然带动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工作中普遍存在农业科技成果普及率低、转化率低、农业作业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从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体系建设角度来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高,但是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难度大,并且科技创新驱动及技术服务期间会出现信息交流和合作沟通不畅等情况,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服务无法满足具体的生产要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开展不畅[4]。此外,有的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人才过于关注高精尖业务,忽略了基层的实际需求。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2.1 深化改革进程
自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意见》以来,明确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是当下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体内容。如何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农村改革及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5]。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型改革,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速度是促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力手段。除合理选择种植生产区域外,应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思维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方案,才能为农民及农村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2 推进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可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意味着统筹乡村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政治资源,能促使城乡原本处于分割状态的经济结构体系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农村落户倾斜政策或补贴制度,尤其是大中型农村企业职工落户,充分发挥农村企业的作用,利用规模及产品升级改造等手段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结合区域具体情况,调整政策实施细则,提倡农村居民创办独具地方特色的农村企业,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为促进乡村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3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不得脱离改革创新乡村发展动能的支持”。由此可见,重视科技创新及增加人才投入是实现科技振兴及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从创新农业科技投入角度来看,侧重于培养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手段,充分发挥其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实现创新农业技术的目标,有助于改变乡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同时,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前提,突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针对性,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与需求相互连接,鼓励广大农民在具体生产中使用新型技术。
以高经济效益、高质量及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核心目标,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做好农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岗位培训及对外引进等方法,组建专业化人才团队,将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具体生产之中,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除去聘请当地较知名的农业技术专家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员应转变错误的认知,利用政策补贴等手段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不得脱离当地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特色农业生产培训活动,可邀请实践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过硬的农业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提高生产效果,使农民及农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保证农民切身利益为前提,加快农村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同时,增加成本投入,通过信息化设备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大大提高总体工作效率。立足于农村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为农村企业及农村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梁继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167.
[2]崔卫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12.
[3]邢应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8):208-209.
[4]范文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19(14):59.
[5]梁昊,吕若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路径分析[J].世纪桥,2019(6):8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1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