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俗见美 以美育人”中职学校美育实践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职学校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令人担忧,很多学校将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近年来国家对中职美育的重视,促使很多中职学校改变了认知,但在很多地方还是流于形式,不得要领。笔者凭借多年中职一线专业教师、班主任经验,结合近年来学校美育实践工作,摸索出一套“以俗见美”“以美育人”的课程设计及专题活动开展模式。以学生关注的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集为切入点,在语文、公共艺术等课程里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展经典晨读、手语操、艺术长廊等校园活动,艺术和文化双管齐下。美育辅以训导,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在美育中播撒育德育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 中职美育 以俗见美 以美育人
  引言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但长期以来,美育落实在具体实施环节却十分薄弱。特别是中职学校,它们甚至在课程体系内没有音乐、美术、艺术、文学等美育内容,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简直成为一句空话!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门下发文件,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做出了具体部署,使我们的美育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途径。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了“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给很多学校敲响了警钟。美育是一种育人方式,它“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的‘育人’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也“不是一项专业技术,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的素养”。“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必然包含美育成分,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审美的教学内容并以美的教学行为,可亲、幽默教学语言、书法、教育技术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理性设计)和潜移默化(感性自然)的美育”[1]。
  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校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有意无意忽视了中职生素质教育。大部分中职校在常规的美育活动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格、教育内容不规范、主题不鲜明等流于形式的问题。对于中职生来说,美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学校三年的教育,塑造美好、善良的心灵,形成挖掘和鉴赏美的慧眼,从而成为有素养、有责任感的技术技能人才。笔者试从本校的美育实践出发,抛砖引玉谈谈中职美育的几点心得。
  一、以俗见美:根据学校办学特点,设计美育课程内容
  根据我校的办学实际,以传统文化艺术为美育突破口,在课程内容方面做了尝试。在“语文”课程中,精选一些经典文言文、古诗词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公共艺术-音乐”课程中,增加民族音乐赏析、民族乐器介绍等内容;在“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增加了中国古代宗教画、山水画、人文画,中国古代雕塑和建筑等内容。
  语文课文言文教学上,有学生表示:“这些字我都认识,但放在一起我就不认识它了。”对传统文化所知甚少。针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以《诗经》赏析课为例。用《诗经·关雎》里脍炙人口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导入,引发学生共鸣;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结合每日晨读加大对诗经内容的朗诵,趁势掀起了一波诗经学习的热潮。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中寻找古今皆同的美,从这些美入手,让学生感受古文、古诗之美,再阅读之、朗诵之、背诵之。
  音乐课的传统民乐欣赏采用流行话题导入。周星驰影片《唐伯虎点秋香》中配乐的《将军令》、S.H.E演唱的《十面埋伏》的前奏同名琵琶曲,这都是流行文化切入古典民乐的话题。音乐赏析课上,《渔舟唱晚》这首被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天气预报所选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首先耳熟,引发探究的兴趣。曲子后半部分开始,音调陡然高昂,这是天气预报中熟悉的旋律——这段音乐清灵空明,高雅纯净,似是渔人开腔唱起了渔歌。这就是我校开办古典民乐鉴赏课的初衷,让学生感受到《十面埋伏》的金鼓齐鸣、凌厉肃杀;《梅花三弄》的小鸟闹春、轻灵明快;《高山流水》的高山仰止、巍巍壮观!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还尝试开设语文和音乐教学相结合的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以民乐合奏曲与张若虚同名唐诗的词曲同赏课。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与古曲之美。
  在美术方面,以中职学生的审美水平,去鉴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书画作品,确实有不小的距离。在课程编排上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美术课开讲抛出了一个“唐伯虎如何‘点’秋香”的噱头。唐伯虎是学生们所熟知“被戏说”的历史人物,但可能不知道他擅长描绘人物仕女图。从鉴赏唐寅的《牡丹仕女图》《红叶题诗仕女图》《吹箫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画作,教师带着学生们找寻“秋香”的影子。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以及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雍容华贵的仕女形象:她们总是娴静地或站或卧,一任瑞鹤孑孑、蝴蝶翩翩环绕;她们总是体态丰腴,身着披帛襦裙,高髻簪花,移步回眸间总有香闺万千心事。
  二、以礼为美:根据排课实际情况,插入礼仪教育活动
  在美育相关课程如火如荼开展教与学的时候,我校适时插入了“八礼四仪”教育活动。礼是一种外在美,是一种行为美,我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旨在打造一所“快乐式礼仪”的校园,在礼仪教育上的具体实施上分成几步:
  第一步,通过新媒体推送。每周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八礼四仪”的基础知识和专题文章。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初步了解何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
  第二步,通过每周的“八礼四仪”主题国学讲堂宣讲。让每位学生“明学习之道,守静谧之礼”,做时代“礼”的酵母,让自己发酵、讓自己的酵素,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步,编撰“八礼四仪”校本教材。在礼仪教育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校举行“践行八礼四仪,做文明学生”校本礼仪教材研讨会,提出了具体教材的编写框架和主体活动课的实施方案。一方面这是我校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总结,另一方面则是我校对未来礼仪教育的常抓不懈。   三、以美育人:组织丰富的校内外文娱活动
  1.“汇聚新青年,歌颂新时代”歌咏比赛
  在校歌咏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感恩”主题的班级集体作品,以《跪羊图》为例。班主任本着以美育人的思路,从作品设计之初就让全班同学全情参与。作品排演分为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音乐育人:“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班主任召开了主题班会“走近歌曲《跪羊图》”,完整介绍了音乐人李子恒创作的歌曲。该曲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运用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歌词中“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深深打动了学生,引起了感念父母的共鸣。
  第二阶段:以沙画育人:“以画读心,妙在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根据班级专业特点,在跪羊图音乐播放的背景选取了一段反映儿女离家、父母担忧的沙画视频。班会课上播放《跪羊图》轻柔的歌曲,配合感人至深的沙画画面,引导学生回忆往昔拿起手中的笔,给家长写下家书。
  第三阶段:以活动育人:“美育代训,润德于心”
  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增强美育的感染力。节目采用全班合唱,配合手语操表演;在歌曲伴奏部分,配合朗诵“福禄皆由孝字得,孝顺父母如敬天。处世为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和天。积德行善也是孝,孝亲家风代代传”;在节目最后唱到“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的时候,安排学生给家长敬茶。润物细无声的表演,不仅感动了演员也感染了现场所有的师生。这股传颂孝道的氛围促使大家有了追求向学、向善、向美的冲动。
  2.“今夕不道别,唯有唱骊歌”毕业典礼暨文艺告别演出
  1.届毕业生是我校美育教学实践的第一批“成果”。毕业典礼在催人奋进的校歌中拉开序幕。首先是毕业生代表发言,讲述了一个懵懂青涩的学生,如何从“无知无礼”到“知礼守礼”,与美相遇,全面发展。
  活动从师生同台演唱歌曲《爱的代价》,临去歌骊驹,未语泪先流,道出了即将别离的恋恋不舍开始。接着校乐队Freeloop带来的《平凡之路》,当唱到“时间无言,如此这般;明天已在眼前;风吹过的,路依然远”时,全场都听见了主唱声音中明显的哽咽。还有茶艺社表演的《茶艺师的一天》,这个结合了功夫茶艺表演和茶艺礼仪展示的节目,诠释了我校结合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社团文化。最后一个节目情景剧《不说再见》,表达同学们的不舍之情,以及离别时不忍出口说的那句再见——“今夕不道别,唯有唱骊歌”。
  这两个极具代表意义的活动,很能反映我校在美育教学的成果。我校常年举办的活动,还有诸如“高雅艺术进校园”话剧、杂技表演、“技能文化艺术节”“礼敬先贤”端午诗会、“美丽校园”手机摄影大赛、“向国旗敬礼”国庆主题活动、“粮人齐聚,共制月饼”中秋活动等等。
  四、依礼而行:培养学生职场礼仪和就业心态
  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劳动力竞争,拥有健康的就业心态是中职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前提保障。我们专门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开篇以荀子《非相》的“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为主题,通过古文言的学习,向学生灌输了形不胜心、心不胜术的道理,即形象美比不上心灵美,心灵美比不上礼仪美。第一堂讲荀子的“颜值正义”,第二堂讲荀子的“礼”。荀子说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教师借荀子论述战国版的“职场礼仪”。人还有三必穷:第一种职场困境是,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第二种职场困境是,乡(向)则不若(顺),偝(背)则谩之。第三种职场困境是,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悬)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智)士不能明(尊)。即将步入社会舞台,我们中职毕业生应该:1、摆正就业心态,踏踏实实从低做起。2、积极向就业单位的前辈、领导学习,多当面做事少背后议论。3、放宽心态面对就业挫折,通过职场来锻炼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结语
  以俗见美,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文化”为切入点,方能引人入胜;以美育人,以礼仪之美、道德之美、传统之美、艺术之美为“教材”,方能教谕训导。这就是我校在传统文化艺术结合中职学校美育实践上的经验总结。师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美育成果等校园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学大讲堂、国学班、手语操社、美育拓展模式、“八礼四仪”校本教材、张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美育“硬件”,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经验、有能力去引入其他先进的美育模式。席勒认为,理想的美育途径就是由优美到崇高,达到人性的高尚;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流行,两者相结合。这与我们“以俗见美、以礼为美、以美育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參考文献
  [1]王福阳.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辨析当前学校美育的几个模糊认识[J].福建教育,2016(18).
  作者简介
  林美凤(1984.9—),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