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春山一路鸟鸣啼——王雪涛花鸟画艺术及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纵向来看,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论争与风格变迁无疑是最为激烈与多元的时代;若从绘画史发展的横向来分析,近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坛的影响是显见的。本文以王雪涛的绘画学习历程、花鸟画风格特征、创作及教育观念、艺术影响等方面作为案例,结合当时中国美术教育、社会发展、艺术政策等方面分析在“以西润中”的创作理念指导下,中国画的风格发展与内涵转型。
  关键词:王雪涛;花鸟画;艺术风格;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86
   由刘北一博士撰写的《春山一路鸟鸣啼——王雪涛花鸟画艺术及影响研究》已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行。若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成为论争中的两个焦点。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问题上,美术界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其一,传统水墨画应保持既有的风格,尤其是对文人画正统性的维护;其二,传统应融于当代,要充分吸收西方艺术观念,在题材、内容、材质、风格等方面进行创新;其三,现代水墨要与传统割裂,应充分发挥画家的独创性[1]。总体来说,“中西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欧美学者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与李铸晋在研究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与变迁的论著中提出了“新国画”的学术概念,颇具启发性[2]。如李铸晋所著Trends in Modern Chinese Painting与苏立文的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比较有代表性。
   刘北一的专著以画家王雪涛为案例,结合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分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这项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恢宏历史背景中颇具特色的个体发展之路。每一个画家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处在时代之网中的一个结。作者围绕王雪涛这个“结”,清晰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师承和习学的“关系图”。从师法王梦白、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到同时代的李苦禅、李可染、颜伯龙、汪慎生,再到学生萧朗、陈征(衲子)、王培东、陈葆棣,更有外籍西画教师柯罗多、岭南高剑父、高奇峰以及明清两朝陈淳、徐渭、朱耷、华新罗,等等。针对如此纵横交贯的线索,作者爬罗剔抉,从不同维度剖玄析微,擘肌分理,深入而完整地解释了王雪涛艺术的成因与动力,这对于理解王雪涛绘画路径与风格转变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艺术史研究者来说,分期和分类是一项很见功力的重要工作。刘北一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走访有关学者和王雪涛的学生等方式,掌握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分期观点,即采取“掐头去尾”的办法。他把考察的重点放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中期。他把这30多年的时间分作3期,在此他称之为“三个过渡期”。根据这“三个过渡期”,他又归纳出了与分期相关联的“三种风格”:“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的‘清润’与‘劲挺’,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后期的‘鲜丽’与‘厚重’,70年代初期至中期的‘浑厚’与‘苍劲’。”这种历史分期和风格分类在针对王雪涛的学术研究中具有独创性,给更多的研究者带来启发,为王雪涛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对于鉴赏和学习者来说,这种缜密的分期和分类更加便于提升理解的精确度。
   刘北一还以王雪涛早年于北平艺专的专业变更为线索,窥探了20世纪早期官办美术教育状况。北平艺专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官办艺术院校之一,在引领和践行20世纪美术思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早期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参照了东京的美术院校,并聘用当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绘画名家,这些画家多具有留学背景,甚至包括一些外籍教员[3]。这种教育模式正迎合了五四新文化運动的求新精神,在美术界也积极践行了“以西润中”的观念。当时热衷艺术学习的青年人也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赴欧洲学习也是基于这种理想[4]。王雪涛在1922年考入艺专之后,先入西画科,后于1923年转入国画科。对王雪涛而言,西画观念与技法的启蒙对其加强速写与造型的训练是有益助的,对其花鸟画的创新亦有积极影响。在艺专早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内部针对专业及课程设置问题也出现了一些论争,加之当时的社会氛围,学校的发展遇到了困境。该研究针对王雪涛在北平艺专的求学情况,通过梳理其与齐白石和王梦白等人的师承脉络,对于了解王雪涛早期的花鸟画学习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展是艺术自身演进的规律,正如萧焕对王雪涛的评价一样:“王雪涛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写意花鸟画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雪涛从齐白石、王梦白及陈半丁等现代画家那里得到了启发,并进一步师古人传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学习脉络是留给后人最大的启发。作为现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其自身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正是该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梳理王雪涛门人及学生的资料对研究其艺术传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王雪涛的门人众多,这些门人或学生来自不同地域。郎绍君曾说:“在现代花鸟画家中,王雪涛的小写意独树一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众多的追随者。如果说存在着一个事实上的雪涛画派(多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山东等地),并不是夸张之辞。”
   如同李铸晋说的那样,20世纪的一些国画家,他们既不因循守旧,又不盲目排斥西方绘画的观念,他们的成功在于根植中国文化的土壤,强调画家的个性并归结于作品的质量[5]。学界普遍认为1949年之后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王雪涛花鸟画风格的转变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个规律性判断,而未能全面说明其中的转变逻辑。王雪涛的绘画风格转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断深入钻研古人作品;二是技法不断成熟。王雪涛的花鸟画从早期的“清润”风格逐渐转变为“厚重”与“鲜丽”,这是一种自然的转变过程。王雪涛的绘画观念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包含什么是花鸟画,如何画花鸟画的问题,又涉及花鸟画的发展历程、近现代花鸟画流派、历代画家与画作、画家与社会、风格与影响等诸多方面。具体到画面而言,王雪涛主要对笔墨、章法布局、用色、造型、造境等方面提出了观点,并认为表现自然生机及情境是花鸟画的核心内容,继承传统并能够推陈出新是画家的历史使命。他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借用西方观察和写生的观念,同时注重对古人作品的临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他认为笔墨技法是为造型服务的,这一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文人花鸟画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唯作品论”,即学习画家作品中的优点,而不是看画家的名气。这些观念的革新具有务实意义和时代性。
   学界尚未有专门的文章论述王雪涛绘画艺术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一个重点,刘北一在谈及王雪涛艺术影响的章节,从风格的传承、风格的发展两个层级分别论述,将王雪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作为案例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具体论证王雪涛的艺术影响。在有关王雪涛花鸟画艺术研究的诸多局限性面前,当代花鸟画教学中鲜有将王雪涛的作品作为学习的范本,这与范曾所说的“花鸟画审美观念”有重要关联。总体而言,王雪涛绘画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可贵的探索,对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采取了“以西润中”的方式,而创造了中国花鸟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20世纪无疑是中国绘画发展观念最为丰富的一个世纪,中西方艺术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绘画作品出现了极多元的趋势。刘北一将王雪涛作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王雪涛的绘画学习历程及风格特征,说明了中国水墨画融合“西法”后重获新生,王雪涛的这种探索不仅践行了“西法中用”的观念,而且用中国画的趣味表现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美感。刘北一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当代花鸟画的学习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4]刘曦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7,44.
  [2]邱琳婷.“七友画会”与台湾画坛(1950s-1970s)[D].台湾大学,2011:3.
  [3]刘晓路.北平艺专前期若干史实钩沉[J].美术观察,1999(11):59.
  [5]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第三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2.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杜文婕(1983.6— ),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编辑,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