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多维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当前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思政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不利于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探析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多维度具有其重要的价值意义。为实现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的多维度目标,笔者从思政教育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实现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多维度目标的路径,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多维度;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00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02
   一、思政教育相关概念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正确行为活动。
   二、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趋于人性化、现代化,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高职教育“育人”职能的选择。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高职学生,他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教育者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但是,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但所取得的成效却并不明显,学生的思想和行為高度并未明显得到提升,有关高职学生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距离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主要因素有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整个思政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未能发挥出思政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现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多维度目标的路径
   当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但是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不能满足多维度教学的需要,学生课堂听课兴致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理想。对于思政课堂教学活动而言,要想达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推广多维度教学模式,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多维度,增强其多样性、多重性,降低学生个体差异性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使教学方法保证多维度,不仅要让使校园成为思政教育的平台,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家庭、社会等过渡成为思政教育阵地。
   (一)保证教学内容的多维度
   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只有当教师保证教学内容的多维度特性,后续的教学工作才能表现出多维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思政课堂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其教育的是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与那些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而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教材,把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思政教学内容当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保证教学方式多样性特点
   一般来说,高职思政教师都喜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多维度教学原则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思想,比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融入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可以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一代教学工具,实现现代化思政教育目标,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优化教学结构。思政教育不能太死板,更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教师需要做的除了包括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把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三)培养思政教师多维度教学的意识
   教师是教育教学服务的提供者,他们是否具有多维度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保证。为此,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规范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使其教学工作能够朝着多维度方向发展。多维度教学的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教师具备多维度教学意识以后,他们就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有意识地按照多维度要求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方向红.“互联网+”对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多维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
  [2]王晓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
  [3]卢玥,任念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干元(1986.5—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