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项目实施与工艺优化改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施污水终端中水回用和工艺优化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企业用水需求,优化工艺操作,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文章重点就中水回用工艺原理及优化改造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水回用项目 工艺优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氮肥企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面对地下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国家对水资源管理日趋严格,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2017年5月,为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外排水量,对终端出水进行回收利用项目启动,对后续终端水的高效利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对终端废水实施中水回用项目
1.1中水回用项目工艺原理
终端水回用岗位的工艺原理是利用预处理设备、超滤、反渗透把污水处理合格的外排水中的杂质、各种阴阳离子、盐分除去,制备合格的產品水送至尿素循环水、合成循环水岗位或脱盐水岗位作为补水使用。
1.2中水回用项目工艺流程
首先经砂滤器去除较大的固体悬浮物,过滤后的水直接进入自清洗过滤器(过滤掉大于100 m的悬浮物及一些尖锐性杂质)后经超滤进一步去除99%以上的胶体,超滤出水进入超滤水箱后,经RO给水泵加压,经保安过滤器,再经高压泵加压后进入反渗透(RO)装置,脱除98%以上的盐份,进入RO水箱:通过产水外送泵送至尿素、合成循环水做为补水使用或脱盐水岗位用。
1.3中水回用项目实施情况
终端水回用项目是公司为实现节水减排而实施的项目,项目设计进水量100m3/h,反渗透产水率50%。2019年3月份开始进水调试,一次性投运成功,4月至6月份进行了试运行,7月份对试运行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9月份对其性能(包括处理水量、水质、电耗、药剂消耗)进行了基本考核。
整个生产装置处在80%负荷下能够稳定运行,实现处理水量80m3/h,产水约40m3/h去循环水系统补水,有效的减少了新鲜水的使用量。
1.4中水回用项目存在问题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反渗透膜的污堵,段间压力升高、杀菌效果不佳等。
2对中水回用项目实施工艺优化改造
2.1优化冲洗装置
污水终端中水回用采用的是超滤+反渗透工艺,确保反渗透膜的清洁、高效运行是提高脱盐率、产水量、压差的关键。改造前反渗透系统停机冲洗装置不完善,使用反渗透进水作为冲洗水,由于水质差,无法将膜内浓水完全置换出来,浓水含盐量高,且有机物浓缩后集聚较多,细菌滋生较快;同时停运、清洗时系统无法泄压,导致反渗透存在背压情况。经过在现场的反复查看,对冲洗流程及冲洗水源进行了设计,在反渗透产水箱旁增加冲洗泵,并在产水箱出口管开口作为冲洗水源,配备自动化运行系统,完善程序,实现了反渗透装置的自动冲洗;在系统停运后,产水、浓水及清洗水能够顺利排放泄压。
2.2提高杀菌效果
污水终端中水回用进水中细菌数较高,不仅容易造成膜的堵塞,影响反渗透效果,而且易造成管道堵塞和腐蚀,影响循环水系统的换热效率。项目利用次氯酸钠杀菌,改造前需要人工搬运25kg桶装的杀菌剂由500米外至污水处理岗位,劳动强度大,同时人员接触化工腐蚀药品,安全风险大,而且次氯酸钠投加点在中水回用项目砂滤器总进水,投放点少,存在杀菌不彻底现象,严重影响反渗透运行效果。为解决问题,设计安装了次氯酸钠配套输送泵和输送管线,不再需要人工搬运次钠药品,减少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并且在原水箱总进水管上增加次氯酸钠加药点,在原水泵进口增加ORP在线检测点,将ORP数据引至中水回用电脑上,便于人员监控和操作,实现了ORP控制在600—800mv,杀菌效果和反渗透运行效果明显提升。
2.3确保药剂作用
中水回用项目主要依靠投用盐酸进行pH的调节。改造前盐酸、次氯酸钠药剂投加点均在原水泵出口管上,盐酸与次氯酸钠在一个投加点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导致盐酸与次氯酸钠药剂作用均失效。经过现场沟通、论证,将盐酸投加点移至高压泵保安过滤器进口,同时在高压泵出口增加一个在线PH计,确保药剂功效的同时便于调整盐酸的投加量,使得PH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2.4快速问题判断
改造前一二段产水只有总流量计,在系统压力升高后,由于一二段产水未分开计量,不能准确判断出压力差在一或二段和产水量是否平衡。改造后在二段增压泵出口增加DN100水表,用于计量一段产水,如此分开计量,便于统计和分析一二段产水量,出现异常时,便于问题根源的快速判断,节约了处理时间,延长了使用周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终端污水进行回用和不断的工艺优化改造,约60%的终端污水得以回收再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废水外排量,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元.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分析[J].四川建材,2008(02):246-247.
[2] 席建红,薛万华.中水处理工艺流程[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5):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