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扩招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高校扩招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量扩招背景下对资源供给的思考,以及对供给数量、结构、师资等方面的挑战,对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是巨大的考验,如何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招生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供给质量,迎接扩招带来的资源供给压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出发,分析教育供给侧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必要性和内容,结合扩招背景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供给侧;资源扩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97-03
   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扩招方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如何破除高等教育有效供给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的难题,就要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调整,从而进一步优化高等职业院校的供给侧结构,提高质量,推动创新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有效供给的合理配置,提高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内容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最早是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他们的核心观点是“需求会自动适应共计变化,供给创造需求”,认为社会财富增加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进步,而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正是属于共计范畴。这里对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就不便赘述,相对于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教育供给侧改革同樣也属于社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构成,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与深化是为了破除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的进步。
   具体而言,教育供给侧改革指的是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并通过改革的办法,调整职业教育共计结构,丰富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层次,强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并通过建立与市场需求变化相互对应的供给调节结构,畅通资源的有效流动,从而提升资源的有效配给,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对职业教育需求。
   (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机遇同样也面对挑战,所以发挥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内容。
   1.完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完善,但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上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专业、课程的适应能力,开设实践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更高、就业市场更好的课程,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创造为目标的教育目标,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2.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要面向学生、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以学生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参考价值,把与市场联动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高校要着眼未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要高瞻远瞩地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从而促使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3.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法规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下,把创新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学校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重要的规范性支撑,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新兴项目上,完善的法规体系能够更好地维护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4.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发展,高校要积极谋求合作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和探索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实践成果,高校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吸收国外发展的有益经验,学习国际先进成熟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从而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时,高校要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实现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促进国内外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
   5.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转型升级
   在教育领域开展供给侧改革,要在传统对传统的供给好服务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以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需要下大力气,破除传统思维,改变传统模式,推动现代化学校管理改革,从而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推动人才教育的发展。
   (三)扩招背景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扩招后的资源供给压力,要求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加快推进。随着各高校都在纷纷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高校,高校在硬件设置建设上没能赶上生源的大量增加,导致资源供给压力增大。如果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和配置,必然会导致高校发展受阻,严重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所以在扩招背景下,高校职业教育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基于资源供给压力增大所带来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高校资源竞争和发展竞争的焦点。    2.我国经济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职业教育改革而言是重要的机遇期。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丰富的改革经验和实践为高校领域开展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从产品的角度,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为市场输送大量专业型人才,必须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方向
   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结构变化以及内部需求变化,需要从供给端进行调整,全面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这里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重要的改革方向。
   (一)坚持“创新”发展,激发高等职业教育供给活力
   创新是现代发展的第一要义,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巨大的内外部环境压力,必须找准创新基点,不断激发职业教育供给的活力和动力。一方面,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探索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职业教育领域中市场的参与,通过市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创新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活当代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创新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结构
   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从优化共计结构出发,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按照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要进一步优化高校职业教育的资源供给结构,通过创新技术水平,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机构优化,实现教育共需平衡;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通过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制度创新、理念变革,提升职业教育共计质量和水平。同时,为了确保教育的协调发展,还要进一步解决职业教育的短板,减少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资源上的差距。
   (三)坚持“绿色”发展,尊重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运行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性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上要坚持“绿色”发展,尊重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运行规律,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实现“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能力建设”转变,切实转变目前大量扩招生源,导致职业院校资源供给压力增大的问题,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必须作出改变和抉择,要充分认识到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强化学校的资源配给,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和层次,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强化内涵建设,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在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竞争优势。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空间
   新形势下,走发展之路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强与国际院校的合作和交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面向国际,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经济背景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满足国内需求,更是服务全球,面向世界,坚持开放发展,将职业教育与世界市场对接,不仅能够获得外部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经验),更能拓宽学生的就业市场,拓展学校的国际思维和视野,从而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五)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新形势下,“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所以在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发展环境下,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职业教育权利,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资料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共享”模式为高校探索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高校要利用好“共享”经济带来的福利和便利,充分发挥好“共享”优势,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
   三、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扩招背景下,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职业教育结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职业教育必须加快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需求。
   1.围绕产业升级方向,加快推进适度超前的职业教育专业,高校在适应社会发展同时,要有长远眼光,能够高瞻远瞩,在专业调整上多下工夫,在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同时适应新产业、新行业、新技术需求,从而形成引领和带动作用。
   2.构架开放动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职业院校发展较为封闭、行政化,面对外部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加大开放市场力度,根据毕业生就业调研及评价,实行专业预警制度,划分红黄牌专业,从而为高校在做出专业调整时提供依据。
   3.允许特色化办学,实现差异化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变化,高等职业院校要尽可能地缩短专业调整时间,要打破常规,用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通过特色化办学也能发挥各校的优势,以差异化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充分调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4.强化职业供给的基础能力建设,保证职业教育的充分供给,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对接,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同时发力,实现良性互动,根据产业机构的升级要求,做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加减法,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二)探索全方位、开放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现代办学需要走开放化办学之路,高等职业教育应干预突破传统的封建束缚,积极面向市场、行业、企业以及个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转型升级。
   一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来保障和规范校企合作行为,为产学研项目提供法律保障,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化办学;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牵头保障,合理引导校企合作,特别是鼓励优秀国企和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充分发挥国企在经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发挥高校学生在后备人才及创新力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教学内容和岗位、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有效衔接。
   二是从职业院校层面看,要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培养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關,夯实师资力量,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缓解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的压力。
   三是“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突出学生主导地位,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发挥学上的优势和兴趣,鼓励学生干事创业,利用现代互联网工具,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积极利用网络寻找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三)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保障教育供给
   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而完善管理制度规章,保障教育供给。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要切实将学校制度摆在突出位置。
   1.加强高校职业教育在办学方面的自主权。要保证高校在办学治学领域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将市场导向作为办学治学的主要依据,调动市场在教育资源方面的配置方面的作用,实现高等院校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从而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2.科学确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和建立一套完备的专业技能教育机制、创新创业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转型所需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优质技能型人才,充分保障职业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
   (四)改进评估方式,创新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要创新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不断改进升级评估方式,构建完善的评估制度,巩固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吸引力,所以要拜托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方式。(1)积极引入第三方对高等院校的评估。与传统自我评价方式不同,第三方评价相对公正客观,确保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引入现代化的评估手段,传统评估方式主要以专家评估为主,现代评估方式更加依靠科学严谨的数据资料,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大大提高评估的效率及准确性。(3)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强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应用,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评估方式必须重视实效,应充分发挥监督检查、激励等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针对评估反馈意见进行及时的整改落实。
   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面临严峻的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学校必须主动求变,积极开展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专业机构、创新办学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及改进评估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的供给侧改革效果,推动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燕飞,陈嵩.百万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9(7).
   [2]龚玉平.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9(24).
   [3]郭福春,王玉龙.规模、结构、质量、政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重维度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