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生长的促生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芳樟195#一年生扦插苗为试验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促生芳樟的苗高生长效果极显著(P=0.001),芳樟的苗高增长最大的是处理9(固氮菌=20亿只/盆、巨大芽孢杆菌=40亿只/盆、胶冻样芽孢杆菌=40亿只/盆、枯草芽孢杆菌=40亿只/盆),其苗高增长量为34.53cm,比对照高1.98倍。这表明,微生物菌剂对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显著,且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组合对芳樟的苗高生长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关键词:芳樟;微生物菌剂;苗高;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中图分类号 S7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1-0101-03
  Abstract:Based on annual Cinnamomum camphora 195 code cuttings,Th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Azotobacter chroococum,Bacillus magaterium,Bacillus mucilaginos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on the Seedling height of C. camphora.The result shows:The growth effec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promoting C. camphora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001). The highest growth of C. camphora seedlings was treatment 9 (Azotobacter chroococum=2billion/pot,Bacillus mucilaginosus=4 billion/pot,Bacillus magaterium =4 billion/pot,Bacillus subtilis=4 billion/pot),and the growth rate of seedlings was 34.53 cm,which was 1.98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al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 camphora seedlings,and different microbial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have different growth promoting effects on C. camphora seedling height growth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Key words:Cinnamomum camphora;Microbial agent;Seedling height;Quadratic orthogonal gyrocombination design
  樟樹是集重要防护林、珍贵用材、天然名贵香料、园林绿化于一身等的多用途树种[1]。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系樟科樟属的一个生化变种,含有丰富的芳樟醇(C10H18O),故称为芳樟[2]。香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栽培前景十分广阔[3],在我国福建、广西、海南、广东等地均有发展芳樟油料林。
  目前,樟树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嫁接繁殖等[4]。水肥气热等条件均影响着苗木的生长,曾进[5]等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化肥)对芳樟各项生长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林铃[6]等研究发现,水分胁迫对芳樟根系活力产生了抑制作用;袁宗胜[6]等研究表明,经内生菌处理后可促进芳樟生长,提高保护酶活性,使芳樟对不良环境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微生物菌肥既能提高肥效,达到增产和提质的目的,又可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减轻病害,是发展新型农业的理想肥料。本研究通过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水平条件下对芳樟苗高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微生物菌剂的最佳方案,为开发与应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和促进芳樟产业化发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盆栽试验供试材料为1年生芳樟195#扦插苗,材料来源于永安种苗中心。单一成分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来源于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南门妙峰山苗圃地(设施育苗大棚),试验苗圃所处区域位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属亚热带海洋气候。
  1.3 试验设计 芳樟盆栽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表1)。共设23个试验处理和1个对照空白处理(不施菌剂)(表2),3次重复,每个重复10个盆栽。盆钵规格为:38.5cm×30cm×30cm(上缘直径×下缘直径×高),每盆统一装消毒后的黄心土5.5kg和10g有机质,每盆栽植1株芳樟苗。
  1.4 试验方法 将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试验设计方案,与盆栽土壤均匀混合作为栽植芳樟的基质。试验苗于当年10月栽植,翌年6月份结束。每7d浇水和拔草1~2次,以保证试验苗的正常生长条件。在每个试验组中随机选取6株芳樟苗,并标记记号用于测量苗高。在试验期间,每个月的15日测定试验组的芳樟苗高,并将数据整理保存。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7和DPS 7.05数据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月份的芳樟植株苗高方差分析 对芳樟不同试验组的不月份的苗高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10月时,不同试验组的苗高P值为0.0947,在显著性为0.05的水平下,苗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苗的苗高较均匀,符合试验要求;12月至次年6月,不同试验组的苗高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表3)。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肥处理对芳樟试验苗的苗高生长影响显著;在不同时期,同一微生物菌肥处理对芳樟试验苗的苗高起着不同的作用,且影响显著。
  2.2 不同月份芳樟植株的苗高 由表4可知,芳樟试验组在不同月份的芳樟的苗高平均值分别为25.16cm、26.26cm、28.23cm、30.83cm、33.88cm、38.78cm、40.05cm、50.15cm。这表明,芳樟试验组的苗高在10—12月的涨势较缓慢,这是因为芳樟苗移栽后需要一定的缓苗期;在1—4月的涨势较强,而且各个月份较均匀;在5月的涨势较小,这是因为5月期间受高温高湿和积水胁迫的影响,其苗高长势减缓,但苗高在6月的长势最强。
  2.3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的促生效果 试验组4、7、10、15、20、22的苗高在10月移栽时苗高较对照组的小,至12月,试验组4、7、10、15、20、22的苗高还是较对照组的小,但在1月份时,试验组4、7、10、20的苗高较对照组的大。至2月试验组15和22的苗高比对照组的大。这是由于芳樟10月移栽至12月期间芳樟苗木刚移栽处于缓苗期和气温较低致使微生物菌肥发挥作用较慢、根系吸收养分慢从而生长较缓慢,但在3月以后原先移栽时试验组苗高反超对照组的苗高,其中试验组15在4月、5月时的苗高排在前3位,在6月排第4位,表明微生物菌肥促生芳樟的苗高生长效果明显。
  试验组的芳樟苗木在不同月份的苗高生长情况不同。10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3、6、8;12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3、6、12;1月和3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3、18、9;2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3、18、21;4月和5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6、3、15;6月苗高值较大的前3组分别是试验组6、9、12,同时其他不同试验组的苗高的生长情况在不同月份中也是不同的。这表明,这芳樟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组合对芳樟这的苗高生长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3 小结与討论
  通过芳樟苗高不同月份的方差检验可知,在10月份,芳樟的苗高均不显著,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这表明,所选用的试验苗的苗高长势较均匀,符合试验条件,但经过微生物菌肥的处理后,各个试验组的苗高生长情况出现了生长差异,且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组合对芳樟的苗高生长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经不同微生物菌肥处理后,芳樟的苗高增长最大的分别为处理9、处理6和处理12,其苗高增长量分别为34.53cm、34.00cm和32.83cm,而对照组的苗高增长量为11.59cm,处理9、处理6和处理12的苗高增长量分别比对照高1.98倍、1.93倍和1.83倍。这表明,微生物菌剂对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明显,其中以处理9(固氮菌=20亿只/盆、巨大芽孢杆菌=40亿只/盆、胶冻样芽孢杆菌=40亿只/盆、枯草芽孢杆菌=40亿只/盆)对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张栋,高秀芬.不同樟树无性系造林效果比较及施肥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186(03):31-33.
  [2]江燕.芳樟醇型樟叶精油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171(06):7-9.
  [3]黄炳超.试析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9,14:37.
  [4]邹自光.樟树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100-101.
  [5]曾进,何正和,潘洋刘,等.不同施肥种类及用量对芳樟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6):50-55.
  [6]林铃,张国防,黄秋良,等.基质及多菌灵对水分胁迫下芳樟扦插苗根系活力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8,38(3):8-14.
  [7]袁宗胜,刘芳,黄秋良,等.内生细菌对芳樟光合特性和几种酶活性的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8):3559-3565.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