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晋煤业综合防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做好采掘工作面防尘对保护矿工的身心健康和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开展综合防尘技术研究,达到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综合防尘良好效果,逐步实现无尘化矿井建设目标。
关键词:综合防尘技术;研究;无尘化矿井
中图分类号:TD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6-0165-02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 in mining fa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ine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mine produc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dust-proof technology, we can achieve a good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dust-proof in mining face and heading face, and gradu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dust-free min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mprehensive dust-proof technology; research; dustless mine
1 概述
采掘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严重,不仅恶化了作业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也大大影响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针对恒晋煤业来说,采用高效的现代化采掘技术,使工作面的产尘量比传统生产技术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因此进行恒晋煤业综合防尘技术研究,是矿井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恒晋煤业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且开展此项目研究对恒晋煤业巩固一级标准化矿井,实现标准化无尘矿井也有重要意义。
2 矿井综合防尘要求
恒晋煤业为立井开拓,目前开采煤层为9+10煤层,煤层厚度在5.0m左右,为低瓦斯矿井,生产格局一综放一综掘,煤层自燃倾向性Ⅱ级,煤尘有爆炸性,多个产尘环节极易附着堆积,需要治理。
(1)矿井设立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防、钻修、技术、地测、调度、安全、供应、财务、劳资、职业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防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综合防尘工作职责的划分,制定综合防尘工作计划,检查计划落实情况等。
矿井综合防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防尘办公室和职业卫生防治办公室,通防事业部部长和职防办主任分别负责矿井综合防尘日常管理工作和職业病危害防治及粉尘测定工作。
(2)矿井通防部门应建立防尘专业队伍,配足防尘专业技术人员,职防办配备测尘人员,矿井相关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防尘人员。
(3)矿安全部负责监督综合防尘工作实施,参与粉尘防治措施及计划的审查,检查实施情况,对违章行为做出处罚决定。
(4)新工作面必须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综合防尘系统,完善防尘设施,否则不得投产。
(5)矿井必须制定完善综合防尘及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管理制度,绘制矿井综合防尘系统图、建立煤层注水台帐、隔爆设施台帐、巷道冲刷台帐等技术管理资料。
(6)矿井必须建立消防防尘供水系统。永久性消防防尘储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储水池的一半。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在6~9范围内,水的碳酸盐硬度不超过3mmol/L。使用降尘剂时,降尘剂应当无毒、无腐蚀、不污染环境。
(7)必须对开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性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按要求备案。2018年我矿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为: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85%,煤尘具有爆炸性。
3 粉尘防治区域的划分及责任
(1)主轨道巷、采区轨道巷及其联巷:由运输部负责。
(2)主运输巷、采区运输巷、地面输送皮带:由机运部负责。
(3)采煤工作面:由采煤部负责(范围:工作面及两巷)。
(4)掘进工作面:由综掘部负责(范围:从皮带机头至迎头)。
(5)峒室:由使用单位负责。
(6)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由通防部负责。
粉尘防治区域的划分及责任变更由综合防尘领导小组确定,以图纸表现的形式张贴通知。
4 综合防尘技术
4.1 回采工作面
(1)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规范填写煤层注水台账。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煤层注水孔参数设计,并严格按要求施工、注水。充分利用顺层探查孔进行注水作业,实现一孔多用。
(2)破碎机安装有防尘罩和喷雾装置。工作面液压支架和支架放煤口,安设有手动喷雾和型号ZP127自动喷雾装置25套。喷雾装置必须正常使用,做到降柱、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
(3)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应当分别安设至少2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其中风巷距回风口以里50m、工作面安全出口外20-50m范围内各安装一道风流净化水幕。机巷距破碎机外20m、皮带机头以里100m范围内各安装一道风流净化水幕,净化水幕的水源安装水质过滤装置,清除水中杂质,防止喷雾堵塞,影响喷雾效果。
(4)水幕安设要求能覆盖全断面,闸阀灵敏可靠,保证喷雾效果良好。如两巷中部存在卧底、刷帮作业,必须在作业地点下风流20m范围内至少安设一道全断面喷雾装置。为增加降尘效果,工作面回风巷至少安设捕尘网1道,捕尘网上的煤尘要及时冲洗掉。 (5)工作面机巷皮带机上方可间隔一段距离安设喷雾装置,实现有煤流时喷雾自动开启,无煤流时关闭。
(6)工作面皮带机转载点应当采取封闭、安设除尘喷雾等降尘措施。同时安装溜槽和导向板,减少因落差高造成的煤尘飞扬和对采区皮带机的损伤,在原煤运输期间,转载点的喷雾装置应正常使用。
(7)采煤部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洒水时合理控制水量大小,避免巷道积水或灭尘不足。
(8)工作面应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采放比进行生产,严禁随意调整割煤高度。
(9)工作面合理配风,杜绝因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
(10)通防事业部在工作面回风巷中,安设粉尘在线监测装置(粉尘浓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回风流中粉尘浓度,发现粉尘浓度超标时,由矿调度值班人员安排采煤部,采取巷道洒水、减慢割煤速度等措施进行处理。
4.2 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巷道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作业,严禁打干眼。
(2)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掘进机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内喷雾效果不好时,可增加外喷雾装置。掘进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
(3)掘进工作面应当分别安设至少2道风流净化水幕,分别距回风口30m、掘进面迎头30-50m。水幕要求覆盖全断面,灵敏可靠,保证喷雾效果良好。工作面风巷至少安设扑尘网1道。
(4)各转载点采用喷雾降尘、密闭尘源等降尘措施。转载点落差超过0.5m时,必须安装溜槽或者导向板。在原煤运输期间,转载点的喷雾装置应正常使用。
(5)掘进巷道由通防事业部按要求敷设辅助隔爆水袋棚,水袋棚间距不超过200m,同时负责隔爆水袋的维护工作。
4.3 其他要求
(1)喷射混凝土时采用潮喷或湿喷工艺,喷射机、喷浆点应当配备捕尘、除尘装置,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100m内应当设置至少2道风流净化水幕。
(2)井下煤仓放煤口、输送机转载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等必须安设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除尘。
(3)各转载点采用喷雾降尘、密闭尘源除尘等措施。转载点落差超过0.5m時,必须安装溜槽或者导向板。各转载点的喷雾装置必须正常使用。
(4)各单位对分管范围内的粉尘情况和各种防尘设施的使用、完好情况负有检查、监督、维护和粉尘治理责任。各地点的防尘设施、防尘工作责任到人,所有巷道中都不准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
(5)主要进回风大巷、采区进回风巷道都要至少设置一道全断面净化喷雾,其中运输巷要设置一道扑尘网。
(6)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每年对主要大巷进行一次刷白。
(7)职能部门加强对防尘设施的检查,对破坏防尘设施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主轨道巷、采区进回风巷每月至少除尘一次,局部积尘巷段必须及时进行除尘,辅助巷道可视现场情况及时进行除尘。
(9)掘进迎头30m范围内,生产期间必须每班除尘一次,巷道其它地点每日进行一次除尘。
5 结束语
通过开展恒晋煤业综合防尘技术研究与应用,采取多措并举综合防尘治理,恒晋煤业防尘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粉尘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工作环境。
恒晋煤业在综合防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距《规程》要求还有一段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粉尘综合治理新技术,对无尘化矿井建设提出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毅.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67.
[2]韩兵,王兵,唐耀勇,等.综放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及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7(01):1-3.
[3]陈荣柱,谭聪,谢中强.综采工作面粉尘分布实测及降尘技术探析[J].煤矿开采,2015,20(01):99-101.
[4]崔广平,郁亚楠,姜二龙.正压呼吸器防尘系统在岩巷综掘工作面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02):136-140.
[5]罗文.大柳塔煤矿井下粉尘治理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01):134-137.
[6]李进.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防尘现状及其发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52-53+61.
[7]陈祥松.兴隆庄煤矿综采放顶煤综合防尘技术[J].煤矿开采,1994(03):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