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环境常常会受到污染,这对养殖动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点,文章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生物修復技术在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对水产养殖污染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水产品以其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由此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部分养殖户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加之对饲料和药剂质量的不重视,使得养殖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水产品的质量下降。为此,应当对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生物修复技术解决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借此,下面就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一、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导致自身污染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物质。对于水产养殖户而言,提高产量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养殖的过程中大量投放富含营养物质的饵料,由此导致养殖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趋势。随着饵料投放量的不断加大,使得水产的排泄物增多,对养殖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相关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得出如下结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主要与饲料自污染有关,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主要受残留饵料的影响,饲料在水中的溶解和鱼、虾等水产品的排泄物,是养殖环境中可溶性营养物的主要来源,也是造成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药剂投放。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各类病害的发生,养殖户会向水体中投放一定的药剂,用于预防病害。目前,可用于水产养殖的药物种类非常之多,其中部分药剂含有一定的毒素,这些药剂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容易引起污染。随着药剂使用量的增大和种类的频繁更换,进一步加重了养殖环境的污染程度,若是人们食用这种环境中的水产品,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底泥重金属超标。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池塘养殖,底泥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非常严重,如铜、汞、铅、锌等等,由此会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的肝脏负担加重,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则可能引起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底泥中的重金属对水生动物具有较大的危害,如会引起鱼类继发性烂鳃,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等等。
  二、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特性,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1.微生物修复。微生物对于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水体具有净化作用,它们能够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物质。因此,养殖户可向养殖环境中投加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酵母菌、EM菌等等。
  (1)芽孢杆菌。这是一种好气性细菌,无毒,可以分泌多种酶类及抗生素,该细菌对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抵抗性,当其进入水产养殖环境后,能够通过自身分泌的酶类,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如残留的饵料、鱼虾的排泄物、各种浮游生物的残体等等,这样可以防止有机物沉积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不仅如此,芽孢杆菌的投入,还能使养殖环境中有机物消耗氧大幅度减少,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则会随之增加,可以起到保持水质的作用。同时,芽孢杆菌还能在代谢时产生一种含有多肽类物质的抗生素,由此可对水中致病菌的繁殖进行有效地抑制。因此,通过此类微生物的投入,能够使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酵母菌。这是一种真核类生物,它能够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养殖水体中的有机酸和糖类进行分解,从而达到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的目的。同时,酵母菌还能作为鱼虾的饲料,可以补充蛋白质。
  (3)EM菌。这是一种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其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够在分解和光合作用下,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营养元素。不仅如此,还能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水质的改善。
  2.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是能够在水环境中进行种植和生长的植物总称,其在水产养殖环境的修复中具有显著的效果。绝大部分水生植物对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都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它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流速,减小固体悬浮的可能性。同时水生植物可以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从而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带有根茎的水生植物能够通过根部对营养物质进行摄取,如无机氮等。同时部分水生植物还具有富集能力,可对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进行富集,维持整个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除此之外,水生植物的投入还有助于酶在水中的扩展。鉴于此,水产养殖户可在养殖环境中引入狐尾藻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对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起到一定的抑制,并且还能大幅度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有助于养殖环境的改善。此外,芦苇、水笋等植物,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中过剩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从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3.水生动物修复。水生动物泛指能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动物,它们除了可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之外,还能使污染物迁移。通过向水产养殖环境中投放水生动物,可使水体中富余的营养物质被有效去除,并且还可以对藻类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如,鲫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可去除水中的藻类物质,由此可增加水体的透明度,进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除滤食性鱼类之外,养殖户还可在养殖环境中投入一定数量的滤食性贝类,它们主要是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具有摄食量大的特点,能够使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大幅度加快,从而提高有机质的循环作用,改善养殖环境。此外,一些植食性的浮游动物对于水产养殖环境也具有修复能力,它们以藻类为食,通过适量投加,能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养殖环境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导致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为水产品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从而促进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由此能够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生态沟渠在淡水池塘养殖废水治理中的作用及构建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9):109-111.
  [2]陈付坤.试论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4):54-56.
  [3]沈雨欣,李书杰,李希磊,于潇,杨俊丽.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渔业研究,2018(8):79-81.
  [4]张群.具有养殖水质调控及水产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制剂研发[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3):4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6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