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分析了玉米在培新技术,并探讨科学进行玉米栽培管理的内容,最后分析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比较普遍,因此需要注意防治。新时期,随着玉米青贮技术等的发展,玉米的应用途径更加广泛,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需要做好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玉米栽培新技术
  1.选择优质品种。优良品种选择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也有不同的种植条件要求。对本地区来说,进行玉米栽培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壤、水分、气候等,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保证品种健壮、生长速度快、抗病虫能力强。还有要鼓励科研院所结合本地的气候地质条件,进行玉米品种的改良和优化,将方向定位在高产、优质、多抗上面。
  2.保证土地质量。玉米本身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是土壤的透气性和肥沃程度对于玉米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条件进行处理。在这里,种植人员可以邀请专业单位对土壤条件,包括肥力、水分、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不利于玉米种植的部分,对其进行优化,改良土壤性质,使之适应玉米的种植,进而提高产量。同时要注意对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探讨玉米生长缺乏的养分,确定肥料配比,在栽培过程中重点进行补充,丰富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科学处理种子。为了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在栽培之前还需要进行科学处理。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晾晒和拌种,做好预处理,减少不发芽的情况,保证出苗的齐度。晒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暴晒导致出现损伤,选择地势平坦的区域;晒种结束后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对种子进行浸泡和搅拌。
  4.科学种植。科学种植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种子品种和土壤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在地面温度达到10℃时就可以播种,而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早播,使玉米的成熟期拉长,提高产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保证提供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料,控制好种植密度,注意清理杂草等。玉米播种有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前者适宜大面积比较平坦的地区,后者则适合山地、丘陵等有较大坡度的地区,需要合理选择。
  二、科学进行玉米栽培管理
  玉米种植没有统一的做法,因为不同地区条件和气候不同,再加上时节不同,可能播种时间有较大差距,但进行栽培管理,主要包括密植、施肥、灌输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
  1.合理密植。密植技术是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密植可以提供良好的透气性、光照、水分和养分,促进玉米更好生长,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因为不同种植方法对不同位置叶片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也存在不同,所以合理密植可以促进部分区域叶片的光合作用,提升灌浆效率。因此在进行种植时,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保证玉米获得的光照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确定种植密度,而且要注意方向性,尽量让玉米采光均匀。一般来说,玉米播种时种子间距在35~40cm左右,沟深在17~20cm,可以保证养分和水分吸收以及光照。
  2.科学施肥。虽然玉米对于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充足的肥力会提升玉米的长势情况,进而提升产量。玉米存在多个生长阶段,不同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对土壤条件进行分析,考虑玉米对于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行肥料配比的确定。种植人员要科学进行氮肥、钾肥、磷肥的施加工作,同时注意每种肥料施加量的确定,避免过多造成烧苗,过少导致营养成分不足。
  3.科学灌溉。玉米种植过程还需要进行合理灌溉,这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降雨量进行。不同时节的降雨量不同,所以灌溉水平也不同。因为玉米植株到后期较高,所以后期不适合进行滴灌和喷灌,一般是进行人工灌溉。同时注意灌溉量要合适,过多可能造成涝水,过少会导致缺水。玉米较矮时可以选择滴灌和喷灌,较高时可以选择漫灌和渗灌。
  4.田間管理。玉米种植过程的田间管理,主要是在播种之后,定期检查玉米,拔除死苗并进行补植;检查是否出现病虫害,是否出现缺水、缺肥等情况。种植人员还要定期进行除草,避免影响玉米吸收养分,一般来说尽量选择人工除草的方式,使用药物的话可能造成污染,破坏土壤性质,同时导致玉米植株出现农药残留等。
  三、关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病虫害,需要进行科学防治。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结合玉米种植特点和要求进行防治,考虑到生态效益,尽量选择综合防治措施,比如生物防治,引进病虫的天敌,七星瓢虫等,依靠天敌杀灭病虫。还有物理防治,采取人工捕杀、诱捕器等进行病虫害的消除。
  1.病害。
  黑粉病:主要危害茎、叶、穗和腋芽等幼嫩组织;可出现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但在抽穗期最多。病菌可在土壤或病株上过冬,来年产生小孢子进行传播,危害很大。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种子,使用粉锈宁拌种。
  小斑病:一般出现在夏季,炎热多雨的时期,主要是由于缺乏透气性引起。防治措施:选择高抗性品种,做好水肥管理,必要的话可以进行轮作。
  纹枯病:可能导致玉米大面积死亡,危害比较严重。防治措施:在发现时使用多菌灵、井岗菌素等进行喷洒防治。
  2.虫害。
  玉米螟:玉米苗上出现成排的小孔,主要是对玉米心叶进行蛀穿,如果危害到玉米抽穗时的雄穗,会对雄花基部造成影响;幼虫会吃掉雌穗内部的籽粒。防治措施:招引天敌赤眼蜂;喷洒辛硫酸乳剂等。
  红蜘蛛: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容易形成暴发性,尤其是在玉米叶蜡发生期,具有严重的危害。防治措施:选择抗虫品种;招引瓢虫进行防治;使用茵篙素、苦参碱、葵。碱、苦械素、苦皮藤素等不会伤害天敌的环保型生物试剂。
  蚜虫: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因为其繁殖速度很快,所以危害性也较大。防治措施:引进天敌瓢虫、步行虫进行防治;使用敌敌畏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四、结语
  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技术。而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很容易发生,还需要做好防治措施,避免病害和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赵开海.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案[J].农家参谋,2019,(20):54.
  [2]顾景辉,包冠,许浩.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19,(2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6712.htm